有人讓你「叫爸爸」 該怎麼做?

有人讓你“叫爸爸” 該怎麼做?

爸爸,本來是家庭中子女對父親的稱謂。但是現在各種網絡娛樂元素的流行,“爸爸”這個詞也被引申出多重含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汙化。(如果您不願多停留請只看粗體字)

很多時候我們在玩笑的時候總是喜歡說一句“叫爸爸”來戲謔對方,但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不正當的言語經常會引起人際關係的僵化。對於爸爸的汙化,我是特別反對的。對於那些動不動就說一句“叫爸爸”的人也特別反感。

舉幾個例子,比如說我正在寫文案,怕被打斷思路讓一個跟自己玩的還不錯的人幫忙倒杯水,結果對方來了句,“叫爸爸,叫爸爸就給你倒”。還有之前網絡爆火的一個梗,源於朱自清的文章《背影》,原文: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是比較含蓄的一種戲弄方式。不過還有一種很主動也很直接,比如說我讓別人幫忙,別人直接給來了句:“爸爸不管,你自己弄”,不僅不幫忙還要口頭上佔個便宜,這種情況就真的傷感情了。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怎麼想?不過像叫馬雲”爸爸“這樣的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有人讓你“叫爸爸” 該怎麼做?

有人讓你“叫爸爸” 該怎麼做?

而且被這樣使用的稱謂也不止爸爸一詞,比如“爺爺”、“姐姐”、“哥哥”。相對於爸爸和爺爺這兩個詞來說,”姐姐“和”哥哥“就更容易被接受。原因如下,一是倫理上的差別,爸爸和爺爺是長輩,而哥哥和姐姐是平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叫哥叫姐是一種禮貌性的稱呼,我們在稱呼一些陌生人時根據對方性別、年齡來叫哥或者叫姐是很親和的,但是叫陌生人爸爸就不太可能了。別人讓我們叫爸爸或爺爺則會被視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爸爸和爺爺的稱呼更適用於長輩,而哥、姐則是平輩之間的稱呼。倫理關係上來說,爸爸和爺爺一般只有一個,而哥哥姐姐可以有很多。一般喜歡讓人叫爸爸或者叫爺爺(或者叫別人兒子,孫子)的人,都是喜歡在嘴上佔便宜的人,這些人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年齡段也各不相同,這類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說話總喜歡佔據主導地位,而且領地意識比較強。

很多時候,我們求人幫忙,或者朋友之間開玩笑對方會讓我們叫爸爸,我不知道大家對這種行為的理解是什麼,我是很抗拒的,關係再好的朋友開這種玩笑我都不能接受。如果玩的不錯的,我會直接一拖鞋甩過去。比較生疏的我會直接回懟回去,陌生人一般不存在這種現象。

這個梗在生活中很常用,而且在影視劇中也有顯現,在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中就有運用,劇中於和偉扮演的張總在和王迅扮演的馬屁精就有這樣的一段戲,片頭,公司團建等人到齊的時候,公司老闆張總的車到了,馬屁精過去給他開門,張總一下車就說了一句“叫爸爸”。馬屁精聽後愣了一下,接著張總手機裡傳來女兒叫爸爸的聲音。這一段對”叫爸爸“的梗用的還比較高級,並沒有出現上述所說的情況。我是最近才看這部電影,所以記憶比較深刻。大家對於這種梗的影視化使用有什麼看法呢?

有人讓你“叫爸爸” 該怎麼做?

《一出好戲》“叫爸爸”的影視應用

關於網絡熱梗的使用還有很多,但是對於這些”梗“的使用則需要具體思考,畢竟有一些確實不適合用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一旦使用不當就會導致我們的感情破裂,生疏。關於叫爸爸的運用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但由於內容可能會被劃分到低俗,我就不寫了,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網絡熱梗的使用有利有弊,利用得好可以增進朋友之間的情感,也能讓我們的話更具幽默感,更受聽,反之則不然。但對於”叫爸爸“或者”給別人當爸爸“這樣的梗我認為還是少用為好,畢竟爸爸、爺爺這類詞語對我們的意義比較特殊,而且涉及很多方面。凡事講求一個度,不要玩笑過度導致悲劇,那時候可真的就幽默不起來了。關於“梗”的使用,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趣事分享,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