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貼心人 拐杖書記—王鑫華

他叫王鑫華,今年48歲,是河南省盧氏縣農牧局駐東明鎮北蘇村第一書記。2017年11月8日一個漆黑的夜晚,他在去一個貧困戶家中調查摸底時,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一跤,當時他並沒有在意,直到膝關節疼痛難以忍受時,在村委幹部和駐村隊員的再三勸說他才到醫院進行檢查,結果是股骨平臺內不全骨折,被打上了石膏。心裡牽掛著村裡工作的王鑫華不顧愛人的勸阻,仍堅持架著柺杖返回到村裡。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王鑫華所在的北蘇村,距離縣城7公里,全村10個居民組,365戶,1323人,其中貧困戶47戶,132人。村裡的年輕人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王鑫華自從到北蘇村擔任第一書記那天起,他就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走東家,串西家,噓寒問暖,嘮嘮家常,時間長了,就跟村民成了朋友,結下了親戚。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村民王福成是他最放心不下的一個貧困戶。王福成的妻子做過手術,經常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王鑫華就經常到王福成的家裡問長問短,關心叮囑。2017年清明節,貧困戶連條門駕駛三輪車發生意外事故,造成左腿重傷。王鑫華跑前跑後,從醫療手術,到籌集資金,到報銷費用等等,像親弟兄一樣操心。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在為民排憂解難的同時,王鑫華還十分重視村兩委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並根據社情民意,從村裡百姓最迫切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做起,帶領村民硬化村組道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修建文化廣場,進行河道治理,逐漸使北蘇村改變了原有落後的面貌。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王鑫華在學校學的是食用菌專業,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食用菌品種引進試驗推廣。在駐村工作中,王鑫華認為,要想讓貧困戶脫貧,就必須得有產業來支撐,盧氏縣的地理氣候條件,很適合種食用菌,他就考慮發揮自身專長,在北蘇村發展食用菌。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2016年,王鑫華帶領北蘇村一班人依託科技扶貧資金,在村裡流轉15畝土地,建成高標準食用菌大棚10個,首先種植新品種羊肚菌1500平方,當年就產鮮羊肚菌1000多斤。之後又引進黑木耳黑尊品種,栽培3萬袋。緊接著又從東北吉林農大引進玉木耳的栽培技術和優良品種,發展玉木耳栽培3萬袋,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又一項富民產業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2017年,在對800畝核桃加強管理的基礎上,又幫助貧困戶新發展核桃樹38畝,使全村356戶戶均核桃樹達2畝以上,並且新發展連翹136畝。使每個貧困戶都擁有兩個以上增收項目。今年,村裡又引進了一個合作企業,計劃把大棚數量擴至30個,發展玉木耳10萬袋,引進食用菌新品種黑皮雞樅1萬袋,幫助帶動20到30名貧困戶脫貧。

農民的貼心人 柺杖書記—王鑫華

三年來,王鑫華撲下身子為民,親民,福民的“三股勁”精神在當地廣為流傳,也連年受到市縣嘉獎,並被多家新聞媒體採訪報道。今年春天,作為全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受到河南省委組織部的通報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