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併入西德後,西德人歧視過東德人嗎?對此你怎麼看?

昔圭讀史


東德併入西德後,西德人歧視過東德人嗎?首先應該說歧視是人類社會很難避免的一種社會現象,所以說德國統一之後西德人完全沒有歧視過東德人絕對是不符合事實的。而且兩德統一雖然是歷史上比較成功的兩個國家合併案例,但兩個國家的整合確實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所以在統一接近30年之後,德國西部與東部在許多社會方面差異仍然十分明顯,因此出現歧視也就更加難免。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些差異和歧視究竟在哪些方面有所體現。


統一對東德的衝擊

德國統一之後,德國政府一直在通過徵收團結稅並將其稅款用於東部經濟建設的方式扶持德國東部的發展,而且經過這將近30年的融合,應該說德國東西部的差異相比剛剛統一時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縮小。比如在2010年德國統一20年之時德國進行的民調結果就顯示,當時相信東西德正在融合成一個國家的人達到48%,第一次超過了不相信的47%。

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但在雙方統一之後,作為被統一一方的東德,確實經歷了社會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人的生活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而雖然東德舊有的體制存在很多缺陷,最終也被拋棄,但統一所帶來的改變卻也在很多方面對許多東德人形成了極大衝擊。

在兩德統一時,東德的經濟確實和西德相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不過這種差距卻也不像一些網傳的那麼大。根據美國中情局1990年兩德統一前夕發佈的《世界概況》顯示,東德在1990年的人均GDP為9679美元,而西德則為15300美元,東德大約為西德的63%。另外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在1990年,東德的實際人均GDP應該在西德的一半左右。東德經濟落後於西德應該說有其自身的很大原因,也有一些歷史原因,因為在1950年兩德正式分治時,東德的人均GDP也只有西德的65%左右。

德國各州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到原東德各州的人口密謀明顯低於原西德各州

但不管怎麼說,東德的經濟在統一時確實明顯落後於西德,而且因為是實行的計劃經濟,因為在統一之後立即開始在徹底的改革。當時東德的大量工廠在很短時間內都宣告解散,或者是低價賣給了西德公司,而這種變化導致大量東德人失業,另外一些有技術的專業人員則移民到西德地區。據統計,在德國統一之後的幾年間,有大約430萬東德人移民到西德。而留在東德沒有移民的人裡,則有80%都需要重新學習新的工作技能,但即使如此,統一之後東德的失業率也始終高於西德。另外因為東德原有法律全部失效,所以在兩德分治之前許多在東德擁有土地的西德人又重新回到東德,而他們的舊地契在兩德統一之後重新生效,所以當時還有成千上萬的東德人被從自己原來的住房中逐出。據統計,在兩德統一之後的幾年內,也有大約260萬西德人遷居東德居住。

所以這個過程雖然伴隨著雙向的遷徙,但導致的結果卻是東德地區處於工作年齡,而且受到高等教育或者有技術的人才比例急劇降低,東德地區很快去工業化,變成了一個老年人和長期失業者比例極高的地區。而且因為統一之後的經濟蕭條,導致東德的人口出生率急劇降到了統一之前的一半,而這個數字幾乎再沒恢復,到2008年也只恢復到了統一之前的62%。所以德國東部地區很快變成了一個老齡社會,這也為其經濟發展增添了許多困難。

東德人受到歧視的表現

但東德面臨的這些困難卻很難得到所有西德人的理解。因為剛才提到,西德人在統一之後已經在額外繳納團結稅了。所以在有些西德人眼裡,東德人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所以在德國統一之後,Jammer Ossi這個對東德人的稱呼很快在西德流行起來,而它的意思是“不停抱怨的東德人”。而同樣,在一些東德人裡,對於有些西德人的傲慢也非常看不慣,所以很快在東德也開始流行起了一個對西德人的稱呼——Besser Wessi,即“自作聰明的西德人”。

東德在歐洲的位置

而在德國東部,感覺自己受到了歧視仍然是一個比較普遍的情緒。而這種情緒當然也可以得到一些數據的支持。比如目前在德國,東德人約佔其總人口的17%,但在德國全國的所有高級工作崗位中,由東德人擔任的只有1.7%。說到這裡肯定許多朋友會說德國這些年的總理默克爾就是東德人。但其實默克爾是出生在西德的漢堡,他的父親是西德教會的牧師,是在她出生之後在1950年代受教會派遣移居東德的,所以在整個東德時期默克爾和她的家庭其實都是反對東德政府的,她和多數東德人之間的差異也還是挺明顯的。而且默克爾在步入德國政壇之後也曾多次淡化自己的東德背景,說東德背景只是自己眾多背景中的一個而已。

所以一個默克爾是無法否定東德人整體在德國社會中處於較低層次的現實的。比如即使在現在的德國東部地區,即使東德人仍然佔當地人口的87%,但在這裡由東德人擔任的高級工作崗位也只佔當地所有高級工作崗位的23%。也就是說佔當地人口13%左右的西德人佔據了絕大多數高級工作崗位。而在德國軍隊的200多位將軍裡,也只有2人是東德人,在所有德國大學裡,沒有一位校長是東德人。儘管有人認為如果對統計口徑進行一些調整,將一些小型企業納入其中,東德人擔任高級崗位的比例會高一些,但總體上東德人擔任高級崗位的比例遠遠低於西德人還是沒有太大疑問的。

東德交流信號燈小人,這是現在德國東部保存下來最具有東德特點的一個標誌物

在2010年,一名來自東柏林的東德女性曾經因為自己求職被拒,而且在返回的求職申請資料上發現上面標有代表東德人的標記而起訴拒絕自己的那家公司有種族歧視嫌疑,但因為在統一後東德只是一個地區,東西德是一個民族,所以她的起訴被駁回。但當時這件事引發許多媒體關注,這也說明當時在現代的德國,對東德人的歧視確實是一個能夠引起很多人重視的嚴肅問題。

東德與西德的政治差異

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字,在當年東德的人均GDP仍然只有西德的73.2%,這一比例比統一之時有了一定提高,說明德國的一體化進程確實在推進,東德的經濟狀況也在改善。但總體來說,在統一接近30年之後,這種改善幅度確實不算特別快,所以東德和西德的社會狀況仍然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政治方面也有很明顯的體現。

德國統一時的焰火慶典


東德併入西德之後也採納了西德的體制,與西德同步進行政治選舉。但在德國統一之後,儘管有無數媒體報道和文藝作品大量揭露原東德執政黨統一社會黨的黑暗面,但由統一社會黨改革而成的民主社會主義黨(後改名左翼黨)在德國統一之後卻始終是東德的主要政黨之一,每次大選的得票率都在20%上下。雖然這個黨在德國西部幾乎得不到選票,但憑藉在東德的較高得票率,使它在德國統一之後的每界議會里都擁有了一定議席,也成為了德國政壇比較穩定的一股力量。而在德國東部,希望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的人口比例也長期明顯高於德國西部。

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度,可以看到在東部地區遠遠高於西部地區

而在最近這幾年,德國東部政壇出現的另外一個情況卻讓整個德國感到更加不安。因為在最近這幾年,伴隨著經濟長期不振,德國東部地區的排外主義情緒開始明顯抬頭,在東部地區的極右翼勢力開始崛起,其中的代表就是德國選擇黨。在上次德國大選中,德國選擇黨一躍成為德國議會第三大黨,而將德國選擇黨帶到準主流政黨地位的,主要是來自德國東部的選票。在德國東部,德國選擇黨贏得了接近1/4的選票,在東部的薩克森州甚至成為了第一大黨。


而這兩個在德國西部相對非主流甚至被排斥的政黨在東部得到較高支持,其實也是德國東西差異以及許多東德人感到受到歧視在情緒上的一種反映了。


桃花石雜談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清楚答案是怎樣,不過類似的事情,比如在我們的鄰居身上就發生過,在我們的南方也發生過,下面簡單說說我所知道的。

第一,咱們東北的鄰國

眾所周知,咱們東北的臨國戰後分裂成兩個國家,分裂後的北方一直是獨裁政權,分裂後的南方剛開始也是獨裁政權,後來逐漸走上民主化道路,並在西方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下,走向了繁榮!我看過一些紀錄片,說是一些北方人逃跑,最終成功到達南方!他們本以為到了南方後會過上幸福生活,結果發現卻遭受南方人的歧視,反正這種生活並非他們所想要的!

第二,咱們的南方地區

咱們祖國最南端有一塊地,以前曾被西方列強佔領,後來終於迴歸。可你看看他們的某些人,居然把大陸人稱為支那人!這分明是歧視大陸人!

至於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馬上發怒!我們不妨可以聽聽對方的言論,尤其是對方的論證過程。結論可以不接受,但論證過程還是要聽聽的,既然他得出一個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結論,那他的論證過程或者論據就絕對是有問題的!我有信心,我一定能找到他論證過程或者論據的毛病!

總之我不像某些人那樣,聽都不聽就直接一棍子打壓下去!暴力手段是很低級的,我更願意動腦!我更願意文鬥智鬥!當然,如果對方要武鬥,我也願意奉陪到底!


明17890714


就我經歷而言,在柏林看到有許多海報是取消東德人的,戲稱他們為"Ossi"(德語Ost是東邊的意思)。比如下面這張非常有名的海報“Zonen-Gaby”,是諷刺東德人沒有香蕉吃,拿黃瓜當香蕉了,在柏林的一家餐廳Tiergarten-Quelle見到過。

我交流期間住在東柏林,那裡有些老人思想比較保守,對外國人不太友好。但是不能以偏概全,我也見過非常熱情的阿姨,給我講述她在之前東德上小學,一天吃五頓飯,而且非常便宜,她很想念那時候的生活,還說很想來中國玩,最後非常激動地在衛生紙上互留了聯繫方式。

所以總的來說,取笑東德人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是人家東德人也取笑西德人(Wessi)啊。個人在德國時間只有半年,沒有體會到太強烈的歧視情況,期待經歷更多的人回答~


吃肥肉大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西德人對東德人的歧視,其實今天都有。

薩沙前幾天剛看了一個報道,將德國人擇偶的。

今天德國人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有大量的剩男剩女。

然而,調查表明,33%的西德人表示絕不會找東德人。不少西德民眾直到現在都會嘲笑東德人是“東德佬”。

其實西德和東德人都是德國人,本來沒有什麼不同。

但柏林牆到了以後,東西德卻有較大的區別。

西德人對東德人的歧視,大體這幾方面:

第一,窮。

嫌貧愛富是世界通病,這個毋須諱言。

東西德合併的時候,西德的生活水平遠遠高於東德。

同樣都是工人,做同樣的工作,他們生活水平能夠差五六倍之多。

試問,今天月薪5000的中國人,看到月薪1000的非洲人,你對他多少會有鄙視。

大家還記得《國產凌凌漆》的100元救民錢嗎?

當時香港人平均月薪都在5000港幣以上,100元人民算得了什麼,買賣衛生紙而已。

但當時我國普通人月收入不過二三百,這100元已經很不少了。

所以香港人當作笑話,我們則不同。

道理也是一樣的,東西德也是這樣。


直到今天,東西德經濟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東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雖然翻了兩番,但仍比西部低30%。東部的平均工資比西部低19%!

第二,懶。

西德人普遍認為東德人懶。這種懶不是天生的,而是吃了半個世紀大鍋飯形成的。

早起西德人來到東德工作,發現社會節奏完全不同。

在西德裝個電話,上午申請,明天就來安裝,快的話就是下午。

因為電話公司太多,大家都在搶生意。

而在東德申請以後,少則一二週,多則一二個月才來安裝。

1949年-1961年間,約260萬東德人成功逃到西德,其中高達50%來自知識階層。而東德當時的人口總數只有1600萬,等於逃走了五分之一的人。

西德人認為,東德的社會精英和比較勤奮的人,都已經逃走,留下的都是些懶漢。

第三,不知足。

為了扶持東德,西德人確實付出很多。

據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施羅德的計算,在1990年至2014年間,建設東部花費了納稅人大約兩萬億歐元。這近乎是個天文數字。因為政府原有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撐東部建設,所以,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違背了科爾總理當初不加稅的承諾,開始額外徵收一種“團結稅”(最初佔個人收入所得的7.5%,後改為5.5%),並計劃一直徵收到2019年。雖說團結稅是面向全國徵收的,但是,因為西德人口占多數,所以基本是西德人在建設東德。

德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將東部的養老金提高到西部水平,為此每年需增加45億歐元的投入。“西德人”覺得,政府這樣做不公平,是在拿他們的錢補貼“東德人”,因為“東德人”繳納的養老金遠比“西德人”少,最終拿到的養老金卻和他們一樣多。

然而,東德人卻並不感激。

67%的“東德人”認為“西德人”傲慢,51%的“西德人”認為“東德人”不知足。

西德人反感東德人很正常。

薩沙想起一件事。有個中國的市民捐助希望工程,10年捐助了十幾個貧困學生,許諾給錢到他們大學畢業。

結果不幸的是,這個市民患上了癌症,全家積蓄用來看病還有缺口,被迫停止了援助。

誰知道,這十幾個學生沒有人說來看她一下(其中七八個人已經大學畢業找到工作),或者送點禮金,反而有幾個人打電話來罵他,說他“不講信義”“騙子”還說他“說假話害人”。

就這種白眼狼,試問誰能對他們有好感?


薩沙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以五個州的身份正式加入聯邦德國,組成了新的聯邦德國。闊別45年的東德,終於和西德破鏡重圓了。可因為歷史、思想、窮富、習慣等因素,導致了相愛簡單相處太難的尷尬。至今西德人,仍打心底裡歧視東德。




儘管號稱歐洲女王,來自東德的默克爾擔任總理十四年,但她的內閣十五位部長都是來自西德,就連德國總統也是來自西德。你也許也沒說德國民眾曾喊著默克爾回家吧!儘管德國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都是柏林,地處東德,但東德和西德相比就是城鄉之別。

傲慢與偏見:西德付出太多心痛,東德得到太多不滿



一道柏林牆,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僻壤。兩德合併以後,東西柏林融合的不錯,西柏林人幾乎不歧視東柏林人,因為柏林就在東德境內。但西德至今毅然歧視東德人,當然這種歧視是表現在心裡的。他們叫東德人Ossi,大抵跟我們古代稱呼的東夷差不多。東德人稱西德人為Wessi,可以理解為我們古代的西戎。



正是德國東西兩極分化,兩地成為一家後,西德就對東德大力扶貧。為此,西德付出很大代價,不僅國家源源不斷向東德輸血,而且西德人還要為東德經濟重建的放血——繳納“互助稅”。稅率高達7.8%,竟然持續了八年後才降低到5.5%。東德人瞬間進入了小康,幾乎達到了十倍的增長,就這西德人的平均工資差不多相當於東德的二倍。



西德人覺的東德人虧欠他們,而東德人認為西德人有些傲慢。西德人倒不是因為窮而歧視他們,而是因為感覺東德人有些“鄉巴佬”心態。他們觀念落後,思想陳舊,而且在西德的幫助下,也變得懶和依賴了。而西德則是認為救急不救窮,東德人羨慕嫉妒恨,覺得西德帶自己脫貧不給力。東德人最不能容忍的是,他們連聯姻也很少。

西德姑娘不嫁東德小夥,西德小夥不娶東德姑娘。
這就意味著東德西德並沒有實現融合,這裡的不嫁不娶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儘管也有東德人和西德人聯姻的情況,但基本來說,西德人對東德人從心理上是不接受的,東德人對西德人也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福垊


當然有歧視!地域黑在哪個國家都有,更何況東德和西德分裂了40年,雙方的思想、文化、經濟發展水平都有著巨大的差距,統一之後肯定存在矛盾

二戰之後德國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而隨著納粹德國的戰敗,蘇聯和西方國家也開始了決裂。

1948年6月,美英法在德國的三個佔領區合併。翌年5月23日,英法美在本方佔領區內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

同年10月7日,蘇聯針鋒相對在東部的蘇佔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德國從此正式分裂為兩個主權國家。

在美英法的支持下,西德建立了聯邦制資本主義國家,而東德則蘇聯的控制下施行社會主義制度。在整個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成為美蘇兩大陣營對抗的最前沿,北約和華約分別在西德和東德境內佈置了大量軍事力量。

雙方的對峙一直到1990年,時任西德總理科爾抓住了蘇聯放鬆對東歐控制的機會,成功地遊說蘇聯、英國、法國、美國、波蘭,是該五國同意了德國統一。

1990年9月12日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民主德國於在莫斯科簽署《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一個月後兩德實現統一。

德國在統一之初還是得到了廣大東西德民眾的普遍支持,尤其是東德人,他們一直渴望擺脫蘇聯的束縛,對西德的制度和生活都充滿嚮往,就算有柏林牆的阻擋,可還是無法阻擋東德人前赴後繼的逃往西德。

(這是一名東德士兵趁機翻閱防護網,進入西柏林的瞬間,這張照片也成為冷戰時最為經典的照片)

不過在兩德統一之後,長時間造成的隔閡還是讓東西德之間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聲音,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經濟因素。

由於緊靠著西歐國家,出於政治宣傳的目的,蘇聯對東德的經濟一直都是大力扶持,東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始終處於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裡面的最巔峰的位置,因此東德還被稱之為“社會主義櫥窗”,就連當年在東德工作的普京都感嘆東德商店的物資豐富。

但是,雖然東德在東歐國家裡算是土豪,可跟西德相比,東德就是弟弟了。

在兩德完成統一之後,鑑於東德落後的基礎建設和嚴重的環境汙染,德國政府立即開啟了對東德地區的大規模經濟援助。但援助資金可是筆天文數字,德國的財政根本負擔不起,為此從1991年開始德國開徵“團結附加稅”,這個稅所得的收入專門用於東德的經濟恢復。

統一附加稅從1991年起開始徵收,只在1993和1994停收了兩年,1995年起又重新開始在全德再次徵收統一附加稅。在最初的時候這個附加稅的稅率是在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基數上徵收7.5%,1998年起這個稅率從原來的7.5%降低到了5.5%,其全部稅收收入都由德國聯邦政府所得。

雖然“團結附加稅”在名義上是向全國進行徵收的,但由於該稅目是由起徵限額的,因此收入較低的東德人交的稅很少,而西德人則是“團結附加稅”主要負擔者。

到目前為止,“團結附加稅”已經徵收了26年,所得接近3000億歐元。但德國政府向東德的支援遠遠不止這些錢,據統計在兩德統一後,德國政府已經向東德地區花了2萬億歐元,而這些錢大多數都是出自西德人的腰包。

對於政府不斷在東德花錢的行為,西德人是有很大怨言的,為此西德人經常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譏諷東德。而東德人也對西德人非常不滿。

時至今日,即便是有聯邦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東德地區的經濟和居民收入還是大幅落後於西德。而且東德人也經常抱怨他們受到了西德人的歧視,例如在兩德統一後,原東德軍隊和政府機關的士兵和官員遭到大面積的解職,德國政府視他們為蘇聯餘孽,使他們飽受政治歧視,於是很多東德人開始懷念之前的生活。如今你在東德旅行,你能看到許多關於東德紀念品。(東德人民軍在兩德統一後直接就被解散了,原東德軍官不坐牢就不錯了,根本別想去撈個一官半職)

鑑於東德和西德之間互不對付,雙方甚至還發明瞭專門的綽號來調侃對方,如“自以為是的西德佬”和“牢騷滿腹的東德佬”。

目前西德人和東德人的芥蒂不僅沒有減緩,反而有加劇的趨勢,甚至許多西德人在找對象時都明確表示不找東德人。

2010年,在兩德統一20週年紀念儀式上,德國總理默克爾曾發言表示:德國尚未統一。由此可見,要彌合東德人和西德人之間的隔閡,任重而道遠。

(如今柏林牆已經基本被拆除了,但東德人和西德人之間的心牆卻依然高聳)


千佛山車神


二戰過後德國做為戰敗國被一分為二。而德國之所以被分為東德和西德與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相互之間的對抗有很大的關係。德國宣佈投降之後按照戰後協議規定,德國必須放棄法西斯統治,重新建立一個支持和平民主的國家,在此期間德國由蘇聯和美國等國家實行監管。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做為二戰的最大贏家馬上就開始分道揚鑣了。隨著利益的爭奪滿滿也擴散到了其他國家,而德國做為一個雙方共同監管國,也肯定不會避免被影響。隨著美蘇兩國在德國監1管區域推行不同的制度,直接導致德國出現分裂苗頭,直到1949年美國和蘇聯分別在自己控制區域內成立德國政權,這也標誌著德國正式分裂為東德和西德。

一道突然之間拔地而起的柏林牆封鎖了兩地的溝通交流。很多戀人,家人,親戚朋友。都因為這一道牆導致分隔兩地。除了這些原因導致的雙方平民互相逃到對方的區域之外。還有就是雙方的生活質量問題。老百姓沒有過多的講究,看的就是生活質量,生活差的肯定會往生活好的一方跑。這是人的本能。就好像現在很多難民他們逃難只會往歐洲跑,而很少來亞洲是一個道理。美國控制的西德雖然整體經濟上領先東德很多。但是貧富差距過於懸殊。大多數的西德人民依然貧困潦倒。而東德不一樣。雖然整體經濟趕不上西德。但是大家之間貧富差距幾乎為零。而且工作住房等問題都是國家統一解決。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在西德活不下去的人逃到東德。西德好是好,但這個好只侷限於很少一部分有錢人。而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西德生活的是水深火熱。東德只要是因為蘇聯的體制原因,這就是大家要富一起富,要窮一起窮。社會財富平均。也就沒有滋生出太多問題矛盾。這才是導致西德人逃往東德的主要原因。

因此德國人內部肯定也有歧視,尤其是東德的經濟比西德差太遠了。雖然網上一些人把東德吹成“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又有毛用,跟蘇聯混的能不窮嗎?我都懷疑,東德統一時當年的工業城市還不如我們經過十幾年改革開的沿海工業城市!還“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吹吧!

默克爾就說過,西德的人經常看不起東德的窮同胞,諷刺東德的人到西德是來找“香蕉”了呢!意思是他們連香蕉也吃不起,只能吃黃瓜啊。還諷刺東德的人原來只能生產五種手套,工業落後啊!而且東德的人因為自卑從來不說自己原來是東德的。可見,西方人的胸懷也並不寬大,只不過,德意志民族已經夠團結了。比已經分裂的南斯拉夫聯邦和捷克斯洛伐克強了不知多少了!





經常用了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蘇聯憑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世界範圍內擴大社會主義陣營,許多國家趁機在戰後經濟恢復中崛起,就連南斯拉夫這種原本的歐洲三流國家都一躍成為經濟強國,經濟實力一度媲英法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麼在冷戰期間,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哪個呢?也許有人會說是蘇聯或者南斯拉夫,答案並非如此,社會主義國家中最發達也是唯一的發達國家其實是東德。然而蘇聯還未解體時,東德就和鄰國西德合併了。

▲東德首都柏林(東)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二戰結束後,美英蘇法四國瓜分德國,蘇聯於佔領區扶持成立了東德,其建國日是1949年10月7號,比我國僅晚了六天。由於蘇聯在二戰時期抵擋住了德軍主力部隊,殲滅的納粹軍隊最多,所以蘇聯佔領的德國領土是四國中最多的,東德成立時國土面積達到10.8萬平方公里,與韓國差不多大,約有原德國的三分之一面積,人口也有1600多萬。

▲盟國對德分區佔領示意圖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東部地區的工業基礎非常好,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也比較發達,即使經過一番大戰,東部地區仍然保留了許多完整工廠與先進機械設備。德國投降後,蘇聯為防止納粹死灰復燃,對蘇佔區(即東德前身)的工廠進行了為其三年的大拆遷,幾乎將東德所有工業設備悉數搬空。從這一角度來說,蘇聯能夠在戰後快速恢復過來與美國相抗衡,東德這批工業設備發揮了重大作用。不過對於東德來說,這卻使其建國時一貧如洗,全國經濟滿目瘡痍。

▲建國初期的東德

憑藉著德國人特有的嚴謹與勤勞,再加上東德政府大力投資發展工業並扶持科技發展,東德沒用多久就逐漸恢復元氣,短短20年間,工業生產總值就增長13倍,重新建立起先進的工業體系。到1989年,東德人均GDP達到11873美元,超過了文萊、科威特、西班牙、新加坡、希臘、葡萄牙等國,蘇聯這個社會主義老大哥更是被其遠遠甩在身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德街頭

按照當時的標準,東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達國家,也是當時社會主義陣營中唯一的發達國家,國民非常富裕。不過東德的發展也存在問題,那就是過度依賴重工業與高科技工業,使得輕工業發展緩慢,尤其是原材料類產業短缺,最典型的就是東德商店長期缺乏糖、咖啡等基本生活物資,大大影響了民眾的生活水平。其次,東德雖然經濟發達,但也面臨著激烈的內部矛盾,派系林立、紛爭不斷。更重要的是,東德長期受到蘇聯控制,不僅在東德駐軍15萬,還將軍費開銷算到東德頭上,每年還要從東德無償拿走大量錢財與工業產品。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

因此東德雖然名為發達國家,但實際日子過得並不怎麼好,與西德相比更是相差太多。到了後期,東德民眾不斷越過柏林牆逃往西德,很多人的原始動機其實就是為了生活物資能夠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進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逐步放鬆蘇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控制,並主張政治自由化、民主化,東歐劇變發生。在此背景下,東西兩德迅速抓住時機,及時搞定美、英、法等國,並花費高昂代價讓戈爾巴喬夫同意撤軍,東德隨即併入西德,昔日的社會主義第一富國壽終正寢。

參考文獻:

《列國志:德國》《民主德國德國政策的演變》


趣觀歷史


歧視本身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有,德國也不例外,二戰結束以後,隨著美蘇冷戰開始,作為戰敗國德國也被一分為二,這一分就分了40年。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


我認為,40年的時間,兩邊德國人經歷著兩種不同的人生,他們受過的教育,以及環境都是不一樣的,這樣的生活改變了他們的方方面面,統一後西德人對東德人產生不適應乃至歧視,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兩個德國彼此隔絕40年,雙方在各個方面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東德相對比較封閉,西德比較開放,相互認同需要時間過程。但是總體而言,德國這個民族還是很好的化解了一些矛盾。

東德人很多去了西德生活,但是他們學習非常優異,他們在兩德統一後對生活上的巨大轉變也有不適應,東德雖然得到西德的大量經濟援助,也導致了東德居民的外流,工廠的解散,從而在一個時期內東德工業面臨一些問題,很多老人留在東德,年輕人卻定居西德,所以,西德也不是完全排斥東德。


怪叔叔是個逗比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澄清關鍵概念,問題問的應該是偏見,西德人對東德人是否有偏見,而不是歧視。

偏見是一種態度,是預先加諸他人的負面態度;而歧視是指不公正的行為,特別是公共政策。

原西德是建立在自由民主基礎上的現代民主國家,從公共政策層面並沒有針對某些群體的不公正對待,所以並不存在歧視。

但是,偏見不同,是人們對某一群體預先的負面評價,這是難免的,也是人性的自然反應。

東德與西德是由二戰戰敗的德國第三帝國分裂成的兩個國家,戰爭結束時由美國為首的盟軍佔領了德國西部,蘇軍佔領了德國東部,以美蘇各自佔領的區域為界成立了以西方自由民主為基礎的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以及以社會主義為基礎的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戰後美蘇以及各自領導的國家集團北約和華約掀起了冷戰,東德和西德就是冷戰的最前沿,而圍繞西柏林的柏林牆就是整個冷戰鐵幕時代的象徵。



40多年的冷戰鐵幕隨著1989年末柏林牆的倒塌而宣告結束,兩年後東德解散,整體加入西德,也就是說現時代的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就是延續當年西德的衣缽。東德加入西德時,東德的經濟遠遠落後於西德,而且東德的秘密警察監視著幾乎每一個東德人,缺乏自由,也缺乏現代文明的規訓。這就與西德人存在著明顯的懸殊差距。

不過,在東德解散加入西德之初,西德人普遍是充滿善意地接納東德人,即使有偏見也被隱藏了起來。但是隨著兩德的統一,西德人對東德人的偏見也難免會表現流露出來,只是德國秉持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使寬容、尊重、善待他人成為主流,而且德國也是整個歐洲政治正確的領導者,因此即使西德人難免有對東德人的偏見,也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

別說是西德人對東德人沒有明顯的偏見,整個德國地移民,無論是東歐斯拉夫移民,還是土耳其突厥移民,都能做到一視同仁。近年,德國也是對中東難民最為友善的國家之一,能比德國更友善的估計只有北歐的瑞典有一比。



偏見尚且不明顯,歧視就更談不上。就以現時代德國的“鐵娘子”總理默克爾為例,她生在民主德國,受民主德國的教育,卻絲毫也不妨礙她成為德國領導人,而且是可以與美國總統川普硬懟的歐洲國家領導人,由此也看得出西德人不可能對東德人有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