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的地名賊逗兒,三個字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細細數來,除了各個村以外,大慶三個字組成的地名可真不少。最出名的薩爾圖暫且不提,光是喇嘛甸、臥裡屯、八百垧這些就足夠有趣了。初到大慶,外地人總會好奇地打量著寫有這些地名的標誌牌。

為啥這麼叫?正如北京的公主墳、瀋陽的大帥府一樣,大家給起了這樣的名字,必然是因為此處曾經有過與之相關的人或物。這期咱們就和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石油文化的研究者宮柯繼續來撥開歷史的迷霧,看看大慶這些三個字的拗口地名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大慶的地名賊逗兒,三個字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喇嘛甸:曾經有喇嘛開設的大車店

要是向大慶人問起採油六廠的位置,多半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就在喇嘛甸那邊!”

明明是一片不小的城鎮,為什麼要以草甸為名?那裡還有喇嘛在住嗎?還記得小時候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記者的心裡就生出了疑問。

對此,宮柯不慌不忙地推了推眼鏡,“要說這地方,歷史可不近,得一直追溯到清末時期咯!”

和大家猜測的類似,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在18世紀,這片草原上確實是有個喇嘛廟,就在現在璫奈溼地附近,世世代代都有喇嘛在此居住、生活。後到清末,也就是1900年左右,當時的朝廷決心修建一條中東鐵路,以此將東北豐富的物產運出。但是如此優秀的運輸資源一建成就被盯上了,當時的俄國派兵以保護中東鐵路為名進駐東北,控制了鐵路。其中,喇嘛甸作為規劃中的重點車站,也進駐了一隊俄國士兵,他們來了以後將那座喇嘛廟作為駐地。

“為什麼會選擇這裡呢?主要是在那個年代,大慶的本地居民多是蒙古人,他們都在草原上游牧,晚上住在蒙古包裡,哪有房屋來得保暖。四下看去,只有這座喇嘛廟是難得的大建築,經過多年維護,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宮柯慢慢講解起來。

時值冬日,天寒地凍無以取暖,士兵們乾脆就把喇嘛廟的門板等物拆了燒火。逐漸地,這座廟就被拆空了。士兵們倒是可以另尋他處,可是廟裡還有那麼多喇嘛,他們去哪裡好?為了生存,他們跑到當時剛建成的火車站附近開了個大車店,為過往旅客服務,這“喇嘛店”的名號就此叫開。

後來這個大車店雖然被拆了,地名卻被大家叫開了。當時的中東鐵路在此設站時以地名與周圍的草甸相結合,將“店”字改成了“甸”,取名“喇嘛甸車站”。

幾經變遷,現在的喇嘛甸早就沒了當年的荒涼勁兒。放眼望去,處處是林立的樓區、寬敞的大道,在此生活的人們也對那段百年前的歷史逐漸模糊。然而,喇嘛甸這個地名卻駐紮在這片土地上,世代流傳。

大慶的地名賊逗兒,三個字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臥裡屯:當年的老“沃”家奶牛

提到根據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起的名字,臥裡屯必須要加入其中。

“這事情啊,也跟中東鐵路有關!”宮柯感慨地說,這都是極有年頭的地名了。在當年鐵路修建時,除了喇嘛甸,安達更是黑龍江的一座大站。因為當年的俄國把持了這段鐵路,所以最早的很多鐵路員工都是俄國人,或是俄裔混血,他們住在這裡,擔負著護路重任。

當時的臥裡屯還不像今天那樣擁有二級火車站,而只是位於安達車站至薩爾圖車站中間的一個小村子,由一個名叫約瑟·臥裡剋夫斯基的俄國人留駐此地,擔負護路任務。

雖然有工作在身,但是當時大慶有豐美的草原,順便養點動物是再好不過的副業了。臥裡剋夫斯基夫婦倆養著幾頭白花奶牛。他們很會管理,奶牛體壯奶豐,遠近馳名。“老百姓們都愛在他家買牛奶,可是又記不住那麼長的名字,索性就按咱們東北的叫法,一概稱‘老臥家’!”宮柯說。

“沒有牛奶啦?去老臥家打一桶!”這樣的對話,時不時地就發生在村民之間,至今聽起來依然親切。久而久之,約瑟·臥裡剋夫斯基就演化成村名,取前頭“臥裡”兩個字,再加一個“屯”字,定名為“臥裡屯”。

近百年的時間過去了,臥裡屯也從當初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子、滿是鹽鹼地和蘆葦蕩的大平原,變成了一個著名的現代化石化生產基地。不僅如此,這裡還有一塊城中大溼地,閒閒走在其間,碧水藍天,鳥語花香,叫人不禁感慨城市變化之大。

大慶的地名賊逗兒,三個字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八百垧:曾經計劃開墾出千畝良田

有的地名與人相關,還有的地名與當地特色相關。在咱們鐵人大道向南走的路上,就會經過這樣一片小區,其名為八百垧。

“說起來,這個地名得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宮柯說。

其實,“八百垧”的名字由來很簡單。在60多年前,日本入侵東三省、扶植偽滿洲國,同時也移民來了不少“開墾團”,準備在黑土地上種植農作物、囤積軍糧。其中就有一隊來到了八百垧這片區域,計劃在這裡開出“八百垧”地(一垧為120畝左右)。當時的事情非常轟動,地名也因此更改,老百姓們都這麼叫。結果沒過多久,戰爭結束,唯獨遺下“八百垧”成了地名,至今未曾更改。

大慶的地名賊逗兒,三個字的地名你知道幾個……

直至會戰時期,當時的鑽井指揮部而駐紮在八百垧地區,周圍蓋起了不少乾打壘,鐵人王進喜等都定居在此地,一度成為了附近最熱鬧的區域。那近千畝良田的規劃,早就失去了蹤影。

審核/吳海波

來源/大慶油田報▪都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