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國學館館長王偉先生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

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

蘭州國學館館長 王 偉

(2018年6月2日)

蘭州國學館館長王偉先生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


蘭州國學館館長王偉先生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


在這鶯飛草長、百花爭豔的初夏時節,和來自北京、廣東、江蘇等六省市國際城市文學學會的朋友們相聚在黃河之濱九州臺上、共同舉辦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在此,我謹代表承辦方對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先生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中國文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特有的審美理想、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中國古代文學以久遠的歷史、多樣的形式、眾多的作家、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詩歌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形式。古人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後新詩興盛;小說是古代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它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古人將凡不押韻,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戲劇作為綜合性舞臺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也是現代城市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由此,可以說現代城市文學源自傳統文化,並在汲取傳統文化精華之後蓬勃發展。

對一座城市來說,文化既是生命和靈魂,也是內核和形象。城市文化不僅造就了城市的氣質,也提升了城市的魅力,更決定了城市的品位。它不僅僅是精神財富和歷史記憶,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當今世界文化領域多元多變的特徵越來越鮮明,文化跨界發展、融合發展的空間得到了極大拓展。市民百姓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面對這些新形勢、新變化,如讓城市散發文化的溫度、讓文化成為城市的靈魂,特別是隨著現代科技與互聯網的突飛猛進,文化形態日新月異,文化內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多彩,文化傳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迅速便捷。如何更好地傳承城市文化記憶、彰顯城市文化內涵、發揮城市文化作用,深入挖掘城市的人文底蘊和獨特優勢,努力讓城市擁有更加鮮明、更高品位、更有活力的文化基因,這就是我們這一代文化學人共同的責任。

作為一個蘭州人,也期盼在坐的各位先生,特別是來自北京、廣東、江蘇、青海、貴州的國際城市文學學會的朋友們,通過這幾天對山水名城蘭州掠影式的採風,多創作具有蘭州地域文化印跡和新時代鮮活氣息的文學精品,為更多的人認識蘭州、瞭解蘭州、走進蘭州推波助瀾!謝謝大家!

蘭州國學館館長王偉先生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蘭州國學館館長王偉先生在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論壇上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