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導讀

金華佗中醫是一站式中醫執業孵化平臺,致力於跨學科整合中醫醫術和互聯網,以科技傳承中醫,從醫生培養到協助就業一站式孵化中醫生。金華佗中醫平臺擁有500多名三甲中醫院主任級中醫導師,三甲中醫院導師數佔80%以上。這次,我們採訪了針灸學科孫健主任,一起來了解浮針的奧秘和孫老師的跟師經歷吧!

★導師簡介★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孫 健

醫學博士 碩士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浮針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東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針藥結合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聯合會中醫手法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保健學會經絡保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院符仲華浮針醫學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負責人、浮針Ⅳ段、廣東省名中醫學術經驗傳承項目第一批傳承人。

臨床擅長:

1.疼痛疾病:頭暈頭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膝關節炎等;

2.運動損傷:腕踝扭傷,腰肌勞損,網球肘,跑步膝,腱鞘炎等;

3.疑難病證:頑固性面癱,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等;

4.內婦科雜症:慢性咳嗽,慢性胃腸疾病,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等。

什麼是浮針療法?

浮針療法是依據傳統針灸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知識發明的一種新型現代針灸方法。其使用一次性浮針針具在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活動,並配合再灌注活動手法進行治療,臨床具有綠色治療、見效快、療效高、遠期療效好的一種的現代針灸方法。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1、老師,請問浮針療法與其他傳統針灸療法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浮針是一種比較新的針灸方法,它是1996年發明的,到現在有22年了。它是在傳統針灸的基礎之上,受腕踝針的傳統針灸啟發,由符仲華老師發明的一種針灸方法。浮針和傳統針灸有以下四點不同: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第一:最大區別就是在治療的部位上不同,傳統針灸是以經絡穴位,特別是以穴位的組合配方。而浮針的話,它不受經絡和穴位的限制,而是針對“患肌”治療,患肌就是患病的一塊肌肉,浮針以患肌做為其臨床治療的唯一靶點。

第二:針具方面是非常不同的,浮針的針具是國家專利,這個發明專利是已經取得有16年的時間了,浮針針具去年是取得了歐盟的CE認證,今年又取得了美國FDA的認證。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第三:手法方面是不同的。傳統針灸絕大多數手法都是垂直進針,提插捻轉等各種手法,但浮針的進針手法都非常簡潔,進針就一個皮下水平進針,(問:水平進針會痛嗎?),疼痛是比較少的,有時候會比傳統針灸的疼痛都會少。在行使手法方面也不同,浮針只有一種手法,就是掃散手法,用的是一個扇形的掃散手法,沒有太多花樣。

第四:浮針和傳統針灸依據的理論不同,浮針是基於基礎醫學的現代針灸,那它的理論基礎是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特別是側重於對肌肉功能的研究。

主要不同點的話就這四點吧。

2、聽聞老師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各類疼痛疾病方面頗有心得,可以請老師分享一下疼痛時浮針針刺操作,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嗎,治療原理如何?

浮針操作肯定需要一段時間訓練的,因為雖然它藉助了一個進針器進針顯得比較簡單一點,但是水平掃散的這個動作、掃散的幅度、頻率,還有進針的時候避免疼痛等這些都是訓練的。在治療疼痛疾病時,浮針針具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掃散,可以在人體產生生物電效應,這種生物電產生的壓電效應沿著液晶態的輸送結締組織向周圍、遠方和深處傳導,在到達靶組織-患肌之後會產生反壓電效應,可快速鬆弛肌肉。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再灌注活動,再灌注活動是根據肌肉生理功能來設計的,簡單來講的話就是給肌肉一個收縮,肌肉收縮的同時再給他一個等力的對抗,然後再放鬆。這樣就會有兩個效應,第一個效應就是收縮時給它一個對抗,加強這個收縮,這個收縮效應裡邊會擠壓出原來肌肉裡面循環不好的血液,而血液會由於毛細血管動脈與靜脈端的的壓差,大部分到靜脈端去,到靜脈端以後,它會帶走了很多代謝產物;第二個是充分放鬆的過程,因為持續幾秒鐘的阻抗收縮會在動脈端形成一個壓力,而這個壓力的話相當於我們河流當中的攔河壩,一旦這個攔河壩放開了之後,這個水流壓力是非常大的,這樣就讓我們動脈血迅速地進入到我們的組織當中,從而達到快速改善我們局部血循環的目標。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3、我們瞭解到您也有幾段跟師經歷,在跟師過程中您覺得收穫最大的是什麼?

我是2001年本科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之後一直致力於針灸臨床、教學和科研。2001-2004年碩士研究生階段我師從全國名老中醫單秋華教授、享受國務院特色津貼專家吳富東教授,奠定了堅實的中西醫臨床基礎,單教授手把手地帶我、一根針一根針地教我扎針,幾乎每個穴位都扎過。有了這個基本功,現在我雖然在用浮針尤其在頭面部的時候,可以不用藉助進針器就能很自然運用了,那時候收益最大的是老師嚴謹的科學態度。

2004-2007博士研究生階段我師從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許能貴教授、全國知名針灸專家符文彬教授,形成辨證施治、針藥並用、針灸並舉的臨床思維和學術思想。許能貴老師帶我進入了科研的門檻,尤其是基礎研究,讓我在科研方面有些成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等;而符文彬教授是針灸臨床的大家,特別是對經典比如對內經,對傳統的針灸的掌握和創新,在國內是屬於一流水平的。 所以這些老師對我的針灸臨床和針灸科研有了很大很大的幫助,開拓了眼界,受益匪淺。

2013年起我師從浮針發明人—符仲華教授,在繼承傳統針灸的基礎上,將現代醫學肌筋膜理論融入於臨床治療之中。運用浮針、中藥等手段,不僅可以治療頸肩腰腿疼等常見病、多發病,而且對部分內婦科雜病療效較佳,特別是在治療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等疑難病症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進入浮針的領域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提升,對臨床技術的提升和基礎科學的探索的提升。

從去年到現在,我跟了許家棟老師,老師在經典經方方面的造詣是非常高的。他能吃透經典,而且非常客觀有科學精神把經典打碎再融合再組成一套新的理論系統,就像符仲華把浮針與現代醫學完美結合一樣。

總的來說,跟師還是很重要。也很感恩遇到這幾位老師,他們對我的個人成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4、剛剛老師提到了跟師,老師您是如何看待中醫師承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您為什麼會選擇金華佗中醫平臺呢?

師承我覺得應該是中醫培養制度的一種創新,或者也叫一種“返璞”,返回到最原始的師帶徒模式,因為古代主要以師承的方式來傳授中醫的。現在的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來說,當然各有各的好。院校教育雖然教會了學生科學精神,但中醫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部分在這個框架裡面發揮不出來便導致了我們學生對中醫的信心和熱愛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麼師承可以彌補這樣的短板。師承除了有傳統理論課的學習,還有相對時間比較長的臨床的跟診時間。中醫是個實踐的學科,實踐時間長才能對它產生熱愛和信心,才會讓你堅定走這條路,所以師承是我非常贊同和看好的一種教育方式。我覺得在在師承教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心態要放好,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培養人才,培養更多中醫人才,讓中醫發揚光大。

我之所以選擇金華佗平臺,是因為金華佗中醫平臺的CEO戴韻峰本身也是出身於中醫院校,也曾是我們醫院的同事。他來組織做這件事(中醫教育),也是他的一種情懷吧。再者就是金華佗確實在師承方面做到了規範性,規範地培養學生。所以我也很樂意在這個平臺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請問您在針灸臨床與科研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您是怎樣克服的?

這個問題我想每個醫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因為我認為,如果一個醫生3年-5年內沒有想學習的東西,就說明他水平沒有提高,甚至在後退。因為我們在臨床中,每天面對的病人必然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便會督促你去學習去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說我本碩博學習針灸,開始進入病房時發現個人的西醫知識不夠,那麼我必須要通過學習去彌補這塊缺陷。

後來從2007年-到2010年期間,我對住院部的工作能得心應手的時候,又開始發現自己的另外一個問題,我發現神經系統專業知識缺乏不足以支撐我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去了西醫院的神經病學專科進修神經病學,這段時間我開始側重西醫解剖基礎,每天都學習神經解剖,因為所有腦病,周圍神經病等都是基於神經解剖。這個階段,大概半年的時間,每天看神經解剖看到凌晨1點,值班的時候更是看到三四點,這段時間的學習給我在神經解剖、神經病學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

到後來回到中醫院,大概是2013年的時候吧,我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傳統的知識,各種經絡,穴位我也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我們對很多疾病的治療,臨床療效沒有預想中明顯。後來遇到了一個契機,符仲華老師來廣東省中醫院做杏林尋寶的節目,這個節目前也來過我科室給我們做個演示,當時找了一個病人,這個病人主要是小腿外側麻,做了CT、MR都是提示腰椎間盤突出,門診也用了各種方法,效果不理想,住院後用了更完善治療方法治療一週後效果仍不明顯。符老師兩三分鐘內摸了下大腿、小腿、腰部,後在小腿外側針了一針,再配合一個腿翹起來的對抗動作,病人馬上就說:解決了。疼痛解決了。患者反應減輕了70%。第二針紮了髖關節外側,馬上就任何症狀便沒有了。當時的這個事給我的震撼很大。


針灸學科孫健:師從名家,妙手浮針,針淺功深

還有個事便是我在臨床時帶著學生去查房,中風後遺症的病人經常是抬腿都沒辦法抬起來,我和學生說是股四頭肌無力導致的,然後我有個學生說,老師這個應該是髂腰肌的問題,後來我認真去學習了才發現是髂腰肌的問題,這兩個事讓我醒悟的是我的知識結構有很大很大的欠缺。肌肉、筋膜導致疾病,導致疼痛這一塊知識,我認為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所以後來我以浮針為切入點,吸收國內外的與之相關的知識,閱讀相關的書籍,把這塊知識點吃透。當然,浮針一旦學習運用了就會“上癮”,因為效果來得太快,讓人越來越有學習的衝動,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6、作為一位針灸、中藥臨床治療方面的前輩,您能給學員們一些學習方面的建議和指導嗎?

“源於傳統,守正融新,止於至善”這個是學習浮針的理念。我覺得首先基礎要牢固,無論是針灸還是中藥,要夯實基礎。然後觀察臨床要客觀求實的態度,這樣才有可能提高。不要漫無目的的去盲從,但也不要懷疑一切,什麼都不相信。這樣兩者都不科學。要有包容心,但要保持客觀求實的心態。


結語

作為一名當代醫生,孫老師始終堅持在臨床、教學、科研第一線,臨床工作是根本,也是科研、教學的源泉,除了紮根於繁忙的臨床工作外,還承擔本科生教學任務、指導碩士研究生工作。

孫老師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廳局級課題2項;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科技部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發表論文論文20餘篇。副主編學術著作1部,參編教材2部,參編學術著作3部。曾獲“南粵優秀博士生”稱號,獲得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養計劃、廣東省中醫院“朝陽人才”培養計劃、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人才稱號、以主要參與者身份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

孫老師始終奉行以下行醫和教學理念:醫海無涯、學無止境,在行醫之路上向病人學習,向同道學習,敢於攀登,勇於探索,感恩病人,回饋患者,無悔為醫!


溫馨提示:

想了解更多浮針知識,拜孫老師學中醫,請掃碼添加文末諮詢師微信。點擊更多填寫資料,獲取更多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