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很 I 高 I 興 I 你 I 能 I 來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希 I 望 I 你 I 別 I 離 I 開

教育隨生命開始

在育兒這條道路上

無論你是孩子

還是家長

都是一場修行

...

♫. ♪~♬..♩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以孩子為師,反省自身,保持童心,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Part.1

孩子發脾氣時,你第一句話怎麼說?

在最近播出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中,四位明星媽媽正帶著寶貝們吃大餐。

面對豐盛大餐,胡可的兒子小魚兒心心念唸的卻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現在、立刻、馬上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遭到媽媽的反對後,小魚兒立馬送上了“魚式怒目”,一場暴風雨眼看就要來臨了。

看著發脾氣的兒子,胡可溫和而堅定地說:“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當小魚兒從水堡裡出來因害怕而哭泣時,胡可說:“我知道你有點害怕,但是你表現很好、很勇敢,你堅持下來了對不對。”

在整檔節目裡,但凡小魚兒鬧情緒,胡可必定第一時間送上“我知道”句式。簡單的一句話,代表著你體會到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內心正在發生什麼。

“我知道”三個字,意味著接納和共情。

一個好媽媽不是在孩子情緒爆發時責備他,或用更大的音量壓制他,而是應該第一時間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在孩子看來, 所謂同理心就是: 縱使給他們金山銀山,都抵不過一句:你的感受,我懂。

Part.2

前段時間,在論壇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深受感動:

“孩子期末語文只考了90分,回到家後我沒有打罵她。孩子問,媽媽你怎麼不打我?我說,媽媽不打你,因為我能夠感受到你的努力,和你沒考好的沮喪,下次加油就行。孩子聽完哭了。”

我想,孩子聽完媽媽的話哭了,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被承認,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這位媽媽,是有同理心的。

同理心,心理學中稱之為“移情”“共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對同理心就有一段形象的描述:“除非你深入一個人的肌膚血液,像他一樣的思考;除非你穿上一個人的鞋子,像她一樣走來走去,否則你永遠無法真正瞭解一個人。”

Part.3

生活中,很多父母缺乏同理心——

不懂得去觀察理解孩子的感受:“別哭了,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你怎麼總是這樣,莫名其妙”;

經常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你太磨蹭了,快點好嗎”;

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你這樣肯定不行,按我說的做”······

不被理解,還要接受斥責,這是很多孩子,日常要面臨的處境。

我們常用的說法是“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想象自己也是孩子,用孩子的心去感受他的內心世界

假如有一天,你突然發現,珍藏很久的東西,不小心摔壞了,你會難過嗎?

如果此時,你的老公看到,過來跟你說:嘿,不就是個瓶子,再買個就好啦。我想,你一定會被氣炸,記恨他對你太冷酷。

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孩子身上,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玩具壞了就壞了,哭什麼呢,冰激凌融化了,再買一個好了。你不會耐心地等孩子發洩完,甚至還會大聲斥責他們,無理取鬧,不懂事。

我們要孩子學會同理心。殊不知,最需要學會同理心的人,是自己。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Part.4

父母沒“同理心”,孩子有多慘?

感受被否認,願望被否定。

品味被嘲笑,情緒被忽視。

喜好不由自己控制。

忍受莫名其妙的標籤。

總在妥協。

... ...

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認為:

如果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不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這種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 )會造成孩子的低自尊與自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甚至陷入抑鬱。

在微博上曾看到過一個關於抑鬱症男孩的故事:

他在學校被大孩子欺負了,回家和父母說,父母卻要他檢討一下自己的性格。

他喜歡塗塗畫畫,想去學繪畫,父母告訴他別想這些有的沒的,不要耽誤學習。

他告訴爸媽自己身體不舒服。

回應他的永遠都是:“誰叫你熬夜,誰叫你玩手機還有玩電腦 ,不舒服活該。”甚至越說還越生氣,開始數落男孩的其他毛病。

他感覺很難過,感覺沒人理解他,接納他,有一次忍不住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想法。而父母罵了他一頓,說你衣食無憂哪會有什麼煩惱。

最後,當然男孩不再想和他們說話,他的父母罵他不懂事,和家人一點都不親近。

然而每次想說的話都被無情的擋回去,每次的情緒都被冷漠的拒絕,男孩心理壓抑著太多的情緒得不到宣洩,得不到接納。

而不允許宣洩的情緒就一點點積壓在心裡,最終變成傷害自己的利器。

孩子是依靠周圍人的評價對自己進行推論評價,並以此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價值感。

一個不被允許哭、發脾氣、表達情緒的孩子,會嚴重壓抑自己,並通過一些非正常途徑釋放內心壓力。

世界心理衛生組織曾指出:8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在遇到問題,有情緒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制止。

而是應該去傾聽,接納他們的情緒,理解他們的感受,讓他們知道遇到問題父母仍然愛他們。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Part.5

會發脾氣,才是孩子真實的表現。

當他發脾氣時,讓我們蹲下來,以接納的姿態,耐心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並告訴他:

孩子,在爸媽這裡你是可以犯錯的,你的委屈是可以流露的,你的感受我們正在嘗試體會。

但同時,我們也要保留一份”溫柔的堅持”: 面對孩子的情緒要溫柔以待,無條件接納,但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必須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為人父母,我們都曾對身邊的小天使許下過“永遠愛你”的誓言。

永遠有多遠?

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跨度,更重要的考驗是,當你的小天使轉身就化身為小惡魔時,你還能不能控制好情緒,想他所想,接納那個“不可愛”的他?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

到文末給我留言互動吧

一戀之間陪你

共同成長

...

孩子總愛發脾氣,胡可的一句話讓很多家長慚愧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