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一款耳機的硬性指標,這裡都幫你講清楚了

好耳機和差耳機的差別在哪?

其實其實,音質一直都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品味,都有自己喜歡的傾向,所以這事兒很難說。當我們開始需要選擇一款耳機時,最多也就能看看網上牛人的測評,其中不免有很大一部分存在著商家的宣傳等等,總之這個圈子不管是國內國外都存在著一個問題,槍手太多,不管是 HEAD-FI 還是耳壇。

所以說當我們還沒試聽過一款耳機時,很容易被各種忽悠。但是各個廠商在發佈新產品的時候,當然每個耳機都會有一些硬性的指標,測試時也當然不會是通過什麼傳說中的金耳朵在生產線的一頭告訴老闆是好是壞。

所以客觀的數據是存在的,只是要通過相當昂貴的測試儀器才能得到,所以這些數據可以說比什麼測評聽感之類的要客觀很多,雖然他代表不了一切,但就像一個電視屏幕的分辨率一樣,這些是硬性指標。

測試工具在這裡——http://www.nohi-nofi.org/?page_id=307

第一步:選擇 1-4 款準備測試或對比的耳機

第二步:選擇數據類型(頻率響應,失真,阻抗,隔音 / 屏蔽,500Hz 方波響應或 50Hz 方波響應‘),下邊是說明,都是大白話,小白第一次看懂個八成一點問題沒有。

第三步:點擊繪圖按鈕得到數據對比圖

現在來看看以下幾種數據類型的主要用法

一、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頻率響應?

頻率響應是衡量耳機回放所有頻率(20Hz~20kHz)的能力。簡單而言,圖中橫座標左邊是低音,右邊是高音;縱座標是響度,用 dB 來衡量,曲線中某個點意義是在某一頻率下的響度是多少。

理論上,一隻完美的耳機應該是在圖表內 0dB 處拉出一條直線。如果曲線在左邊拔高了,右邊壓低了,那麼這個耳機會被認為是擁有強勁的低音。如果曲線在左邊壓低了,右邊拔高了,這個耳機可能會擁有“明亮”的聲音。

2. 如何測試頻率響應?

為了完成測試,會用同一電平下全頻率掃描的聲音來驅動耳機。然後,通過一組非常專業而且昂貴的模擬人頭錄音設備 * 來記錄耳機的聲音。之後,會使用一種音頻修正曲線(audio correction curve)用來去頭部相關傳輸函數 ** 的影響(譯註:我理解是將耳廓繞射和耳道頻率振動等等的影響去掉),最後得到精確的產品頻率響應數據。

3.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一個“聲音自然”的耳機應該在 40Hz 到 500Hz 之間的低音處有稍微的增強(大概是 3 到 4dB)。這種補償的原因在於,耳機不會像音箱那樣讓你體會到聲波的物理衝擊。所以,為了達到自然的聲音,需要對低音進行補償。

同時,耳機也要在高音進行截斷,用來降低單元過於靠近耳朵所帶來的影響,曲線最好是從 1kHz 到 20kHz 拉出一條向下平緩的曲線(降低 8-10dB)。你會看到圖表在高頻會出現很多鋸齒狀的起伏(波峰和波谷),這種情況完全正常,這可能由於外耳道對聲音的影響。

在理想狀態下,這種頻率響的起伏應該小而平均。如果在 3kHz 左右出現大的起伏通常意味著耳機的響應比較差,或者是看作一種音染。實際上,在 2kHz 到 8kHz 出現小幅的下降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失真(Distortion Products)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失真?

比如說播放 500Hz 的單音時,應該只能夠聽到單個的音調,但是如果耳機表現是“非線性”的,就會在其他頻率做出響應(出現了波峰),這個情況就叫做失真。這種失真會出現在多個基準音測試之中,如圖所示,在 500Hz 的基準音之下,除了明顯的主信號外,還出現了 3 個依次遞減的波峰,這些就是諧波失真。

2.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理論上,一個完美的線性耳機應該是沒有諧波的,實際上這很難做到。一般意義而言,只要諧波強度隨著頻率的增加而減少的話,就不會對聽音帶來干擾。

總的來說,一隻聲音乾淨、解析力高的耳機只有少量的諧波失真。當耳機聽起來很溫潤(lush)時,一般認為是偶次諧波(even harmonics)造成的;當出現奇次諧波(odd harmonics)時,聲音就會變硬;當帶有很多諧波的時候,聲音就帶有顆粒感。

如何區分偶次諧波和奇次諧波?偶次諧波是指頻率為基波頻率偶數倍的諧波。案例中,基波頻率是 500Hz,那麼 500Hz 的偶數倍諧波(2、4、8...倍),比如 1000Hz,2000Hz 就是偶次諧波。如果是奇數倍(3、5、7...倍)的諧波,就是奇次諧波,比如 1500Hz,2500Hz 就是奇次諧波。

在經驗上,就算是一些非常優秀的耳機都會出現明顯的諧波失真,所以並非說有諧波失真的話聲音就會不好(譯註:實際上諧波失真被認為可能是每隻耳機的“個性”所在)。在這個層面完全是“耳朵收貨”。

三、阻抗(Impedance)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阻抗?

耳機的阻抗是用單位歐姆來衡量耳機在整個頻率響應範圍內的動態電阻。如圖所示,橫座標是頻率,也就是常說的 20Hz~20kHz;縱座標是電阻值。

2. 如何測量阻抗?

通過精確測量耳機在不同頻率下電壓的變化,就可以計算出耳機的阻抗。

3.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曲線的平均高度所對應的阻值就是耳機的阻抗,其中出現一個大的波峰時,通常預示著發生單元共振(driver resonance)的地方。

過去十年的發展趨勢是耳機的阻抗逐漸降低。一般而言,越低的抗阻表示越容易到達高的音量。但是,如果耳機的阻抗低於 20 歐姆,可能就需要大量的電流來驅動,反而會變得難推。(譯註:存疑,市面上有很多便攜耳機 / 耳塞是 16 歐姆的阻抗)

四、隔音 / 屏蔽(Isolation)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隔音?

隔音用來衡量耳機隔絕外部環境噪音的能力。如果耳機不能削弱噪音的的話,這條曲線應該是平直的。如果耳機能夠削弱噪音的話,曲線的數值會在不同的頻率之下有不同程度的削弱。

2. 如何測量隔音水平?

首先,在模擬人頭 1 米距離外播放粉紅噪音,然後模擬人頭戴上耳機,測量聲譜。最後記錄戴耳機與不戴耳機的情況下,在各個頻率的聲音變化,得出隔音水平。

3.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就算是開放式耳機也可以對稍微阻隔 3kHz 的噪音。大多數密封式的可以在幾百 Hz 處顯著地削弱噪音。主動降噪的耳機有時甚至能夠削弱低於 100Hz 的噪音。入耳式耳塞則擁有最好的隔音效果,尤其是舒爾和音特美的產品。

五、500Hz 方波響應(50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方波?

方波是一種集合很多頻率的信號,它的圖形表現擁有“平緩”的波峰與波谷,但是波峰與波谷的變換非常快速,因此看起來像方形。方波由無數個正弦波組成的(為基頻的奇次諧波),方波測試結果不僅可以測試幅頻響應還可以反映出相頻響應和瞬態性。

(譯註,上面的看不懂的話,下面是正宗的“方波”,耳機的頻響曲線越接近方波,就越好)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2.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雖然頻率響應圖可以看出耳機在每種頻率下的表現如何,但是它不能看出耳機在不同的頻率組合下面的回放表現。音頻信號在高低頻之間過渡時間要相等,耳機才能發出連貫而且自然的聲音。

500Hz 的方波很容易揭示出耳機的缺陷,如果測試出的圖形參差不齊,說明耳機響應不好。這裡,圖形越平滑,越接近方波越好。

六、50Hz 方波響應(50 Hz Square Wave Response)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1. 什麼是 50Hz 方波?

和 500Hz 的方波圖測試差不多,50Hz 方波圖的測試耳機在低頻的表現。

2. 如何解釋這條曲線?

觀察曲線在頂部與底部保持直線的距離,就可反映出耳機重現低頻聲音的能力。當驅動單元較小,或者是耳罩漏音的時候,耳機很難獲得好看的曲線。從例子上看,舒爾 SE530 展現了良好的低音表現;天龍 AH-D2000 展現了一個典型而優秀的耳機的曲線;Koss Port-Pro 則說明很多耳機難以做到優秀的低音(譯註:好委婉)。

儘管目前還沒有看到一款耳機擁有真正平直的曲線,但是入耳式耳塞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平,因為入耳式耳機只用驅動耳道內小量而密閉的空氣,低音容易控制。有時會在這種圖看到很多邊緣噪音,但是對比於 500Hz 方波來說,並不十分重要。

* 模擬人頭錄音設備(Head Acoustics microphone)在 HeadRoom 會依照行業標準,利用模擬人頭錄音系統去測量耳機表現。這個系統在 HeadRoom 被稱為 Wolfgang(譯註:莫扎特中間的名字),這個模擬人頭擁有像人一樣的外耳和耳道,整體使用的材料和人類的皮膚與骨頭一樣擁有同樣的聲學表現。耳道的底部是一個經過校準的麥克風,這種麥克風和一般的人的聽力相當。

测试一款耳机的硬性指标,这里都帮你讲清楚了

手機應用市場App Store

搜索“音響視聽”發現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