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新版基藥目錄大擴容 政策還未完全清晰

招商證券 吳斌

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公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品種數量由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

1、新版基藥目錄與舊目錄有什麼不同?

首先,基藥與非基藥有什麼不同?總結09版、12版基藥制度,兩者不同點主要在:(1)、國家對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基藥有強制要求(當然,實際沒有很好執行,基藥配備比例從來沒有達到過),最早的要求是: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配備使用基藥,二級醫院使用量和銷售額都要達到40~50%,三級醫院銷售額達到25~30%。後期這些指標越來越降低。(2)、兩者的招標在多數省份是不同的招標方案,而且,基藥招標一般更“嚴厲”。(3)、基藥目錄是由衛健委基藥司制定,而衛健委只管制定目錄,不管支付;而非基藥主要是醫保藥品,以前由人社部,現在由醫保局制定。既定目錄,也負責支付。

那麼,18版基藥目錄與舊版,有什麼不同?

第一,最大的不同,18版基藥目錄,多個高價藥新增進入,疾病覆蓋擴容。WHO推廣基本藥物,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無論貧富,都能享用最基本用藥需求;中國整體上並不缺藥,但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國家09年開始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目的,一是保障絕大多數人在常見疾病上不需要花太多錢,二是讓患者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解決常見病;因此09版、12版基藥目錄,幾乎都是廉價藥。但是18版目錄,加入不少“貴藥”,覆蓋的病種數量也大大提升,即使同一種疾病,比如糖尿病,也有不同檔次的藥物進入目錄。這就表明,國家已經不是以價格貴廉來決定是否進目錄,而是考慮儘量把常見疾病覆蓋齊全。這可能表明的是,衛健委希望醫生就儘量只從基藥目錄開處方。

第二、同一適應症納入多層次藥品。比如糖尿病,新版目錄大大豐富品種,納入不少高價降糖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需求,已經明顯不是“保基本”。

第三,新版納入了非醫保藥品。舊基藥目錄的藥品,全部都是來自醫保目錄,因此,醫保部門的相關政策並不需要太大調整。但是,18版基藥目錄新增11個非醫保藥品,而且價格並不便宜,且要求“醫保部門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基本藥物目錄內的治療性藥品優先納入醫保目錄範圍或調整甲乙分類”。

新版基藥目錄會帶來行業的什麼變化?我們認為不確定性還很多。目前只公佈了基藥目錄,而配套的基藥制度,衛健委也明確表示還將修改,因此,基藥制度走向如何,還有很大不確定性:

第一,醫保局是否會配合衛健委的基藥政策?從醫保局的角度來說,誰出政策誰買單,衛健委只管出政策,卻不管買單,甚至有些“打亂”了醫保局的談判計劃。

兩個部門之間能否協調好,才決定基藥政策能否真正推行。第二,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基藥比例多少?如何確保醫院執行這個政策?文件要求“以省為單位明確公立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對基本藥物進行標主,提示醫療機構優先採購、醫生優先使用”。但是,衛健委本身對醫院的控制力度有限,如何才能確保醫院優先採購、醫生優先使用?我們認為,這離不開醫保局的配合。

第三,基藥招標政策上何去何從?藥品招標的職能已經劃歸醫保局,等各省招標辦調整完畢,衛健委就徹底失去招標主管權。那麼,以前的基藥、非基藥兩套招標體系,在新的醫保局管理下,還有必要保留嗎?

雖然不確定性還很多,但是,在分析上市公司影響時,我們假設:新版基藥目錄能夠得到很好推廣,而且,現有的基藥招標體系沒有變化。

2、哪些進入基藥目錄的品種能夠受益?

進入基藥目錄對於生產企業意味著什麼?

我們認為,進入基藥目錄對於生產企業而言,就相當於國家授予的一份基層市場甚至醫院“准入證”:由於國家強制要求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基藥達到一定比例,因此基藥產品進入基層醫療機構、甚至醫院,都更加容易,醫生也更願意開處方,以求達到國家要求的基藥使用比例。

產品進入基藥目錄,對於生產企業而言,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我們認為取決於三個因素:

第一,招標。招標的競爭格局,決定進入基藥目錄是否會降價。如果競品較多,降價是必然的。但如果有獨家優勢(獨家藥品、獨家規格、獨家劑型),則不用擔心降價。

第二,銷售能力。有了“准入證”,不代表就肯定能放量,只有企業銷售能力強,或代理商強,才可以把藥品渠道迅速下沉到:一二線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四線城市的縣級醫院、農村的鄉鎮衛生院等地,才可以通過學術推廣,促進醫生用藥。

第三,基層市場潛力。如果藥品僅僅適合於三甲醫院,那麼進入基藥目錄可能就是讓產品更容易進一些三甲醫院,但對市場容量擴大並無幫助。只有在基層有潛在需求的藥品,才能最大化藉助基藥目錄的下沉效應,發掘基層潛力需求,實現市場擴容。

09版基藥目錄,中藥獨家品種是最受益的品種,其中,銷售能力強的企業,比如天士力,組建強大基層銷售隊伍,實現丹滴二次增長;中恆集團雖然本身銷售不強,但依靠經銷商,也快速擴大終端。

13版基藥目錄,華東醫藥阿卡波糖、通化東寶重組人胰島素這些競爭格局比較好的產品,也在縣級醫院和基層獲得增量。

3、我們分析本次目錄涉及的重點公司:

華東醫藥(利好):獨家品種百令膠囊進基藥,更加有助於百令的推廣。糖尿病藥物雖然新增較多,但是阿卡波糖仍然是國內主流口服降糖藥之一,不會受到太大沖擊。

葵花葯業(利好):兒童藥進入新版基藥目錄的受益者,小兒肺熱咳喘、小兒柴桂雖不是獨家,但生產企業都不多,葵花葯業又是其中唯一知名品牌。基藥目錄有助於公司向基層市場的推廣。

康弘藥業(正面):獨家品種康柏西普進入目錄,治療老年黃斑病變。正如我們前面所說,康柏西普可以藉助基藥這個身份,加快進入各個三甲醫院。當然,康柏西普的快速放量主要是受益於去年談判進醫保,我們認為進基藥並不會帶來新的市場擴容,但是會推動康柏西普增長速度加快。

長春高新(正面):我們認為,生長激素粉針進入基藥,對於長春高新是利好:第一,粉針是否會招標降價,其實決定權在長春高新。其他兩家企業是不敢主動降價的;第二,生長激素過去市場還是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近年才推廣三四線城市。進入基藥目錄,是有助於生長激素渠道下沉,更多地滲透三四線城市醫院。而粉針以基藥身份進入這些醫院之後,水針其實也可以跟上,滿足不同層次地用藥需求。因此,粉針進基藥,擴容的是所有生長激素;第三,粉針進基藥,是否報銷比例從乙類升高到甲類,從而性價比遠高於水針?其實,由於新版基藥目錄引入了太多高價藥,我們估計不會再強制要求基藥目錄按甲類報銷。

通化東寶(中性):糖尿病藥物本次增加較多,GLP-1和DPP-4進基藥,其實主要影響的還是口服降糖藥,對於胰島素並沒有直接影響。甘精胰島素進基藥,確實有可能使甘精胰島素加快滲透縣級醫院市場,從而衝擊二代胰島素。但是,我們認為,只要通化東寶的甘精胰島素能夠儘早獲批(我們預期是明年1季度),它就可以用自己的甘精胰島素來替代二代胰島素;至於降價,首先,甘精胰島素不可能降得比二代還便宜,其次,甘精胰島素對於通化東寶是增量,沒有存量市場的降價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