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前言

封建王朝作為封建時期最大的家族企業,每一任皇帝即位之初,無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一心將祖宗基業發揚光大,史上留名。但太平日子過久了,人性貪圖享樂的弱點慢慢戰勝了雄霸天下的豪情壯志,把大量的國家財富花費在滿足自己的“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上。今天講講我國曆史上4個朝代營造了著名的豪華建築,既勞民又傷財,最後3個朝代此朝即亡,剩下的1個朝代從此一蹶不振。

秦始皇.阿房宮

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39歲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大秦王朝的統一大業,建立了漢民族的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始皇先兼併六國、後南平百越、北征匈奴、征服北疆、收服西南、建長城、修靈渠,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創下了蓋世的基業,獲得了中外歷史極高的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都曾歎服:“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梁啟超先生的《戰國載記》:“秦始皇寧為中國之雄,求諸世界,見亦罕矣。其武功焜耀眾所共知不必論,其政治所設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秦始皇劇照

西方史學界也把秦始皇與羅馬的愷撒大帝相提並論。如此偉大、睿智的人物,到晚年也一改勤儉的傳統,開始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如果說建長城、修靈渠還是利國利民之舉,那麼修建阿房宮就主要是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了。

阿房宮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號稱“天下第一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一起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阿房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15公里、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遺址範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未央區和平村、東凹裡,北至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總面積15平方公里(摺合22500畝)。根據秦始皇的旨意,阿房宮位於都城咸陽的中軸線上,原址為一條河流,首先要將原來的河流改道,再深挖河底淤泥、從外地運土回填夯實,地基的工程量已非常巨大。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阿房宮復原效果圖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此時阿房宮尚未建成,工程被迫停工。7個月後,秦二世胡亥即位,為秦二世元年,秦二世又徵調了大量人力繼續修建。當年七月陳勝、吳廣因不堪苦役發動起義,國家危急之際秦二世仍沒有停止阿房宮的修建,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秦二世受趙高逼迫自殺,工程才被迫停工,阿房宮最後成了半拉子工程。根據考古挖掘發現,擬建的阿房宮建築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殿建築群,另一部分是“上天台”建築群,停工時前殿地基剛剛建成,佔地即達800畝。

陳後主.臨春三閣

陳後主(公元553年-604年),陳姓,名叔寶,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當時的中國分為南方和北方,劃江而治,南方稱南朝,北方稱北朝,當時的南朝土地肥沃、經濟比較富裕,北朝後期經過隋文帝的精心治理,經濟已接近南朝。陳後主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即位後,立志繼承其祖父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遺志(“思播遺德”),勵精圖治(“鹹與惟新”)、求賢納諫(“若逢廷折,無憚批鱗 ”)、體恤民情(曾10次大赦天下、減免稅賦),這些在《陳書·後主本紀》均有記載。其祖父陳霸先及父親陳頊均深知開創基業的艱辛,一生簡樸,而陳後主則不同,從小在皇宮中長大,即使隨母親在北朝作為人質期間,也是養尊處優,即位之初尚能居安思危,太平日子過久了,不免驕奢淫逸起來,不再日理萬機,開始大建宮室,日夜與妃嬪、文臣飲酒作樂、吟詩作賦,創作的豔情詩有很多流傳後世。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陳後主劇照

陳後主在臨光殿(議政之處)後面,先後建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每一座均閣高數十丈,綿延數十間,窮土木之奇,極人工之巧;門窗欄杆牆壁皆以沉檀木製作,再以金玉珠翠裝飾;門口垂著珍珠簾,裡面設有寶床寶帳;服玩珍奇,器物瑰麗,皆前所未有;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名花;每當微風吹過,香聞數十里(頗像傳說中的西方極樂世界)。陳後主自居臨春閣,張(麗華)貴妃居結綺閣,龔、孔二貴嬪,居望仙閣,中間以複道相連。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張貴妃劇照

陳後主逍遙快活的日子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被打破了,胸懷大志的北朝隋文帝率軍隊攻入陳朝都城建康(今南京),陳後主被擄至長安(今西安),自此結束了他7年的帝王生活,陳朝滅亡。

隋煬帝.西苑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年-618年)為隋文帝次子,公元604年即位,也是一位胸懷大志的皇帝,修建隋朝大運河、改州為郡、營建東都洛陽、三徵高句麗,還是有其政治思想的。其修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廛河,洛水橫貫其間,每月用工即200萬人,其後又精心營造了西苑。據《隋書·食貨志》記載:“(西苑)北接新安,南及飛山(龍門山),西至澠池,周圍數百里。”西苑又分為宮苑和苑囿,宮苑供其居住、遊玩,苑囿供其郊遊打獵。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隋煬帝劇照

據唐代杜寶的《大業雜記》記載,宮苑分為十六院:延光宮、明彩宮、合香宮、承華宮、凝輝宮、麗景宮、飛英宮、流芳宮、耀儀宮、結綺宮、百福宮、萬善宮、長春宮、永樂宮、清暑宮、明德宮,每院住一名四品夫人。院內可以養一些牛羊豬狗一類的動物,有大的湖可以養魚,有園子可以種植蔬菜瓜果、花草樹木,總之是一年四季餐桌用的肉蛋禽奶、水陸特產是應有盡有。“苑內造山為海,周十餘里,水深數丈。”海其實是大湖,湖內仿照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建了三座仙山,三座山各相距三百步,都高出水面足有百餘尺,分別建有道真觀、集靈臺、總仙宮。湖的北面連著龍鱗渠,龍鱗渠蜿蜒曲折,依次穿過十六個院子流入湖中。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西苑遺址上的現洛陽西苑公園

宮苑的面積更大,除了打獵的圍場,還有供吃飯、休息、遊玩的地方,如甘泉宮、積翠宮、顯仁宮、青城宮、凌波宮等。甘泉宮又叫芳潤宮,“周十餘里,宮北通西苑,其內多山阜崇峰,曲澗秀麗標奇”,宮內溪水淙淙、峰巒疊翠。另據《元河南志》記載,“顯仁宮南逼南山,北臨洛水”,大業元年(605年),楊廣下令從江南挑選奇材異石,又用天下的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佈置顯仁宮。大業(隋煬帝國號)七年(公元611年),前後歷時8年的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大業(隋煬帝國號)十四年(618年),避難江都(今揚州市江都區)的隋煬帝被義軍殺死。

清太祖努爾哈赤曾這樣評價隋煬帝:

“從來國家之敗亡也,非財用不足也,皆驕縱所致耳。若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金完顏亮,鹹貪財好色,沉湎於酒,晝夜宴樂,不修國政,遂致身死國亡。”

清乾隆.圓明園

清高宗乾隆(1711年-1799年)中期,清朝達到了康雍乾盛世的最高峰,乾隆自命“十全老人”,自評有平準噶爾、定回部、打金川、靖臺灣、降緬甸、安南、招降廓爾喀等十大功績,史上評價乾隆朝奠定了近代中國的地理版圖;期間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行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丁興旺,國庫充實,經濟空前繁榮。乾隆中年以後,逐漸好大喜功,開始大興土木,又六下江南,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大清王朝開始由盛轉衰。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乾隆劇照

清朝統治者入關前在東北過的是遊牧生活,關外的氣候非常涼爽,住到紫禁城後,時間久了慢慢就厭倦了高牆大院的宮廷生活,後來就發現北京的西郊不錯,既有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多種地形,又有玉泉山的泉水形成的昆明湖,山清水秀,是一塊風水寶地,便萌生了在此修建園林,閒暇之餘可來此換換心情。

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本是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賜園。雍正即位後,在南邊又新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以此作為“夏宮”。乾隆皇帝後又在東邊新建了長春園,並把東南邊的萬春園並了進來,形成了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的“圓明三園”,統稱圓明園。圓明園佔地面積350多公頃(摺合5200餘畝),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園內有150餘景,當時僅懸掛匾額的建築就多達600座,被稱為“萬園之園”。園內裝飾和存有大量奇珍異寶,據清室史料記載,當時僅歐洲各式大小鐘表即達441件。

我國史上著名的4大豪華建築,3個朝代就此亡國,1個從此一蹶不振

圓明園歷史照片

大清王朝在乾隆時期達到鼎盛之後,吏治迅速敗壞,官無不貪,吏無不惡,國勢江河日下,史稱“嘉道中衰”。據朝鮮使者在乾隆五十九年的記載:

"大抵為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

乾隆之後的嘉慶、道光等皇帝雖懷有中興之心,但已無回天之力,嘉慶年間爆發的白蓮教起義、道光及咸豐年間發生的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即是盛世之後危機的集中顯現。作為大清王朝鼎盛時期標誌的圓明園在此期間歷經兩次大的洗劫,一次是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先洗劫後火燒,再一次是1900年八國聯軍的洗劫,此後其輝煌壯麗的美景已難再現。

後記

文章最後以孟子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1)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犧牲(3)既成,粢盛既潔(4),祭祖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大意是說:百姓最重要,國家次之,國君(天子)最不重要。所以,得民心的人做天子,得國君心意的人做諸侯,得諸侯心意的人做大夫。諸侯危害到國家,就會改立諸侯。祭品豐盛、祭品潔淨、按時祭祖,仍然遭受洪水大旱災害,那就得改朝換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