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如果學習只在於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高爾基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08年的某一天,我去到黎哥店裡,看著櫃檯上那條5EB,哂笑著說:“這貨還沒人買啊?”,黎哥搖搖頭嘴角有點無奈,不過也習慣了……然而多年後他覺得其實應該留下那條塞子做紀念的。

畢竟那是史上第一款圈鐵耳機,不成功,但它是阿姆斯特朗一般的探索者。何況那時候沒人想得到圈鐵耳機會有今日這般遍地開花的行市,絕沒人想得到。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就像今天我手上這條型號為KSE1500的靜電耳塞,怎麼看我都覺得這產品太奇葩太另類,我無法想象如果有一天靜電耳塞也變成潮流了會是什麼情形——好比多年前你告訴我圈鐵耳機會火,人類會有一天在月球上居住,我覺得這也都算有概率的事情;而現在你又告訴我靜電耳塞也會大普及,並且人類會去冥王星上住,我認為這就有些扯了。因為從原理到麻煩程度來說,靜電明顯都更小眾。

舒爾KSE1500,官方售價24888,光是這個超出主流旗艦的定價就決定了,它是不折不扣的探索型小眾產品。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看下包裝吧,按說我一般懶得在文章裡陳列包裝,可這到底不止是個耳機而已——嚴格來說這是一套小系統,包括了耳機本體和放大器,以及配套的音頻連接線、充電線、充電器、皮套,以及一袋讓我倍感親切的耳塞套(尤其是裡面那一對舒爾黃棉,簡直是踹開回憶大門啊!)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播放器接上放大器,再插上耳機,第一耳朵的印象是三個點:不愧是靜電解析真特麼強;不愧是靜電結象和低頻真的有些無力;但是有點刺耳甚至部分音樂還會破音是特麼怎麼回事?這些音源久經考驗不會是音源的問題啊?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開始排查,先換掉官方的line out線,再把前端從DP100換成LO口更強的金菊花,問題還在,又過了一段時間才弄明白問題出在哪兒——這是個可調輸入衰減的耳放,手上幾臺機器輸入普遍都偏高,調到-10dB,問題解決。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那麼,據我猜測,在大部分我們常用的播放器的接入下,輸入衰減-10dB才是這套小系統的正常工作狀態,這之後的聲音比之前“推過了”的狀態下明顯紮實和鬆弛了許多,不再是劍拔弩張一堆尖銳細節卻站不住腳的飛起狀態;取而代之的是有所收斂但依舊很細膩敏感的解析,和較為靈動的泛音;聲場大而明亮寬敞,層次相當分明,高頻華麗優秀、中頻透徹之餘還是帶點肉肉的泛音(不多)、低頻量依舊少了些彈性不錯。整體聽感印象還是三句話:解析真特麼強,低頻和結象還是偏弱,有些雅貴氣息不過尚不夠淋漓。聽器樂尤其是絃樂明顯好過演繹人聲,搖滾啥的繞道吧。

輸入衰減-20dB下聲音明顯更柔化了些,解析的犀利程度和動態都收得更多,而韻味相對加大一些,相對而言我還是更喜歡-10dB的狀態,總覺得-20有些過於鬆軟,失了些特色。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KSE1500本身不能換線也不帶平衡輸入(3.5的lo口或者USB接入)等於這倆東西天生一體你沒法拆開用,所以平心而論兩萬多大洋買這個東西真不算有什麼性價比。但反過來說,靜電嘛,本身設定上就存在解析力強但是低頻容易無力結象難以紮實的先天因素,更不要說在這麼小的耳塞裡做靜電,從探索的角度來說這一套算是在盡力完成靜電系統小型化之餘,把聲音特點和完善度都結合得蠻好了。何況這東西也有它好玩的地方——不光可調輸入衰減,還可調均衡器,內置五種預設均衡外加四套自定義均衡器,另外還有個“限幅器”的開關選項(保護耳朵免收意外峰值傷害),可玩性和逼格都不低,放在如今一大堆圈鐵、多單元動鐵中間也算足夠有話題性。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並且容我再囉嗦一句,玩過靜電耳機的老鳥都知道靜電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光是解析上都很不一樣,其細膩感和纖毫感,讓我比著64 Audio的U18來打個比方(這塞子是目前我認為的最強耳塞):如果說U18給我的感覺是球場上的C羅,強壯快速技術出色幾乎沒有短板,那麼KSE1500的解析力更像是梅西給我的印象——你完全不明白他怎麼能在那麼小的空間裡做出那麼多動作,秀麗細膩到不可思議,實在有夠特別(只是個比方,KSE1500還強大不到絕代雙驕的份兒上)。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結束之前呼應下開頭吧:我依舊認為靜電耳機不會成為主流,而這不妨礙我對舒爾這種探索精神的欣賞和肯定——畢竟現在做耳機的尤其做高價耳機的品牌越來越多了,若沒有廠家承擔起銳意創新這個重任的話,等大家都玩得差不多的那天,世界會變得更加無趣,不是麼?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閒話舒爾KSE1500靜電耳機系統

就像阿姆斯特朗之後這38年,再也沒人登上月球,但至少我們可以說,我們人類,曾經做到過,這已經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