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我挺同意的,叫“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很容易理解。

年轻的时候因为对世界充满幻想,热爱生活很容易,之后因为认清生活并不那么美好,碌碌无为,随波逐流也很容易,但只有在认清世界并不美好,人类本性卑劣,却依然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并且希望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奋斗,才是英雄。

甚至于我觉得恰是人渴望并探求生活的真相,我们才得以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不完美的真相来自于不完美的人性,只有看清了人性卑劣的一面,才懂得珍惜和守护人性美好的一面,生活亦然。

所以我更喜欢他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这番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这是我昨天去看电影《泄密者》时脑子里的想法。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因为这电影里面的英雄,真的很真实。

他们会恐惧,会颤抖,会有自己的烦心事,会犹豫不决。

不会恐惧的英雄,根本连生活的真相都还没认清,只是毛孩子或者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以及漫画剧情中,而现在港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这样的“低幼向英雄”,越来越少了。

这片子的导演叫邱礼涛,熟悉港片的朋友对他应该不会陌生。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他一度可以说是香港最著名的B级片导演之一,而且别人拍B级片很多就是博个噱头,但他拍B级片能拿奖,他和黄秋生合作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直接让黄秋生成为第一个靠B级片拿影帝的人。

后面还有什么《阴阳路》,《伊波拉病毒》,《失眠》,我相信很多人应该也都听过看过,就不多说了。

这些电影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或阴森恐怖,或悲惨可怜,总有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而且这种趋势从早些年的极端人格,到现在越来越接近普通人,但也越来越真实细腻。

这也很好理解,邱礼涛导演从业三十多年,经历过港片的黄金年代,知道老港片的套路,对那些元素运用的都驾轻就熟,但港片终究拍的还是人,所以这些年你总能在他的新港片里找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其中最多的,就是那种复杂的人性,以及在复杂人性中依然能找到的那种“闪光点”。

比如之前我很喜欢的那部《拆弹专家》,最后不是一个吴宇森式HAPPY ENDING。老警察刘德华,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恪守一个警察的责任,最后在一片火海中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半个香港。

但更让我动容的是那个刚入行不久的小警察黄天诺,他是一名退休警察的儿子,可能从小接受的就是“警察很光荣,警察有责任”的教育。

他还太年轻,之前应该都没真的意识到这十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直到真的被歹徒劫持,被绑匪绑上八个不同线路的炸弹推出来的时候,他虽然满脸恐惧,面色惨白,口中却不断念着“我很镇定…我很镇定”。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可惜的是,因为时间不够多,没有人能解开他身上的炸弹,刘德华扮演的“拆弹专家”,只能大声,反复告诉他:“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这样伤亡才会最少!”“你记住了吗!”

这时,他可能才真正意识到“我是警察,我有责任”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脸上满是泪水,不断哭喊重复着“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然后毅然决然走向死亡。

《冰与火之歌》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Bran:“Can a man still be brave if he’s afraid?”

Ned: “That is the only time a man can be brave.”

谁说英雄不会害怕?

英雄当然会害怕,但只有在害怕的时候依然选择勇气,才是真正的勇气,才是在绝境中升起的人性之花。

可惜的是,邱礼涛是一个非常硬派而且不灌鸡汤的导演,所以尽管黄天诺展现了他的勇气,他依然在最后在一声爆炸中被炸成了碎片。

真实,却让人动容。这种人性的复杂,是类型化的港片中,最回味无穷的部分。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

昨天去看的《泄密者》也是一样。

虽然现在港片渐渐没落了,纯港片也越来越显得奢侈了,但每每有导演,用上吴镇宇,张智霖,佘诗曼这些演员,拍一个警匪勾心斗角,追逐的故事,都让人马上能梦回那个港片的黄金年代。

演技没什么好评价的,毕竟那可是吴镇宇啊,他饰演一个“外刚内柔”的警察,细节中处处透露着真实,有一种“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觉。

他电影里的这些人,都是真正会恐惧的,所以他们的勇敢,才让人动容。

不过比起人物塑造,电影中间人性的博弈的部分也很不错。

吴镇宇和张智霖饰演的两位警察,加上佘诗曼饰演的女记者,三位职业、背景和性情都迥然不同的主角因为一个“揭露真相”的一致目标而产生交集,却又不断的在以各自奉行的方式去维护正义。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比起对真相层层推进的主线,这一过程中基于职业道德、立场和性格差异的人物冲突在我看来赋予了这部电影很不一样的精致度。

为了“揭露真相”的共同目标,新闻记者该不该谎报新闻?警察该不该私藏嫌疑人?如果“法理不外乎人情”,那么作为一个有情感的自然人和一位有职责的社会人,法的理念和情的本性如何在这样的灰色地带游离自处?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面对这样的拷问,三位主角都在不断的“坚守”和“摒弃”间产生亦敌亦友的对立和冲突,却又在亦分亦合的协作中推进着迷雾的拨散。前一刻的剑拔弩张是真的,下一刻的通力合作也是真的。

对“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探讨不是一个新话题,如同程序本身会不断变化,结果也绝非一锤定音。

虽然影片的走向必然迈入“真相大白于世”,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揭露真相以后,法律足以给出一个圆满的交代吗?

其实这么多年香港警匪片拍下来,虽然好处是拍了这么多年,不会拍出太差的东西,太坏处也是该拍的桥段都拍过了,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天才悬念的地方,现在也都稀疏平常。

那句话怎么说,审美疲劳了。

所以一方面,这电影加了很多新元素进去,什么“变种病毒”,和当下时事的联动,“高科技影像技术”,另一方面,以往警匪片到抓住匪就结束了,但现在需要考虑更多政治,法律层面的博弈,这些对于制度的拷问,这些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细节,都给老港片注入了更新的活力。

所以,《泄密者》既是一个阴谋的揭秘者,也是一个正义的问询者。以至于相比回味整个过程的跌宕起伏,影片对结局的处理显得举重若轻又意味深长,给这份注定要不断修正的问卷暂添一个待续的注脚。

人性不会改变。但正因为有假与恶的阴暗,我们才要珍惜和追求真与美的光明。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港片的市场,作为港片导演,并且一直坚持拍港片的邱礼涛曾经说过一段挺有意思的话

其实香港看电影的人从来都少,香港电影从来都是要靠外地的市场。在50、60、70、80年代,台湾是一个大市场,韩国是一个大市场。香港的电影市场养活香港电影的情况基本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只不过香港电影要依靠哪一个大市场在历史上有不同。

从世界的电影历史去看,好像日本,好像英国,好像法国,他们曾经拍很多戏,本来是电影的王国,现在拍的戏不多。其实现在美国拍的也不多啊,拍的最多的就是中国和印度。

这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大国,而且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电影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发展到某一个地步,速度肯定会慢下来。

这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也不能说就要很悲观。用画面、声音讲故事的方法还是会传下来的。作为一门生意可能会比较难。

一个人在害怕时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总有人比较消极,总有人比较积极,看我们怎么去看了”

可能这也是另一种“认清生活真相并且依然勇敢面对吧”

我们或许没办法再重回香港电影尽皆癫狂的传奇年代,但不可否认香港电影产业的底蕴和标准还在——既北上撑起中国电影的大片新局面,也不时在故土再放光彩。

无论现实如何窘迫,还有人热爱,还有人坚守,就还值得保留期待。

所以每当这样的港片回过眸来,我都愿意像见老朋友一样去看看她,希望你们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