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告诉”你:——临帖别贪多,三行字教你学会七十二变!

现代发达的印刷技术,使过去皇亲贵族达官贵人才能见到的经典名帖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但各式各样的高清字帖也使不少学书人眼花缭乱。有的蜻蜓点水,不停地换帖临,名曰“遍临百帖”;有的对一张字帖日临几十遍,仍然不见提高。这种不加思考、不善分析的临帖实际是“抄帖”。因此效果不会多好。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学之,便可名世。”这话到现在也不过时。经典碑帖中的信息,那些大家都通过自己的笔“告诉”你了,就看你能不能读懂。你看,米芾通过《苕溪诗》这三行,告诉你这么多书法“技巧”。

米芾“告诉”你:——临帖别贪多,三行字教你学会七十二变!

图1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米芾告诉我们笔画变化手段:

“亻”——单立人旁。

这三行共有五个字包含“亻”如图2、图3。五个同样的偏旁,老米写的“各各不同”(米芾语)。

“仕”字的“亻”旁写的非常大胆,有些异类:丿写的粗壮,丨改为丶且底部与丿齐;

“倦”字“亻”写的轻快,飘逸。丨笔改为竖钩;

图3中住字的“亻”丿写的常规,而丨则改为丶;

“集”字的“亻”丿写的厚重,丨改为竖点,或者称之为“长点”;

“他”字的“亻”则是一笔完成,难度系数最高。

米芾“告诉”你:——临帖别贪多,三行字教你学会七十二变!

我们来看四个“乚”字的处理(图4)

三行字中有四个字末笔是“乚”。请看老米的手段:

“流”字写的出锋含蓄、厚重,提按分明;

“境”字写的空灵,出锋尖;

“親”字用的常规写法,竖弯钩完整;

“他”字处理的奔放,直接写了一个大弧,但圆中带方含蓄收笔。

米芾“告诉”你:——临帖别贪多,三行字教你学会七十二变!

三个“小”(或“木”,下同)字的处理。

非常巧,在这三行中,有三个带“小”的字正好相邻。处理不好就会雷同。

第一个“疎”字中的“小”写的最舒展, 左丿右反捺。

下边的“集字”竖钩写的短粗,左右两点紧凑,露锋;

右边的“凉”字中的“小”写得敦厚,右边藏锋收笔写成瓜子点。

米芾“告诉”你:——临帖别贪多,三行字教你学会七十二变!

最后,我们再看老米对结字的处理

老米告诉我们,他的结字手法很多用了夸张手法,造成松紧疏密对比强烈。

如(图6)所显示:“境”字左边窄横、短竖、笔画粗,右边松,写得舒放;

“親”字左边上松下紧,右边写的上大下小,似大头孩儿,有趣味儿;

疎字跟境字一样左右对比强烈;

“集”字写的厚重,上大下小。头重脚轻;

而下面的“他”字则写的很放,尤其是末笔拉长,似托底。上下连起来看保持了平衡。

怎么样,老米告诉我们的手法不少吧?

其实里面还有很多信息,就看你能不能读懂。

读懂之后再临,就可以举一反三。

赵孟頫的话真是经典啊。

别再傻傻的抄帖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