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1990西藏大試車(上)

編者按:1990年5~7月,解放軍裝甲兵部與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前身)聯合組織了一次裝甲戰鬥車輛青藏高原大試車。8種新型試車隊從青海格爾木出發,沿著青藏公路摩托化行軍1 500多千米,翻越海拔5 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經拉薩直插日喀則,在日喀則進行了坦克炮和反坦克導彈的射擊試驗後,再原路返回格爾木。這次試驗獲取了裝甲車輛在4 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域行軍作戰的寶貴數據,堪稱古今中外裝甲戰車史上的一大壯舉。


憶1990西藏大試車(上)


1990年5月,總參裝甲兵部奉上級命令,組織我國自行研製的8種新型坦克和裝甲車輛赴西藏參加試驗,這次試驗由裝甲兵某研究所牽頭,機電部下屬的車輛研製單位負責技術保障參試車輛,包括剛剛定型的88式主戰坦克、大量裝備部隊的59式中型坦克、86式履帶步兵戰車和正在定型試驗的523輪式裝甲輸送車,此外,還有搶救牽引車、坦克平板拖車、指揮車、運油車等多種裝甲車輛共30餘輛。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考核裝甲車輛在高海拔地區的通行能力和編隊行駛的戰役機動能力,並且摸索我軍在西藏預設戰場區域裝甲兵部(分)隊實施作戰的可行性和後勤技術保障能力。5月底,軍方和工業部門各單位在青海省格爾木市集結。6月初,全部參試車輛沿109國道,向海拔5 000米的唐古拉山口進發。


憶1990西藏大試車(上)


闖過“生命禁區”

從格爾木市出發,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海拔3 450米的納赤臺,藏語意為“沼澤中的臺地”,因為這是剛剛進入了高原地域,所有人員的高原反應還不明顯,所以在這短短的100千米路程試驗中,一切都很順利。

第二天從納赤臺出發,目的地是300千米以外的沱沱河兵站。沿途雪山、草地、冰川、藍天白雲,迤邐的高原風光,美不勝收。據嚮導介紹,我們來這裡的季節恰逢旅遊觀光的好時候,沿途有崑崙山冰川凍土國家地質公園,有終年不凍、美名遠揚的不凍泉、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母親河長江的源頭楚瑪爾河與沱沱河、海拔4 700米的長江第一橋——沱沱河大橋。然而,試車隊即將迎來的除了這些美景以外,強烈的高原反應也慢慢襲來。而這段風景最美的旅程也成為了試車隊最艱難的歷程。

在青藏公路上流傳著“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叫娘”、“納赤臺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的諺語,故這裡被世人稱為“生命禁區”。高原反應是在剛進入海拔4 000米以上地區時,因為高度突然增高,人體來不及適應,而產生體內氧氣供應不足的病症,海拔愈高,過渡時間愈短,產生的反應就愈劇烈。急性高山反應一般多發生在開始登山的24小時內。根據我的切身體會,高山反應白天一切還好,可是到了晚上,沒睡多久就被疼醒了,重感冒似的症狀襲來,胸悶、呼吸困難,頭像炸了似的,渾身關節像散了架,好不自在。好在軍區招待所對此早有準備,每張床邊都備有氧氣瓶,疼醒了就吸氧,吸上20分鐘,緩解了再睡,再疼,再吸,每晚好幾次,兩三天後才一切恢復了正常。有的同志反應比我重,還進過高壓氧艙。

正當行軍到不凍泉和五道梁時,大部分同志就開始出現頭昏、頭疼、噁心、胸悶等一系列症狀。晚上到達沱沱河兵站時,高山反應更加劇烈,多數人嘴唇發紫,頭痛欲裂,不少同志高燒、嘔吐、腹瀉,連在西藏工作了十幾年的試驗大隊副政委也被搶救了一次。這裡是此次試驗最嚴重的考驗。車隊領導個個強打起精神,一方面組織搶救重病號,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動員大家與高山反應作鬥爭。具有優良傳統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具有老兵工精神的參試人員,以其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作風,終於戰勝了高山反應,闖過了“生命禁區”。


憶1990西藏大試車(上)


“世界屋脊”的搶修任務

車隊通過海拔5 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後,進入了西藏地域。在海拔4 500米的高山上,由於氣壓過低,59式坦克發生了嚴重故障,這主要是由於水在六七十攝氏度就會沸騰汽化,致使發動機冷卻水管爆裂、冷卻液流失,最終導致發動機燒燬。更困難的是,試車隊沒有攜帶備用發動機,這個又大又重的鐵傢伙面臨被扔在渺無人煙的荒山野嶺之上的窘境。有的同志給出主意,看能不能用平板拖車把坦克拉到最近的兵站,以後待試車完畢後再拉回格爾木。但這樣做也是有遺憾的,59式坦克就失去了參加此次西藏試驗的大好機會,太可惜。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從西藏軍區傳來好消息,他們在拉薩正好有一臺62式輕型坦克用的發動機,由於62式輕型坦克在研製的時候基本是仿照59式坦克,素有“小59”之稱,所以其裝配的柴油機也可以安裝在59式坦克上使用,但唯一的區別是59式坦克選用的是12150L型柴油機,與62式坦克選用的12150L-3型柴油機的功率相差66千瓦,這就造成了“小馬拉大車”的局面,而且在青藏高原上空氣稀薄,對發動機的要求更加嚴苛。即便如此,試車隊仍然堅持將59式坦克留下,從拉薩緊急調來發動機,實施就地搶修。其餘車輛繼續按原計劃行軍試驗。

換裝坦克發動機需要“開膛破肚”,維修人員打開動力艙以後,需要斷開前、中、外三組柴油箱以及柴油分配開關管路、手搖柴油泵、低壓柴油泵、高壓柴油泵、柴油粗濾清器、精濾清器、噴油嘴、電路等一系列管路,然後吊出舊發動機、吊進新發動機,再將剛才切斷的各個管路重新連接上,最後裝好動力艙蓋才算完事。鑑於技術複雜,更換髮動機一般都是在條件較好的維修車間進行。然而這次是在空氣稀薄、氧氣很少的世界屋脊上進行野外搶修,難度可想而知。不巧的是,老天也在故意考驗我們的意志和能力,一會兒大雨傾盆,一會兒風雪交加,一會兒冰雹劈頭蓋腦,修車過程中居然經受了七場雨、雪、冰雹的洗禮。然而,我們的維修人員個個都是好樣的,就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頂風冒雪,不辭辛勞,累了喘幾口大氣,餓了啃幾口方便麵,緊張的工作,不但使他們忘記了苦與累,而且也制服了高山病。連續奮戰18個小時,終於完成了世界屋脊上更換髮動機的搶修任務,鍛鍊了我們的意志,證明了我們戰地搶修保障能力。

新換裝的兩臺發動機雖然馬力較小,但是很爭氣,經過169千米的連夜行軍,這輛經過野外大修的59式坦克終於在當雄趕上了試驗大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