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離「乳腺癌」有多遠?

最近,估計很多人都被“《櫻桃小丸子》作者因乳腺癌去世”的消息刷了屏。但對不少女性朋友而言,內心更是添了一絲擔憂:歌手姚貝娜,演員李婷等人皆因乳腺癌去世,這一次怎麼又是乳腺癌?

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離“乳腺癌”有多遠?美國最權威的CA雜誌曾發文:乳腺癌已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但臨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在病發時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甚至已經轉移了也沒有疼痛等症,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而每年體檢,都有不少人被查出乳腺增生、結節、囊腫等疾病,它們會病變為乳腺癌嗎?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自檢與防範措施?

乳腺增生,就是癌前病變?

現今,乳腺增生的發病率可高達80%左右,且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人問:乳腺增生,就是癌前病變嗎?不一定。

1、乳腺增生的發病機制

乳腺增生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由內分泌紊亂、激素分泌不平衡等引起。特別是雌激素分泌異常增多,孕激素相對減少時,會造成乳腺腺葉增厚、導管擴張等結構異常的現象,被稱為“乳腺增生”。

2、簡單判斷嚴重程度

很多女性在經前期都會出現乳腺疼痛。輕度疼痛,可能表示乳腺輕度增生;疼得不敢用手觸摸乳腺,但又忍得住,可能預示中度乳腺增生;疼痛難忍,甚至疼得睡不著覺,可能預示重度增生。

3、乳腺增生,究竟會不會癌變?

面對乳腺增生,不少女性都有兩個極端,一是放任不管,二是過於擔憂,兩者都不可取。一般而言:大多數乳腺增生都不會癌變,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乳腺增生都沒有癌變風險。

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離“乳腺癌”有多遠?那麼,如何判斷乳腺增生是否有癌變風險?可以從其分類出發。

1、單純性乳腺增生

單純性乳腺增生,一般不會癌變,常在經期前、情緒波動、休息不好等情況下出現疼痛、腫脹、包塊等症,但這些病因消除後,即可恢復正常。

此類情況一般不需治療,除非症狀過於明顯,可用藥緩解。

2、囊性乳腺增生

如果是病理性的乳腺增生——囊性乳腺增生,出現了不典型增生,有可能是癌前病變。比如:乳腺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等,伴隨著多發性的不規則的乳房包塊、囊腫等,甚至是乳頭溢液,就要警惕乳腺癌風險。

乳腺體檢、自查,不能少

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離“乳腺癌”有多遠?乳腺癌未必會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但早期治療效果較好。因此,早發現早治療也非常重要。

1、日常自查

“一看”

洗澡時對著鏡子,掐著腰,照一下雙側乳腺,看乳腺是否對稱、乳頭是否有凹陷。

“二觸”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觸摸乳房;或用食指和中指兩面彈,像彈琴一樣觸摸乳房;360°轉圈自查乳房。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發生乳腺癌前,會出現腋下淋巴結。因此,自檢時一定不能忘記鎖骨上、腋下。

“三擠”

用拇指和食指擠乳頭,健康的乳頭沒有液體出現。若有乳白色或透明液體,可能預示乳腺導管擴張;若是紅色液體,可能預示惡性腫瘤。

乳腺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觸摸到腫塊時要注意區分。

◎ 乳腺良性腫瘤:一般觸摸表面是光滑的,邊緣清楚,摸的時候來回擺動。

◎ 乳腺惡性腫瘤:觸摸高低不平,有固定的腫塊,觸摸時沒有來回擺動。女性要特別關注不紅不腫的硬塊,可能是乳腺惡性腫瘤。

一般40歲以下的女性腺體比較豐富,首先推薦彩超。40歲以上的已婚女性,做鉬靶檢查比較穩妥,更為精密、全面。

3、常見高危人群

體檢是早期識別疾病的有效方式,以下幾類乳腺癌高危人群更應重視:

◉ 10歲左右第一次初潮,即月經來的較早的人;

◉ 35歲未生育;

◉ 生育後未哺乳;

◉ 55歲未絕經;

◉ 有家族病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