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目前養豬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豬病越來越複雜,診斷和防治的難度越來越大,危害也越來越重。但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裡有沒有人為的因素?在過去幾年是裡,豬病診治過程中的一些誤區,是不能忽略的一個現實存在,下面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這些誤區:

1、耳朵發藍=豬藍耳病

這個觀點在前幾年更流行,這兩年要好很多。豬藍耳病確實會引起豬耳朵發藍,但是我們不能僅僅靠觀察到豬耳朵發藍就說豬得了豬藍耳病。藍耳病是俗稱,正式學名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其特點主要有發燒、厭食等,懷孕後期的母豬還容易出現流產和產死胎、木乃伊胎等情況;仔豬容易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狀。而實際生產中只有一部分患豬藍耳病的病豬耳朵出現紫色或藍色;再者說,能夠讓豬耳朵“發藍”的因素不少,呼吸困難、敗血症、冷刺激,血液循環不通暢等都可以使病豬耳朵發藍。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2、實驗室檢測=疾病確診

這個話題爭議很大,給大家舉一個豬附紅細胞體病的例子,現在如果檢測,豬群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攜帶率幾乎就是100%,但是我們能說中國豬群的豬附細胞體病發病率就是100%嗎?雖然有條件的豬場去做了實驗室檢測,因為精準的實驗室診斷確實能為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但是僅憑藉實驗室診斷,而不結合豬群臨床實際表現就確診是不夠準確的,會延誤對整個豬群健康狀況的判斷。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3、接種疫苗=不再發病

現在有一些養豬從業者認為只要者打了疫苗就萬事大吉了,但是我們還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豬場的豬群什麼疫苗都做了,豬為什麼還會發病?”。對於這一類問題,現在我們能找到的原因有:疫苗質量問題(如儲存和運輸的方法不當,以及疫苗的使用方法不當,疫苗的效價不夠等等);動物的健康情況(如存在免疫耐受和免疫實抑制等等),大家應該清楚,疫苗是防控動物疾病的必要手段,但絕對不是在萬能手段斷。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4、加大用藥量=效果更好

這個問題說實話,一個原因就是:過去有的獸藥產品質量不過關,有效成分不夠,養殖戶對此不放心,因此加大用藥量也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另外,長期的過度濫用抗生素,導致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加,如果按照推薦的劑量使用獸藥,效果並不是特別明顯。曾經有過具體事例,在幾年前曾經遇到過,豬得了所謂的高熱病,通過超大劑量用藥,豬病不但沒治好,反倒把豬給藥死了。隨著農業部GMP、GSP等工作的推進,以及現在獸藥監察力度的增加,現在獸藥的產品質量已越來越好。而且如何科學合理使用藥物已經成為事關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頭等大事,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予以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尤其在我們生產一線的養豬人。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5、預防保健=花冤枉錢

這個觀點也無可厚非,因為大家參加會議交流,從網上查資料,看到的或已經使用的保健方案,在本場並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認為保健是花冤枉錢。在一般情況下,生物機體自身具備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用來抵禦和適應不斷變化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因素。但是如果結合現在豬群的生產狀況,我們就會發現,僅僅靠豬群自身的抗病能力似乎是不夠的。預防和保健的作用,其實說白了就是為了有效提高生物機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實踐證明,在現在的生產條件下,對產仔前後的母豬、斷奶仔豬、轉群豬在免疫接種以及運輸等疫病多發的環節,進行預防保健是值得推薦的。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6、聯合用藥=包治百病

在遇到很多疾病時,也建議大家聯合用藥,但是聯合用藥要有科學的聯合方法,不是用的種類越多越好。在遇到多種疾病混合感染時,單靠某一種成分的藥物一般很難達到滿意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科學且合理的聯合使用藥物,充分利用藥物之間的相互協同作用,從而達到提高防控效果的目的。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7、節約成本=能省則省

這裡只提醒大家一句:“既想馬兒快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事絕對不適合養豬。因此,不該省的地方絕對建不要省。

綜上所述,大家一定要規避以上豬病診斷方面的一些認識誤區,儘可能地減少損失來增加經濟效益。

重視:豬病診斷的一些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