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加速洗牌 合規健康平台或將迎來大發展

本報記者 李濤

2018年6月份開始,隨著一些平臺陸續“爆雷”,網貸行業恐慌情緒蔓延,正在經受一場嚴峻的考驗。


野蠻生長已經過去,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們已經逐步意識到:提高資產質量,讓投資者享受好的服務,平臺才能持續發展壯大。

8月5日,在北京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召集下,首批16家網貸行業機構簽署《北京市網貸行業自律承諾書》,表示作為北京市網貸行業機構,將持續積極配合監管規定,全力保障出借人權益,合規經營、規範運作,保持信息公開、數據對接、財務透明、聯絡暢通。

確實,在全行業面臨信任危機的情況下,網貸行業進入了關鍵時刻,平臺監管、自律以及風控意識都應該不斷加強。

“在黎明的曙光中,一直堅守的網貸平臺需要聯合起來,把最真實情況呈現給市場、參與者和時刻關注行業發展的人們。”泰然金融創始人潘寶鋒向記者表示,大亂必將大治,我們要堅持信息中介本質、合規經營。行業更是要團結在一起,合成一條可以力拉萬鈞的繩索,終將會迎來行業嶄新的發展階段。

大浪淘沙正本清源


2018年,是P2P行業冰火兩重天的一年。一邊硝煙瀰漫、另一邊冷靜的聲音越來越大。在經歷密集淘汰、排毒自清的過程中,整個行業的野蠻發展已經影響到一些正規平臺。業內人士們紛紛冷靜下來,為P2P行業正名。監管也終於坐不住了,多方報道稱將落實180餘條的網貸備案驗收細則。

可見,P2P行業冷靜期來臨,監管方釋放明確利好信號,未來,經歷過大浪淘金留下的合規平臺必將在監管的指引下,走上規範發展的道路。

實際上,監管已發出維穩信號,7月中旬各地互金協會紛紛出臺文件。7月16日,銀保監會召開網貸行業風險情況專題座談會,主旨就是防範網貸機構風險爆發和蔓延,穩妥有序推進網貸專項整治工作。銀保監會擬出臺的措施包括,明確全國統一的現場檢查標準,並對檢查後的機構進行分類的名單式管理,分別確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作為既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和利率市場化先行先試的重要領域,網貸行業踐行普惠金融理念;面向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服務實體經濟;面向新零售大消費市場,助力消費升級,是經濟發展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目前,中國P2P交易額已突破7萬億大關,存量規模大約有1.3萬億,涉及到的投資人面很廣。在潘寶鋒看來,網貸行業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的空缺,目前市場出現的低迷情緒並不足以全盤否認網貸業務具有特殊的普惠金融的價值。

潘寶鋒呼籲:監管機構應對合規網貸企業予以引導、規範和支持,推動整個行業良性健康發展,推進網貸行業長效機制建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只有這樣,市場信心才能逐步得以恢復。

有數據顯示,P2P的搜索指數在7月中旬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值,近乎是平均搜索指數的5倍,關注度可見一斑。可以預測的是,因為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的關係,最終留下的將是合規平臺和實力過硬的頭部平臺。

違規平臺的“爆雷”說明行業已經進入良幣驅逐劣幣、加速自我淨化的階段。相信,隨著不合規平臺的密集淘汰,合規優質平臺的曙光已初見端倪。

不忘“普惠金融”初心

自2007年中國第一家網貸平臺的誕生,網貸行業在中國已發展11年。作為傳統金融業的有效補充,藉助互聯網技術手段,推動了我國普惠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幫助眾多的中小微企業與個人及時獲得融資。

潘寶鋒堅信:作為新興行業的從業者,需要有對行業的熱愛並堅持做下去。永遠要對行業有敬畏之心,浮誇的東西最後一定會被打回原型。“不能預判未來,要做的是把握當下。”

目前,泰然金融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250萬用戶首選的互聯網借貸信息撮合平臺之一,累積交易總額超過400億元。但是潘寶鋒認為,階段性的輝煌代表不了勝利。互聯網金融就是“剩者為王”,要活的長久靠的是踏實;穩健運營才是王道。

而穩健運營離不開風控。據介紹,泰然金融獨立研發了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智子風控系統,在獲客、貸前、貸中、貸後等方面進行全流程管理,通過超3000個風控模型數據變量,實現日均處理超7000筆訂單(相當於150名審核員的工作量)、95%訂單零人工干預和秒級反饋結果,從而有效地將“欺詐者”拒之門外,並真正幫助遇到資金困難的個人或小微企業商戶渡過難關。

信任創造價值。在網貸行業進入加速洗牌時期,在這種行業氛圍下,潘寶鋒更加堅定普惠金融發展方向,他深信,利用互聯網科技的先進力量,合規健康經營的平臺必將迎來發展壯大的機會。

從網貸之家的數據統計看,在監管限制規模嚴控增量環境下,網貸投資人和借款人仍然每月均達到了400多萬人,這也說明,無論是借款端還是投資端,網貸市場的需求是真實客觀存在的。

潘寶鋒向記者表示:隨著網貸平臺備案、綜合監管體系的落地,行業將逐步邁入健康理性的發展通道,也會越來越成熟穩健。未來,泰然金融將繼續致力合規,為行業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