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曾國藩原是一介文弱書生,考中狀元后也只是個文官,根本沒有上陣殺敵的經驗。但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局勢動盪,曾國藩將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平息起義軍上,原本筆墨功夫了得的他打起仗來也毫不含糊。

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古話說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曾國藩卻打破這一“常規”,將軍隊治理得井井有條。首先,曾國藩先給那些招募來的湘軍上文化課。古代男子的發展方向很分明,要麼考取狀元成為文臣,要麼參軍成為武將。所以,一般的士卒都是沒什麼文化的,甚至大字不識一個。

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曾國藩為了提升軍中的思想素質,還特地編了一首《愛民歌》,一來是為了鼓舞士氣,團結一致;二來也可以提升將士們的素質,以便更好的管理。所以,湘軍的士兵們很快融為一體、同仇敵愾,也給後續的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還有一個秘訣就是知人善用,與曾國藩相處的人呀,曾國藩都會細心觀察其一舉一動,以此來判斷此人是否可用。

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有一次,一位湖南老鄉來投靠他,曾國藩初看此人憨厚老實,覺得可用,便答應了給他謀個職務。到了中午的時候,曾國藩留下此人用膳,但席後,曾國藩卻派人給了老鄉幾錠銀子,打發走了。老鄉十分不解,便詢問曾國藩的表弟,表弟也很費解,便問曾國藩是何緣由。

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曾國藩說道:“我們軍中的糧食不比百姓的糧食,米飯中還夾雜著一些難以下嚥的粗糧,這位老鄉雖然看著憨厚老實,但是席間將這些粗糧挑出來,可見此人吃不了苦,心機深厚,不可用呀”。老鄉聽後十分後悔,便遺憾地回了老家。

曾國藩教你觀面識人,吃飯時若有此動作,這種人定不可深交!

正是得益於曾國藩敏銳的洞察力和悉心教導,湘軍迅速發展壯大,最終成功地擊退了太平軍,曾國藩在此事上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