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達哲省長在公祭舜帝大典上誦讀的祭文,有何深意?

10月26日,戊戌年公祭舜帝大典在永州市寧遠縣九嶷山隆重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祭。

這次,和大家聊聊許達哲在大典上誦讀的這篇《祭舜帝文》。

许达哲省长在公祭舜帝大典上诵读的祭文,有何深意?

主祭人許達哲恭讀《祭舜帝文》。

原文如下:

《祭舜帝文》

維公元二〇一八年十月吉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許達哲偕各界代表,謹備清醴雅樂之儀,恭祭於中華聖祖舜帝有虞氏之陵前。曰:

穆穆舜帝,道德始祖。敦孝悌而倫常,允執中而民睦。耕稼漁陶,歲用以足。聚邑成都,萬民宜居。選賢任能,元愷鹹副。象五刑,法制初具;齊七政,職事時敘。南風簫韶,貽教化俗。澤被千秋,功垂萬古。

今乾坤清朗,山河磐固。四海歡欣,億兆擁護。不忘初心,新時代繼往開來;牢記使命,新徵程昂首闊步。湖湘承光,鴻猷以敷。創新引領,躋身中部前列;開放崛起,融入一帶一路。改革轉型,加快建設五個強省;矢力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宏圖。哲以菲才,忝政湘楚。內殷外勤,制節謹度。強基興業,俾民康阜。真抓實幹,心無旁騖。

伏惟尚饗,敬祈鑑顧!

傳 承

首先一起來補補傳統文化課。

舜帝是中華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是我國道德文化的鼻祖,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舜文化是以德孝為核心內容的原生道德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

九嶷山是舜帝長眠之地,舜帝陵是我國有史以來帝陵中最古的陵、最高的陵、最大的陵。自夏王朝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臺望祀九嶷開始,九嶷山舜帝陵就是歷朝歷代祭祖朝聖之所。

许达哲省长在公祭舜帝大典上诵读的祭文,有何深意?

10月26日上午,由省政府主辦,永州市政府、寧遠縣政府承辦的戊戌年公祭舜帝大典在寧遠縣九嶷山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祭。

祭舜歷史悠久,建國後更是無論在官方或是民間一直沒有停止過。2005年9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行了全省公祭舜帝大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省公祭舜帝大典。自此,舜帝公祭,成為湖南人緬懷先祖美德和功績,傳承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活動。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文開篇的第一段,就從舜帝的諸多功績出發,追憶了這位“澤被千秋,功垂萬古”的始祖。其中就有首倡德孝文化的“敦孝悌而倫常,允執中而民睦”,有發展生產力的“耕稼漁陶,歲用以足”,有感召萬民、仁惠天下的“聚邑成都,萬民宜居”,有教化子民的“南風簫韶,貽教化俗”,有法制建設的“象五刑,法制初具”,甚至還有人才選用的“選賢任能,元愷鹹副”,以及開啟行政管理的“齊七政,職事時敘”……

"堯天舜日",原來是"功侔天地,德配千秋"!只有孜孜以求、一心為民,方能享祀萬年。

公祭舜帝,既是為了緬懷祖德,更是表達了一份堅定的決心,我們將以民族復興和人民福祉為己任,將始祖的美德和遺風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發 揚

時代在變化,時代更是在前進。如今的中華民族,正朝著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闊步前進。正如祭文中所言“乾坤清朗,山河磐固。四海歡欣,億兆擁護。”

许达哲省长在公祭舜帝大典上诵读的祭文,有何深意?

主祭隊伍由金水橋、神道緩緩步入祭祀廣場。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都在為實現你我的、大家的中國夢而發光發熱。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需要我們“不忘初心,新時代繼往開來;牢記使命,新徵程昂首闊步”,這才是對始祖精神最好的發揚。

“湖湘承光,鴻猷以敷”,湖南作為始祖安寢之地,承襲這份厚重的榮光,一定要將始祖的美德發揚光大,在新時代幹出一番偉業,讓三湘大地展現出新的面貌、煥發新的活力。

怎麼幹?藍圖早已經繪好了,“創新引領,躋身中部前列;開放崛起,融入一帶一路”。我們當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既提升當前的發展質量效益,又增強長遠發展的後勁;我們當不斷提升開放水平,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與世界各國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鑑。

動力源泉何在?“改革轉型,加快建設五個強省”。以改革的偉力,促進經濟、科教、文化、生態、開放等事業全面發展。

著力點是什麼?“矢力攻堅,實現全面小康宏圖”,統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

我們要建設一個富饒美麗幸福的新湖南,一個實現全面小康的新湖南。

實 幹

“內殷外勤,制節謹度。強基興業,俾民康阜”。

要實現我們的目標,唯有內心永葆對黨、對事業的無限忠誠,唯有保持勤勉自律的作風,強化各項制度建設,節約高效、精打細算,珍惜民力物力,緊緊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改善教育、醫療、衛生等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業。

许达哲省长在公祭舜帝大典上诵读的祭文,有何深意?

告祭樂舞開始,演繹舜帝引鳳傳說,頌揚德孝為先精神,再現遠古祈福場面。

這些,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兩個字——實幹,就是要把轉作風、抓落實、辦實事、有作為的要求,貫穿於工作的全流程、各方面。

這些年,湖南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奮鬥實幹,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取得的成績,可謂亮眼喜人,足以告慰始祖。然而,奮鬥永在路上,征程不容停歇,只有“心無旁騖,真抓實幹”,才能開創更美好的明天。這是“哲以菲才,忝政湘楚”的至誠之願和實際行動,也是湖湘兒女奮力走好新長征路共有的風貌和風彩。

延 伸

一份來自九嶷山舜文化研究會的資料中顯示,祭祀舜帝,有史料記載的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起:“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臺,望九疑而祭舜。”

此後,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前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及至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都有史書史料對祭舜這一定製有所記載。其中,明王朝祭舜有古籍記錄的17次,留傳下來的御祭文12篇。清代現留存御祭文45篇,其中御祭碑30塊。

民國期間,《寧遠縣誌》記載,省縣官員到九嶷山祭舜共有9次,其中湖南省政府祭舜4次,寧遠縣政府4次,其他1次。

三代至兩漢時,祭典裡沒有祝讀,只有樂章。漢代以後,這種情況有所改變,祭舜時增加了讀祭文、焚帛書的程序。東漢末,文學家蔡邕遊九疑謁舜帝陵,作《九疑山銘》,可視為祭舜文之嘗試與開端。

南北朝時,讀祭文、焚帛書,已經列入祭舜程序,成為定製。南朝宋代顏延之奉詔代湘州刺史張邵到九疑山祭舜,就已經撰寫了祭舜文。顏延之所寫的《為張湘州祭虞帝文》,成為有史以來有記載的第一篇祭舜文,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祭祀古代帝王的祭文。

原文如下:

《為張湘州祭虞帝文》

惟哲化神,繼天作聖,藏器漁陶,致身愛敬,是以二妃嬪德,九子觀命,在麓不迷,御衡以正,唐歷既終,虞道乃光,諮堯授禹,素俎採堂,百齡厭世,萬里陟方,敬詢故老,欽諮聖君,職奉西湘,虔屬南雲,神之聽之,匪酒伊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