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疤痕灸对慢性肝炎有治疗作用

慢性肝炎是指由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或机体对药物过敏等使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也可以无明显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黄疸,肝肿大等,伴有SGPT升高或轻度肝功能损伤。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当病程迁延不愈,转氨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患者经过20至30年会转变为肝硬化、肝癌。西医治疗该病多采取干扰素、拉米呋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呋定等核苷类似物抗病毒,但抗病毒药物完全应答率并不高且存在病毒变异等问题,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慢性肝炎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疤痕灸对慢性肝炎有治疗作用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没有慢性肝炎这个病名,我们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阴黄”;“胁痛”;“征积”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多由于酒食过度、饮食不节、情志不悦,热毒内攻致肝胃(脾)不和,气滞血瘀,病邪留恋,久病不愈继而出现以肝脏为主,累及脾肾的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一系列症状。治宜疏肝理气、健脾益胃、活血化瘀、滋补肝肾为原则。取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期门、支沟、三阴交。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充分理解疤痕灸施灸时的感受及治疗原理,消除恐惧心理。令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在穴位上先涂些大蒜液或凡士林(以增加对皮肤的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把用纯艾绒做成的如黄豆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直立放置于其上,用线香由艾柱顶尖部点燃使其自然燃烧至近皮肤、患者感到灼痛时,医者即刻用镊子尾部快速将燃烧的艾柱压灭待片刻将压灭后的艾柱(艾灰)用蘸有冷开水的医用棉签搽去,此为一壮,如此依前法继续施灸20至50壮,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及起泡化脓情况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一天一次连续施灸,施灸时医者可以轻轻拍打施灸穴位周围以减轻患者痛苦。也就是说只要能灸透(达到灸后患者不觉痛疼、施灸处有起泡化脓)即可停止。起泡、化脓、结痂、痂落、留下疤痕这个过程持续20天左右一个治疗周期即告结束。患者休息10天后再如前法继续施灸。

从起泡开始应注意起泡化脓处可用创可贴将其保护好,注意局部清洁,每天用碘伏擦拭一次,禁湿水,以防继发感染和摩擦,局部偶有发痒属于正常现象,禁止抓挠。饮食方面以清单为主,应多喝白开水,忌酒、鱼腥、辛辣刺激、厚味、易上火等食物。还应注意乐观愉快,心情开朗,戒色欲,勿过劳,疮口愈合后要求荤素搭配,注意营养。

方中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相应脏器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反应点,膈俞活血化瘀、宽胸理气、降逆止呕,肝俞清肝、利胆、泻阳热之邪,脾俞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理除湿、合营统血,右期门为患部取穴,能疏肝理气、消积化瘀、活血通经,支沟梳理少阳气机,肾俞滋补肝肾、益精填髓、调理肾气,三阴交健脾、疏肝、益肾并举。化脓灸是将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让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一种灸法,古今医家在医疗实践中证实灸后起泡化脓属于良性刺激、属无菌性,具有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同时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小品方》云:“不坏则病不除也。”《针灸易学》言:“灸疮一发,去病如抓。”有报道采用疤痕灸治疗乙型肝炎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100%,超声检查肝大、脾大、肝硬化、腹水改善明显,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e抗原转阴率、核心抗体转阴率分别达28.85%、38.46%、36.54%,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恢复起效时间为10余天到1个月,恢复至正常时间为3至6个月。乙肝五项的完全转阴、起效时间为5个月到1年,有的更长一些。这些神奇之处足以说明在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期门、支沟、三阴交这些腧穴处采取疤痕灸对于慢性肝炎是有积极而有效、持久而满意的疗效的,这一传统外治方法为治疗慢性肝炎开辟了新的途径。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