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铸魂磨砺炼军旅人生

海军工程大学:铸魂磨砺炼军旅人生

教员刘涛在故居前为学员讲吴焕先的故事。陈晓军 摄

新华网消息:10月12日,海军工程大学40名高年级学员随“郑和”舰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同样在这一天,1000余名2015级新学员来到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野营拉练。

住进农户家,汲取红色营养感受传统的力量

大别山深处,一座普通简陋的砖瓦房木门上方,横匾上赫然写着“吴焕先故居”。

10月15日,300多名身着海洋迷彩的学员席地而坐,听年轻讲师刘涛讲述英烈的故事。

学员们听得入了迷,被带入到硝烟弥漫的战争之中,情到深处,很多人红了眼睛。不知何时,吴焕先年过七旬的侄子侄媳妇围了过来,“你们讲得比我们了解得还详细还生动。”

据该校夏克伟政委介绍,30年来,学校历年组织的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员认为“打下烙印最深的教育活动”,就是红安革命传统教育。

时代变迁,条件改善,海工大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大楼竣工了,但住在老乡家“接地气”这个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学员们与老区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担水劈柴,锄草种地,慰问烈属,潜移默化中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

300余处革命遗址,处处是开放课堂

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22552名烈士姓名映入眼帘。

这片沃土,革命历史底蕴深远,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现存革命遗址300多处。

海工大政治部领导介绍说:“这里有红色记忆,有革命血脉,是学传统、树信仰、立志向的精神富矿,可以说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都育人。”

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平常时候能默默奉献。这是一个在红安和海工大广为流传的故事。

1992年元旦刚过,中央和湖北媒体8家新闻单位相继刊登一则“寻人启事”。被寻者是海工大的“雷乡”,寻人者是红安县花园畈村村民吴喜梅。1991年10月开始,她每月收到海工大署名为“雷乡”的军人寄来的汇款,并附信告诉她,以后每月汇款一次,直到她的3个孩子完成学业。为此,吴喜梅几次致信海工大找“雷乡”,但均无结果,所以她只好求助新闻媒介。经过众人一致努力,最终通过字迹比对找出了学员谭雄伟。谭雄伟是湖南省望城县雷锋乡人,1991年9月,在红安教育期间,得知吴喜梅家境困难后,就决定以家乡名称的缩写为名,长期资助吴喜梅。

23年来,“雷乡”效应一直在延续,一批批“雷乡传人”传为佳话。

精神信仰引导后来人奋勇前行

今年10月,红色资源丰富的红安七里坪又增添了一处教育资源——海工大“红色海魂”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展厅。“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抗洪抢险英雄潜水分队”和官东、梁阳、楼富强、阳鹏等一大批海工大走出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事迹,成为红安精神新的延续。

展厅开放不到10天,来这里参观的新学员、国防生和慕名而来参观的官兵已超过2000人。

海工大韩小虎校长感触良多:“30年来,海军工程大学学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洗礼,从革命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一批批学子,从红安这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中读懂了什么叫报国,什么叫奉献!读懂了如何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到振兴人民海军的伟大事业之中。”(熊峰)

海军工程大学:铸魂磨砺炼军旅人生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在拉练途中涉水过河。陈晓军 摄

海军工程大学:铸魂磨砺炼军旅人生

海军工程大学学员在露营地巡逻。陈晓军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