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作者 / 呂世明

行業寒潮可不僅僅只針對上游,終端寒潮也同樣風波不斷。

最近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得到的消息:僅僅廣東省就有多家星美影城突然關門,相關的全國維權人數更是超過3000人。

毋庸置疑,國慶檔前後,內地影城又迎來一輪關門潮,多家影城面臨歇業、關門和暫停營業。這其中麻煩不斷的星美成為了最誇張的一位,下半年關門的速度幾乎比肩了開業速度。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和2015年過渡到2016年的情況相同,市場又迎來一輪讓大家始料未及的波動,雖然談不上是拐點和形成向下通道,但不得不承認,內地電影市場即將開始形成一輪新的洗牌和重新分配。

正所謂,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從今天開始,內地電影市場將要面臨全新的考驗和未知的機遇。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城,到了去年年底,星美影城達到了365家,銀幕數字2290塊。同比的是,萬達在去年年底,影城達到516家、銀幕則有4571塊。

其實星美影業和五大進入到內地電影市場的時間節點幾乎是一致的,甚至在萬達沒有玩電影製作發行、華誼沒有做影城建設,光線和樂視尚沒有知名代表作之時,星美影業就已經開始做到電影製作、院線發行和影城的建設了。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在內地電影市場尚處於蠻荒時代之初,星美影業就已經拍攝和製作了《如果·愛》《投名狀》等口碑佳片,但遺憾的是,星美影業本身是缺乏叫得響的賣座大片。

不同於其他五大在最初發展階段專攻一項,星美最初的多線作戰並沒有取得令大家的滿意的結果(影業集團成立於2002年,影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在市場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貪大求全使得星美在最初便埋下了現在的風險。

2010年的《趙氏孤兒》、2011年的《武俠》、2012年的《王的盛宴》、包括2014年的《黃金時代》,幾部大製作的撲街導致星美影業的慘淡,此期間,星美影業的發行遭遇到全國多家影城的詬病和抵制,回款緩慢、宣傳費用長期拖欠。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然而影業的虧損,並沒有影響到影城的招商和推進速度,星美影業的新建步伐仍然高於和持平全國其他院線和影城的新建速度,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過快的速度和集團在其他業務的虧損勢必要影響和脫離影城在未來的發展。

其實對於影城的新建而言,不僅僅是星美,其他院線和影城影管集團同樣要面臨林林總總的問題,但星美對於影業的執拗和投入又是其他院線系統所不具備和不敢擔當的。

星美目前所出現的問題,恰好是內地所有院線影城也要或多或少所要面臨的,為了積極追求上市,大家都在跑馬圈地,和目前一些公司對影業的投入一樣,影城的建設“碰運氣”的成分居多。

2000年內地電影市場開始逐步復甦,到2008年爆發全球的金融危機,內地反而迎來了又一輪房地產新建的狂潮,也是介於此,內地影城的多廳化也逐步展開。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受到城區的擴容、交通因素和市民居住的逐漸分散化,影城的新建速度逐步加快,這也導致觀眾的嚴重分流,雖然這不是星美影城停業的主要原因,但不得不承認,近兩年大部分關停的影城都要面臨觀眾被分割,設備老舊,周邊新影城的衝擊。

有強勢地方院線保護的還好一些,大體可以藉助相對便宜的房租來抵消成本,但如果所處商場本身效益和業態就有問題,影城對觀眾的友好度和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

不過像星美這樣如此極端的還是非常少見的,至少大部分面臨關閉的影城都不會出現對員工薪水的拖欠狀況,畢竟一個影城總體的薪酬並非天文數字,藉此來看,星美所面臨的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從這些的發展來看,十幾年的院線發展,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瓶頸期,一線呈現飽和狀態,開始向著設備的更新和又一輪老舊影城的改造。

二線則成為目前大部分影城關門潮的主要戰線,畢竟三四線的發展期較短,二線則是完整經歷到這十年的多廳新建和改造風潮,以目前的要求和全新觀眾群體的目光來看,大部分開業超過六七年的影城在設備端已經落後。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誰會接手星美影城?萬達?光線?

“據說光線要整體收購,最近各種傳言,不過也有可能萬達收”一位在東北的影城經理和我們透露關於星美目前影城狀況的動向。

不難判斷,對於焦頭爛額的星美來說,影城作為最有價值的一塊,是非常好出手的,而對於萬達、光線來說,能夠在合理價格收購併購,都是一件“抄底”美事。

其實在星美影城事件大規模關門之前,內地就已經出現了多輪的院線收購和併購事件,2017年1月,大地院線母公司海南控股曾以32.86億收購了橙天嘉禾集團,獲得了其在內地76家影城和531塊銀幕。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今明兩年,類似這種中小院線的收購和合並勢必會愈演愈烈,只不過在今年市場遭遇到像2016年的階段性調整,大部分院線的資金流都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

其實星美影業最初也是極有希望成為內地影業的大佬之一,但對項目遴選的失策和錯過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也使得其遭遇到滿盤皆輸的尷尬境地。

那麼誰又能接下星美這盤亂局呢?

看起來好像是萬達,萬達之所以可以在院線、影業和發行方面做到目前國內影業最好的平衡,其原因在於,他更多會依託自己的院線和影城系統。

華誼和博納雖然都有自己的院線和影城系統,但總的來看,這些並非兩者的業務核心,樂視似乎從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一絲一毫要對院線和影城投資的意願。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光線則一直都有希望要通過院線系統來補齊自己的短板,至少他們已經顯露出這個苗頭。

大地目前也在積極的拓展自己的版圖,其他像上海聯合、南方新幹線和金逸等,更多偏重於發展自己的系統,對於像星美如此大的盤子,接手過來也要承擔較高的風險。

根據這兩年萬達的策略,他在國內更傾向於逐步收購和點對點的打通,對於一步到位的整體承接顯得比較謹慎,之前曾經與CGV院線做整合性合作,但CGV影城和院線整體的盤面較小,屬於比較容易操控的項目。

和大地收購橙天不同,星美目前尚有一大堆的爛攤子沒法處理,特別是從今年四月起對員工薪金的拖欠,導致極大的員工情緒上的反彈,這也增加其他院線和影業公司收購星美所要面臨的難度。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五大之中,和星美緋聞較多的萬達和光線都有希望收購和合並星美,但目前來看,萬達在全國各地仍然處於下探三四線和深耕一二線的態勢,相對而言,一直希望可以有院線和影城資源的光線則是雙方更好的選擇。

儘管光線一直在迴避和否認,但就目前光線的整體發展策略來看,對商業大片投入的減少,更多傾向於聯合制作和出品,對動畫片產業投入開始加大,整體人員的淘汰頻率加速,這也是企業轉型和過度的重要標誌。

曾經有經濟研究團隊分析,到2022年,內地院線數量將縮減到25家, (目前大概五十家左右)也就是說,會有一半的院線將要消聲滅跡,那麼彼此之間的合併和被收購將在這五年之內加速進行。

但院線的合併又和貓眼和微影合併不同,大部分院線是依託於原地方省市的電影公司,屬於有編制的事業單位。一旦涉及到國營企事業,合併和重組的難度便會急劇上升。

另外,院線牌照的獲取難度較大,像貓眼和淘票票至今都在覬覦發行牌照,但發行牌照的比起院線牌照而言,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即便有難度,對於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的發展瓶頸期,總局勢必也會對一些能效底下,不能起到行業促進增長的院線給予警告,甚至終止其院線職能。

這也會給其他院線和影業公司帶來可以“借殼上市”和較方便的收購機會,同時在未來,內地的絕大多數的票房收入會更多集中到排名靠前的十大院線,他們甚至有可能會獲取近九成的票房收入。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電影院線市場未來:

房地產商都想做第二個萬達,

稍有不慎都可能變成第二個星美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內地院線排名前十之中,民營院線已經開始逐步佔據到主導地位,萬達也成為場均人次和平均票價都較高的公司。

和萬達一樣,全國多地開花的大地院線也收益不錯,但相對更多強調地域的院線則要多少落後一點點。

排名前十中,中影華夏系更多依靠優勢院線資源和對各地區省市電影公司的轉制後的院線進行入股,進入企業化的中影和華夏,也開始逐步使用民營公司的思考模式來推進院線化改革。

星美的教訓告誡大家,在自身能力尚未達到足以影響到排片權時,貪婪和冒進往往會接受到嚴厲的市場懲罰。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在院線化的最初階段,國營院線和省市電影公司依靠前期優勢打天下沒問題,但當民營資本和房地產開始進入到院線經營之後,小規模院線、國營以及省市電影公司的優勢便不復存在了。

這樣來看,萬達的模式仍然是最佳的,畢竟其背後是勢力雄厚的房地產產業,優良的資產會給予民眾、投資者和大部分人極強的信心。

也正因為如此,背靠萬達廣場的萬達院線比起其他寄居蟹影城要好了很多,其他房地產背景的院線和影城雖然後知後覺,但仍然會長久佔據主導地位。

早些年,相關部門的對院線牌照的把控極為嚴格,獲取一個院線牌照不亞於一張無限額的空頭支票。

即便這樣,仍然在某些時間段有人拋出和出售院線牌照,不過基本屬於有價無市的狀況,大家都知道院線牌照屬於一本萬利,但沒有確實在手的資源、對市場整體的不明朗導致院線牌照極難成交。

近年來,房地產業對萬達模式的成功,已經察覺到未來這種模式的可延續性,幾乎所有樓盤都會標配大型商廈和預留影院設計,甚至一些商廈已經開始逐步回收影城的租賃權。


星美影城15年,大規模關門“情理之中”?

特別是一些逐步站住腳跟的中高端業態良好的商場,已經開始宣佈回收影城,到期也將不再續租,自己籌建影管公司來一點點玩影城。

要知道,相比於院線而言,影管公司的入門門檻和執行難度要遠低於院線,且自己能夠真真切切的掌握到實體的影城,特別是在未來沒有票補的市場環境下,有影城便是有絕對的話語權。

從十年前,內地的多廳影城興起,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房地產業幾乎一舉將內地電影業扛起,院線和影管公司如果背後沒有房地產公司的輔佐和保佑,極難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生存。

星美影業的關門潮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院線的收購、併購是一個出路,同樣,房地產對影院的回收自營也是一個出路。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大的經濟環境和逐步提升的產業水平,包括觀眾的選擇都是未來院線整合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