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名人,哈佛大學的兩個學生

1973年,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常坐他旁邊聽課的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小夥子。到了大學二年級,突然有一天這位美國小夥子跟科萊特提出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問他願不願意和他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的財務軟件?

每天一名人,哈佛大學的兩個學生

科萊特覺得很不可思議,他覺得我們是來這裡求學的,而且關於32bit系統,墨爾斯教授也才只教了一點皮毛。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他認為開發財務軟件之前也要讀完大學的全部課程,所以他委婉的拒絕了小夥子的邀請!

每天一名人,哈佛大學的兩個學生

10年之後,科萊特成為了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學的小夥子也在這一年,擠進了《福布斯》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博士後的同時,那位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已經僅次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了65億美元,成為了美國第二富翁!

每天一名人,哈佛大學的兩個學生

1995年,等到科萊特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學識,可以動手研究開發32bit財務軟件時,那位美國小夥子已經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了1500倍,在短短的兩週佔領了全球市場,也在這一年他成為了世界首富。同時他的名字也代表著財富和成功,傳遍了全球每一個角落——比爾蓋茨!

每天一名人,哈佛大學的兩個學生

並不是說科萊特不聰明,只能說他沒有把握住機會!在學校裡學的東西是死的,只有自己實踐出來的經驗才是最寶貴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因素!機會不會等你,而是你去追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