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8月刊《讀書》上提及的值得一讀的好書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小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OCIAL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

譯者: 葉齊茂 / 倪曉暉

出版年: 2016-3

頁數: 176

定價: 35

裝幀: 平裝

叢書: 大學譯叢

ISBN: 9787532770519

簡介:

1970年,威廉•H•懷特建立了一個叫做“街頭生活項目”的研究小組,觀察城市的公共空間。觀察是從紐約市的公園、遊戲場地和街區裡那些非正式的休閒娛樂場所開始的。觀察的時間長度是10年。

正如懷特所觀察到的,城市中無所不在的小空間,會對城市生活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的公共空間,是人們聚會的場所,而不是工程項目。因此,在我們設計新的小城市空間,或是改造舊的小城市空間時,必須把人和人的使用考慮進去。

跟《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樣,《小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至今仍然是許多國家城市規劃協會推薦的必讀經典。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群氓的時代

出版社: 江蘇人民出版社

譯者: 許列民 / 薛丹雲 / 李繼紅

出版年: 2006-5

頁數: 533

定價: 35.00

裝幀: 平裝

叢書: 現代思想譯叢

ISBN: 9787214033871

簡介:

本書探索了人類知識的一個傳統分支,討論了我們新近的過去。它還展望了世界範圍的群氓時代。如果這種展望真的對應了所要發生的事,那麼,對於那些想要跟蹤社會發展、理解未來某些特點的人們而言,這本書將是大有裨益的。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文化中的政治

出版社: 啟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副標題: 戲曲表演與清都社會

原作名: Opera and the City: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in Beijing, 1770–1900

譯者: 郭安瑞 / 朱星威

出版年: 2018-1

頁數: 372頁

定價: 69.00 元

裝幀: 精裝

叢書: 啟微書系

ISBN: 9787520116800

簡介:

清代的北京戲曲流派百花齊放,吸引了大量觀眾。它就像一種文化黏合劑,跨越社會階層、性別和文化,成為清代北京城公共話語表達的重要場所。

作者通過“觀眾與演員”“場所與劇種”“劇本與表演”三個部分探討戲曲與政治文化的互動,呈現了戲曲在清代北京的重要地位。從對戲曲表演的描繪中作者帶給我們一部近代北京的社會文化史。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國王的兩個身體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六點圖書

副標題: 中世紀政治神學研究

原作名: The King’s Two Bodies: A Study in Mediaeval Political Theology

譯者: 徐震宇

出版年: 2018-1-1

頁數: 740

定價: 168

裝幀: 精裝

叢書: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政治史學叢編

ISBN: 9787567566927

簡介:

對嗣後的思考是人類最基本的思考,政治體亦然。

“國王的兩個身體”是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英國法學家創制的概念:國王有一個“自然之體”,他個體的肉身,可生病、會疲弱、可朽壞;同時,國王另有一個“政治之體”,永遠存續、不可朽壞。然而,政治體世俗化的下發展歷史塑造了超越時間的“祖國 ”和“人民”這樣的觀念,並自然地引向這個身體的“頭”,即國王的永久性問題。這個問題是古今政治體的根本問題。

康託洛維茨耗時十年,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研究,深入探索了“兩個身體”的中世紀淵源,從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種與“二體”有關聯的思想譜系——都指向一個根本問題:政治體永久性,即人民政體的“頭”的永久性問題。他精心雕琢自己一生的巔峰之作,試圖用歷史材料本身散發出的魅力,抵禦激進主義的思潮,揭示現代國家的生成問題。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法律、立法與自由(第一卷)

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副標題: 規則與秩序

原作名: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譯者: 鄧正來 張守東 李靜冰

出版年: 2000-1

頁數: 280

定價: 19.00

裝幀: 平裝

叢書: 外國法律文庫

ISBN: 9787500062608

簡介:

三卷本的《法律、立法與自由》由“規則與秩序”、“社會正義的幻象”和“自由社會的政治秩序”三部分組成。本書是第一卷。儘管哈耶克費了很大的力氣探討法律與立法的關係,本書卻並非是一部專業的法律學著作。他的法律理論是以解決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之關係的問題為旨歸的。同時,法律理論在哈耶克的著作當中又成了理解個人自由與社會治學之關係的重要途徑和基本前提。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再會,老北京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一座轉型的城,一段正在消逝的老街生活

原作名: 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_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

譯者: 何雨珈

出版年: 2013-4

頁數: 392

定價: 36.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譯文紀實

ISBN: 9787532761197

簡介:

北京,充滿活力的中國之都,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主題。

對中國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傳媒、教育、藝術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語言和時間。自北京建城以來,她就是吸引外來人口、商人、學者和探險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紀的馬可·波羅:“全城地面規劃有如棋盤,其美善之極,未可宣言。”

這副“棋盤”的遺址仍留在北京城內,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和曼哈頓區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衚衕的狹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衚衕之於北京,就如河道之於威尼斯。幾個世紀以來,衚衕一直是這個城市的文化特點,即使現在的巷子還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過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個崛起中的國家的首都那樣,北京這個大鄉村走向了國際。穿過天安門廣場,百公里外的長城標誌著這個城市寬廣的界限。北京又處在八百年一次的再建與重生的循環之中。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反對完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標題: 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原作名: The Case against Perfection

譯者: 黃慧慧

出版年: 2013-5

頁數: 192

叢書: 邁克爾·桑德爾作品

ISBN: 9787508639956

簡介: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是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繼《公正》、《金錢不能買什麼》之後,又一次從社會熱點入手,激發我們通過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現實問題的著作。

在書中,作者敏銳地指出,人類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為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父母將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製子女的先天特質;運動員將可以通過基因改造提升賽場表現;學生將可以通過服用記憶藥片代替寒窗苦讀……這究竟會帶來個體的徹底解放,還是社會的無限混亂?

桑德爾指出,人類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眾的狂歡,實則蘊藏著深深的危機——維繫人類社會的道德基礎很可能坍塌,人類在宇宙間的地位也會錯亂。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舊制度時期的地下文學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譯者: 劉軍

出版年: 2012-3

頁數: 222頁

定價: 3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歷史學系列

ISBN: 9787300152004

簡介:

《舊制度時期的地下文學》是著名的歐洲文化史學者羅伯特·達恩頓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由盜版書商、僱傭文人、串街小販、走私者以及警方密探所構成的隱秘世界,一個啟蒙運動的“地下社會”。通過大量未曾披露的第一手檔案資料,本書首次揭示了已經消逝於歷史的18世紀“地下反文化”的迷人故事。

论书|2018年8月刊《读书》上提及的值得一读的好书

書名:我們的後人類未來

出版社: 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生物科技革命的後果

原作名: Our Posthuman Future

譯者: 黃立志

出版年: 2017-1

頁數: 280

定價: 58.00元

裝幀: 精裝

叢書: 理想國譯叢

ISBN: 9787549590872

簡介:

福山在1989年提出現已家喻戶曉的宣示,我們所知的歷史已臻於終點。十年後,他修正自己的論點:我們還沒抵達歷史終點,因為,我們仍未臻於科學終點。在這部著作中,對於快速發展的生物工程可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福山提出了警告。福山認為今天的科技已經有各種提升、改變人類能力的方法,而在未來這種改變恐怕將會更劇烈,目前我們用藥物及外科手術來改變我們的能力,而不久的未來,我們會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變人類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無節制的發展下去,會根本改變人性及人類社會,這就是福山所指的“後人類的未來”。

(本書單書目由蓑翁從8月刊《讀書》的書評和廣告中提及的書籍裡獨立選出,各本書的版本信息和簡介出自豆瓣網讀書頻道,部分簡介出於規避營銷化文風的考慮,略有編輯,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