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黨建引領 強村富民

近年來,陸良縣緊緊抓住被列為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和全省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示範縣的機遇,充分挖掘農村產業發展潛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該縣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紮實開展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工作,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使基層黨建工作真正地融入扶貧、服務扶貧、推動扶貧。

黨建強村 產業富民

深秋,在陸良縣三岔河鎮三岔子村“爨鄉綠圓菇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一袋袋食用菌包按流程生產出廠後被分批運到各地。

“我們按照每袋2.6元的價格出售給農戶,針對貧困戶價格更低一些,還免費進行技術指導,畝產值可達8萬元左右。”食用菌種植大戶周春波說。目前,三岔子村已建成了年產1500萬袋的食用菌基地,實現年銷售額4500萬元,直接帶動全村600多戶農戶從事食用菌種植,就地轉移勞動力1200多人,成為名副其實的“菌子村”。

“目前全村形成食用菌、蔬菜、現代化畜牧養殖等‘一村一品’格局,村黨總支採取‘支部引領、幹部帶頭、群眾參與、帶頭脫貧’的思路,與爨鄉綠圓菇業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土地入股和自籌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合作社運作,不斷髮展壯大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三岔子村黨總支書記張雙學介紹,村委會每年實現集體收入15萬元至20萬元,有效解決了村組無錢辦事的局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種植戶淨收入780餘萬元,年人均收入達1.3萬元。

在陸良縣,類似三岔子村依靠“黨建強村、產業富民”的鄉村數不勝數。近年來,陸良縣夯實陣地建設,堅持脫貧攻堅到哪裡,黨的陣地就建到哪裡的工作思路,積極整合“一事一議”、文化體育小廣場、村容村貌整治、移民新村、老年活動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民族團結示範村等項目,多方融資,通過新建、聯建、改建、擴建和劃轉閒置資產等方式,在已建228個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的基礎上,2017年建設195個活動場所,實現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全覆蓋。同時用好160個綜合服務平臺站點,讓貧困群眾共享資源信息,不出村就能辦理各種事項。探索“基層黨組織+農村電子商務”“黨建+電商”脫貧新模式,鼓勵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骨幹參與電商創業,通過電商來扶貧。目前,全縣共上架特色農產品“一村一品”358個,發展鄉村旅遊景點81個,建成農村電子商務為民服務站32個,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服務陣地。

此外,拓寬增收渠道,打造脫貧攻堅“助推器”。開展機關和鄉村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農村黨員、先富黨員結對幫扶困難黨員、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鄉鎮(街道)機關掛鉤聯繫村組的“三結對一聯繫”活動,推廣“支部出思路、黨員當大戶、能人進支部、群眾共致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支部+公司+貧困戶”等做法,擴大黨在脫貧攻堅中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累計發放“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8000餘萬元,為黨員創業、群眾發展鋪平道路。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為載體,探索實踐了城市拉動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招商合作型和資源開發型等5種模式,大力發展強基惠農“合作股份”經濟,著力解決集體經濟“薄弱村”和“空殼村”的問題。目前,全縣有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項目73個,項目資金總額達7293.2萬元,集體經濟增收925.46萬元。其中,2017年1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與兩個貧困鄉鎮所轄21個貧困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兩萬元以上,為全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如期脫貧注入活力。

鄉村振興 融合發展

位於陸良縣城北郊的中樞街道茶花社區,是一個貧困村,同時也是一個以養蠶、蔬菜水果種植、勞務輸出為主的城郊“農業型”社區。

近年來,該社區把發展高原特色水果產業作為富裕農民、扶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之一來抓,通過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打造特色水果產業,按照“培育一人、帶動一片、致富一方”的思路,著力培育、扶持水果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由於距縣城工業園區近,社區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勞務協議,目前社區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人解決了就業。今年以來,茶花社區黨總支按照省委‘基層黨建鞏固年’要求,不斷激發社區幹部幹事創業活力、貧困戶內生動力,苦幹實幹,紮實工作,呈現出‘收入穩、治安好、環境潔、風貌美’的良好局面。”茶花社區黨總支書記餘志全說。

近年來,具有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厚實基礎和先決條件的陸良縣,進一步確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緊盯“三農”工作目標不放鬆,緊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把優化產業結構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將培植優勢產業同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按照“基地跟著龍頭走,龍頭圍著市場轉”的思路,採取“扶龍頭、強基地、搭橋樑、拓市場”的舉措推動經濟發展,全縣湧現出了以雲南新千佛繭絲綢有限公司、陸良綠之源經貿有限公司、陸良爨鄉綠圓菇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8家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4家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46家縣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並培植出了290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合力打拼,陸良縣的優勢農產品正源源不斷地銷往國內國際市場,有力地支撐了農產品基地的穩步發展和迅速擴張,從而實現了“一產聯二產、一產聯三產、二產聯三產”的良性互動。目前,陸良縣已形成了在雲南省乃至於全國呼得出、叫得響的烤煙、蠶桑、蔬菜、食用菌、小春洋芋5大優勢產業集群。

在農業產業上,陸良縣堅持圍繞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特色助農、品牌強農、融合富農目標,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三大體系建設、農村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科技建設、農村面源汙染治理、農村人才建設、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促進農業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