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你,哪个才是最真实的你?

“真实的自我”的概念是建立在你的心理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差别上的,这些心理因素是你的真实自我和心理的一部分,而你的心理因素只是根据真我本体的变化而变化的。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我们首先举一个自我矛盾的例子——例如,当你阻止自己去做诱惑性的事情。

对我来说,服务员在我等主餐上来的时候问我要不要再来一些薯片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方面,我被自己想要更多薯片的欲望所吸引;另一方面,我被我不应该吃零食的想法所驱使。我的想法是,这些心理状态是相互冲突的,我的欲望或信念——一个是内在的,而另一种是外在的。


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你,哪个才是最真实的你?



一个代表了我的立场,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另一个在我的脑海里就像一个外星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我的一种想法,但在更深的意义上,它并不是属于我的。

关于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的区别,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一幅至少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的古典画作是这样解释的:你在本质上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并能够从它们的角度反思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这张图上,真实的自我,是你的价值观和那些价值观认同的心理状态之间的一个联系网。例如,欲望是你内在的真实自我,如果这个欲望是关于得到你喜欢的东西的话。我觉得这幅传统画非常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有着心理学研究上认可的人们对真实自我的判断。


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你,哪个才是最真实的你?



首先,我们是有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的,即你的价值观构成了你赞成或反对某种心理状态的关键。这里发现的关键是我们的价值观影响了我们对他人真实自我的判断,以政治立场作为价值观的代表,研究人员发现,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研究对象会经常就特定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于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中这一观点持相反的观点。

例如,当马克认为同性恋是罪恶的,但对其他男人有性上的好奇时,57%的自由派受访者认为马克的感觉是他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他的信念在起作用。只有26%的保守受访者表示同意这一想法。

然而,当马克被描绘成相信同性恋在道德上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对同性恋伴侣抱有负面情绪的情况时,这种模式被逆转了。在这个案例中,高达68%的保守派受访者认为马克的感觉是他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他的信仰,只有38%的自由派受访者表示同意。结果是,当受试者认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好的时,他们更容易判断出这种心理状态是马克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这表明传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的价值观是我们判断真实自我的立足点。


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你,哪个才是最真实的你?



另一项对传统观点的支持来自一系列科学研究,这些研究关注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身份的判断。结果表明,人们的坚持程度更多地取决于道德品质的连续性

,而不是其他心理或身体特征等因素。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被要求考虑这样一种场景,他们在25岁时重新见到了现实生活中40年来第一次认识的人,并评估在此期间哪个特定的变化改变了那个人展现真实自我的程度。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改变(例如,变的种族主义,变得残忍,变得诚实,变得慷慨)被认为比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个性、基本认知、偏好或觉对真实的自我有更大的影响,其他研究也支持这些结果。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我们对人随时间的持续存在的判断集中在他们对这个人整体性格的评价上。


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你,哪个才是最真实的你?



总之,我们有一组结果表明我们判断真实自我的立场是可评估的,另一组结果表明这些判断的对象是可评价的。当谈到真正的自我时,我们倾向于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判断客观存在的价值。

平心而论,心理学文献对传统的、基于价值观的真实自我概念的支持并不完全是结构化的。一方面,在所有这些研究中,同样的价值观是否在起作用尚不清楚。认为某事的好坏和认为它在道德上的好坏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政治归属感并不是价值观的完美代表,不是所有的自由派都有相同的价值观,也不是所有的保守派都有组织内相同的价值观。这些问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以探讨。但一般人的判断似乎更支持传统哲学家的观点,即你是自己价值观和与之相一致的心理状态的合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