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看看专家有什么观点!

「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看看专家有什么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明确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妇女和儿童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在优生优育的意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于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生育服务和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对新时代妇幼健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妇幼健康服务事业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一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二是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四是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既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妇幼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担当。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完善服务体系、整合服务资源、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妇幼健康服务,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看看专家有什么观点!

(一)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一要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各省、市、县都要确保至少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确保妇幼健康公益性服务的主阵地体系完整。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的妇幼保健服务功能。

二要加快产科和儿科建设发展。根据群众生育需求,力争以县(市、区)为单位,规划产科床位数和儿童床位数。积极扶持中心卫生院、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产科和儿科建成基层特色科室。三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妇幼健康服务。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医院、产科医院等妇幼保健机构,形成与公立妇幼保健机构有序竞争、错位发展的格局。

(二)整合妇幼健康服务资源。

一是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深度整合。在充分共享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责和职能优势互补、全面融合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承担起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全程服务的职能。

二是推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通过组建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等方式,推动市、县、乡三级纵向合作,促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三是促进区域间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均衡发展。引导区域间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援,互帮互助、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效能。

四是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建立妇幼健康医联体,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定位和任务分工,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有效衔接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形成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服务机制。

(三)创新妇幼健康服务模式。

第一,促进惠民政策有效衔接。统筹管好、用好现有中央和省级财政项目资金,促进与妇女和儿童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政策措施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

第二,推进防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改革,规范设置业务部门,实现保健与临床业务实质融合,为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诊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积极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应用。

第三,系统整合全周期服务。优化婚前、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儿童等各时期的服务流程,整合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项目的服务内容、途径和方式,打造系统、规范的妇幼健康“一条龙”服务链。

第四,大力推行“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普及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缴费支付、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等便捷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开发完善以妇女和儿童健康档案为中心、贯穿妇幼健康服务业务全过程的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大力加强妇幼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第一,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开展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设施设备配置,规范业务管理和技术服务,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夯实妇幼保健服务网底。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政策,确保镇、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齐妇幼保健服务人员。加快产科医师、助产士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妇幼医务人员中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加强妇幼保健专业内容培训。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加产科和儿科、妇幼保健相关岗位的吸引力。

第三,实施医疗能力重点突破。依托妇科、产科、儿科实力突出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在妊娠风险评估管理、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产科疑难病症诊治、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努力减少出生缺陷、妊娠并发症以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

第四,提升妇幼健康学科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能力。积极推进妇幼保健、生殖健康、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注重新技术新项目向临床应用转化,发挥重点学科与人才在妇幼保健服务与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此外,笔者建议,为保障上述各项政策的落实,还应该健全工作机制。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二要做好宣传动员,做好政策解读与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四要加大信息支撑,实现妇幼卫生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健全妇幼健康服务指标监测和预警机制。

五要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提议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范围,提高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