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詩人趙成武在城市文學與傳統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江蘇詩人趙成武在城市文學與傳統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江蘇詩人趙成武在城市文學與傳統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論“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

趙成武(江蘇)

應國際城市文學學會甘肅分會何妮秘書長之邀參加今天這樣高級別的論壇,感到有點象“趕鴨子上架”誠惶誠恐,勉為其難。剛才主講的幾位老師無論是學識,學術,詩詞,文章都是我仰慕的大家,本人文化程度不高,讀的書也很少,閒暇之餘寫了幾首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算不得是真正的詩人,充其量是一個文學愛好者而已。“傳統文化”與“城市文學”這個話題對於我來講感覺題目出得有點大,下面我就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有“三教九流”的說法。帝王將相百姓都歸“三教”管理。就是說,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他們信仰以儒教為主流,兼容佛教,道教的傳統文化。信仰社會大同,公平,公正,仁慈,博愛,眾生平等。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自我修為,合於美好的社會理想和信念。

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通過塑造藝術形象,樹立榜樣。教化民眾理解為什麼活?怎樣活?如何遵守社會公德,為國為民,既忠於國家,又孝順長輩。理解生命的終極意義。對讀者進行心靈指引,提升讀者的思想覺悟,理解社會的真相,生命的本質,點燃精神心靈的正確信念,尋找生命,人生,社會的目標,並且為之奮鬥,頑強拼搏,甚至犧牲都在所不惜。所以,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傳統文化的文學,幫助人們建立正確的“三觀”和人生價值體系。樹立正確的社會規範,樹立榜樣,規範影像了無數代人,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凝聚力。同時引導民眾用傳統文化自我修復心靈,選擇追求美好的社會理想和人生信念。例如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艱。”震撼千古人心。所以,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懷揣美好大同的社會夢想,幻想,理想。

“城市文學”。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勾勒城市風貌,書寫城市印象的作品多了。“城市文學”異於表現鄉村田園的傳統美德的生活。主要描寫個體對都市的感受,體驗,追求世俗性,娛樂性,功利和經濟效益。喪失了傳統的美好的社會理想和人生信仰。

“城市文學”在貼近大眾,貼近生活,沉溺於生活的同時,缺失了對光明的引導。無論官員的腐敗,黑社會,地痞流氓,普通民眾的痛苦不堪,還是,懷揣夢想進城者的無奈,以及不擇手段追求金錢,描寫儘管真實,但是過於自然主義。有點遊離現實主義傳統。所以,還沒有產生真正的大家和優秀作品。

我以為,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新時期文學的沃土。城市文學只有紮根傳統文化的沃土,才能根深葉茂。“城市文學”是一棵樹,傳統文化才是它的根,只有傳統文化的根扎得深,城市文學這棵樹才能根深葉茂,長成參天大樹。

江蘇詩人趙成武在城市文學與傳統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江蘇詩人趙成武在城市文學與傳統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