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現代發達的印刷技術,使過去皇親貴族達官貴人才能見到的經典名帖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但各式各樣的高清字帖也使不少學書人眼花繚亂。有的蜻蜓點水,不停地換帖臨,名曰“遍臨百帖”;有的對一張字帖日臨幾十遍,仍然不見提高。這種不加思考、不善分析的臨帖實際是“抄帖”。因此效果不會多好。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雲:“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學之,便可名世。”這話到現在也不過時。經典碑帖中的信息,那些大家都通過自己的筆“告訴”你了,就看你能不能讀懂。你看,米芾通過《苕溪詩》這三行,告訴你這麼多書法“技巧”。

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圖1

我們先來解讀一下米芾告訴我們筆畫變化手段:

“亻”——單立人旁。

這三行共有五個字包含“亻”如圖2、圖3。五個同樣的偏旁,老米寫的“各各不同”(米芾語)。

“仕”字的“亻”旁寫的非常大膽,有些異類:丿寫的粗壯,丨改為丶且底部與丿齊;

“倦”字“亻”寫的輕快,飄逸。丨筆改為豎鉤;

圖3中住字的“亻”丿寫的常規,而丨則改為丶;

“集”字的“亻”丿寫的厚重,丨改為豎點,或者稱之為“長點”;

“他”字的“亻”則是一筆完成,難度係數最高。

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我們來看四個“乚”字的處理(圖4)

三行字中有四個字末筆是“乚”。請看老米的手段:

“流”字寫的出鋒含蓄、厚重,提按分明;

“境”字寫的空靈,出鋒尖;

“親”字用的常規寫法,豎彎鉤完整;

“他”字處理的奔放,直接寫了一個大弧,但圓中帶方含蓄收筆。

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三個“小”(或“木”,下同)字的處理。

非常巧,在這三行中,有三個帶“小”的字正好相鄰。處理不好就會雷同。

第一個“疎”字中的“小”寫的最舒展, 左丿右反捺。

下邊的“集字”豎鉤寫的短粗,左右兩點緊湊,露鋒;

右邊的“涼”字中的“小”寫得敦厚,右邊藏鋒收筆寫成瓜子點。

米芾“告訴”你:——臨帖別貪多,三行字教你學會七十二變!

最後,我們再看老米對結字的處理

老米告訴我們,他的結字手法很多用了誇張手法,造成鬆緊疏密對比強烈。

如(圖6)所顯示:“境”字左邊窄橫、短豎、筆畫粗,右邊松,寫得舒放;

“親”字左邊上松下緊,右邊寫的上大下小,似大頭孩兒,有趣味兒;

疎字跟境字一樣左右對比強烈;

“集”字寫的厚重,上大下小。頭重腳輕;

而下面的“他”字則寫的很放,尤其是末筆拉長,似託底。上下連起來看保持了平衡。

怎麼樣,老米告訴我們的手法不少吧?

其實裡面還有很多信息,就看你能不能讀懂。

讀懂之後再臨,就可以舉一反三。

趙孟頫的話真是經典啊。

別再傻傻的抄帖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