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改變國運的一場戰爭。日本憑藉此戰震驚世界,躋身列強行列,拉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序幕。反觀清政府,經此一戰徹底撕下了強國的標籤,在世界舞臺上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通常提起甲午戰敗,我們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原因就是清政府腐敗落後,挪用軍費給慈禧太后過壽辰,軍艦年久失修炮彈裡面裝沙子等等。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一、北洋艦隊軍費少於日本海軍

眾所周知北洋艦隊軍費被慈禧太后挪用去修葺頤和園,但很少有人知道北洋艦隊軍費一直少於日本海軍。1876年,北洋艦隊軍費為200萬兩白銀,日本海軍是北洋艦隊的兩倍。這種格局一直持續了十年,1886年北洋艦隊軍費不足200萬兩白銀,而日本海軍則近800萬兩,1889年日本海軍軍費更是高達1200萬兩,是北洋艦隊的六倍。在其他年份日本海軍軍費也是北洋艦隊的四倍。

二、北洋艦隊噸位不及日本海軍

北洋艦隊總噸位為34000噸,日本海軍為40000噸。從總馬力和航速來看,北洋艦隊總馬力為42000匹,日本海軍為68000匹,且日本海軍艦隊航速高於北洋艦隊4.5節。(注:節為海上速度單位,一節等於一海里,一海里為1.852公里)在海戰中,日本海軍艦隊不斷機動,北洋艦隊毫無速度優勢。

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三、北洋艦隊炮彈太差火力懸殊

北洋海軍大口徑火炮數量僅為58門,日本海軍為104門。北洋海軍每分鐘炮彈投射量為23發,日本海軍則為232發。雖然北洋艦隊炮彈命中率是日本海軍的兩倍,但北洋艦隊的炮彈多為開花彈或者實心彈,質量太差。

開花彈中有很多炮彈大小不適合炮膛,炸膛者也有。實心彈則是裝少量火藥,殺傷目標緊靠重力和加速度。而日本海軍炮彈採用先進的炸藥,擊中目標甚至能點燃鋼鐵。

四、清朝陸軍一觸即潰

在遼東戰場和朝鮮戰場,中日兩國陸軍進行了“激烈”的廝殺。可是這“激烈”的廝殺也掩蓋不了清朝陸軍一觸即潰的事實。平壤之戰,中日兩軍實力相當,但最終清軍丟失平壤。鴨綠江之戰清軍不到三天全軍崩潰。

日軍在海外的士兵平均每人放步槍子彈8發,每門大炮放炮彈約100發。這種彈藥消耗量連低烈度的戰爭都算不上,清朝陸軍的戰鬥力實在是令人咂舌。

五、清朝海軍體制混亂各自為戰

日本軍隊下設海軍省直接指揮管理日本聯合艦隊,垂直管理統一指揮,效率高且專業性強。反觀清朝海軍體制混亂各自為戰。清朝共有四支海軍,分別為隸屬於直隸總督的北洋艦隊,隸屬於兩江總督的南洋艦隊,隸屬於船政大臣的福建艦隊,隸屬於兩廣總督的廣東艦隊。這四支艦隊各位其主,名義上是清朝海軍實則成了各地督撫的私兵。在經費上各支艦隊除了向朝廷討要,自己也就地籌集。在訓練管理上,有很多指揮官都非海軍專業人員,半道出家。例如水師提督丁汝昌是鎮壓太平天國出身,純正的陸軍將領。

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六、清政府對侵略戰爭缺乏預見

1884年中法戰爭後,列強之間忙於爭鬥,相對平靜了十年,在這期間國際局勢改善,中國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一些。清廷普遍對西方列強的“友善”感到慶幸,卻沒想到另外一個國家虎視眈眈。

侵略中國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國的既定國策,甲午戰爭前幾年,日本平均年度軍費開支佔到總收入的31%。日本皇室更是拿出30萬元作為海軍補助費,這一行為極大的刺激了民眾,富豪紛紛捐款。而中國卻仍然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沉醉於短暫的和平。

七、清朝徹底陷入割地賠款的死循環

甲午戰爭之前,列強或多或少還對清朝保留一絲懼意,還是很重視清朝。但甲午戰爭,日本一蕞爾小國都能把清朝打得稀里嘩啦。清朝強國的遮羞布被徹底撕下,列強開始分割中國。清朝引狼入室,原來的通商加領土變成金融權力的問題。清朝成為了一個軟柿子,誰都可以捏一捏。最終陷入了割地賠款的死循環。

甲午戰敗,你所不知道的“七宗罪”

中日甲午戰爭是一場國運的賭博,在賭局的一端,腐朽清政府還未開始就已經出局。歷史不會重演,現在的中國早非當年軟弱的清政府。偉大的人民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