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有鏈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點

關於公有鏈你不得不知道的知識點

比特幣系統(BitCoin)

比特幣區塊鏈是一種採用了區塊鏈技術而搭建的點對點(P2P)的電子現金系統。

比特幣區塊鏈事實上是一套分佈式的數據庫,並在其中加進一個符號——比特幣(BTC),同時規定一套協議使得這個符號可以在數據庫上安全地轉移,並且無需信任第三方,這些特徵的組合完美地構造了一個貨幣傳輸體系——比特幣網絡。

產生背景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

從比特幣出現開始,10年多的時間充分檢驗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比特幣系統特點

去中心化

比特幣是第一種分佈式的虛擬貨幣,整個網絡由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

專屬所有權

操控比特幣需要私鑰,它可以被隔離保存在任何存儲介質。除了用戶自己之外無人可以獲取。

低交易費用

可以免費匯出比特幣,但最終對每筆交易將收取約1比特分的交易費以確保交易更快執行。

無隱藏成本

作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幣沒有繁瑣的額度與手續限制。知道對方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進行支付。

跨平臺挖掘

用戶可以在眾多平臺上發掘不同硬件的計算能力。

流通範圍廣

比特幣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管理。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以太坊(Ethereum)

以太坊是一個平臺和一種編程語言,使開發人員能夠建立和發佈下一代分佈式應用。

以太坊可以用來編程,分散、擔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眾籌,公司管理, 合同和大部分的協議,知識產權,智能資產等都可以使用得到。

產生背景

以太坊從設計上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擴展性不足的問題。

在比特幣區塊網絡中,用戶無法自定義另外的符號,這些符號可以是代表公司的股票或者債務憑證等,這就損失了一些功能。

另外,比特幣協議裡使用了一套基於堆棧的腳本語言,這語言雖然具有一定靈活性,使得像多重簽名這樣的功能得以實現,然而卻不足以構建更高級的應用,例如去中心化交易所等。

設計原則

簡潔原則

以太坊協議將盡可能簡單,即便以某些數據存儲和時間上的低效為代價。

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也能去實現完整的開發說明,這將最終有助於降低任何特殊個人或精英團體可能對協議的影響並推進以太坊作為對所有人開放的協議的應用前景。

通用原則

沒有“特性”是以太坊設計哲學中的一個根本性部分。

取而代之的是,以太坊提供了一個內部的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以供用戶來構建任何可以精確定義的智能合約或交易類型。

想建立一個全規模的守護程序(Daemon)或天網(Skynet),你可能需要幾千個聯鎖合約並且確定慷慨地餵養它們,一切皆有可能。

模塊化原則

以太坊的不同部分被設計為儘可能模塊化的和可分的。

開發過程中,應該能夠容易地讓在協議某處做一個小改動的同時應用層卻可以不加改動地繼續正常運行。

以太坊開發應該最大程度地做好這些事情以助益於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而不僅是自身。

無歧視原則

協議不應主動地試圖限制或阻礙特定的類目或用法,協議中的所有監管機制都應被設計為直接監管危害,不應試圖反對特定的不受歡迎的應用。

人們甚至可以在以太坊之上運行一個無限循環腳本,只要他願意為其支付按計算步驟計算的交易費用。

功能應用

以太坊是一個平臺,它上面提供各種模塊讓用戶來搭建應用。

具體來說,以太坊通過一套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EthereumVirtual Machinecode,簡稱EVM語言)來建立應用,它類似於彙編語言。

我們知道,直接用匯編語言編程是非常痛苦的,但以太坊裡的編程並不需要直接使用EVM語言,而是類似C語言、Python、Lisp等高級語言,再通過編譯器轉成EVM語言。

上面所說的平臺之上的應用,其實就是合約,這是以太坊的核心。

合約是一個活在以太坊系統裡的自動代理人,他有一個自己的以太幣地址,當用戶向合約的地址裡發送一筆交易後,該合約就被激活,然後根據交易中的額外信息,合約會運行自身的代碼,最後返回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是從合約的地址發出另外一筆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以太坊中的交易,不單只是發送以太幣而已,它還可以嵌入相當多的額外信息。

如果一筆交易是發送給合約的,那麼這些信息就非常重要,因為合約將根據這些信息來完成自身的業務邏輯。

合約所能提供的業務,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因為圖靈完備的語言提供了完整的自由度,讓用戶搭建各種應用。

柚子(EOS)

EOS可以理解為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即為商用分佈式應用設計的一款區塊鏈操作系統。

EOS是EOS軟件引入的一種新的區塊鏈架構,旨在實現分佈式應用的性能擴展。

特點

EOS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支持多個應用同時運行,為開發dAPP提供底層的模板,有點類似於微軟的windows平臺。

EOS通過並行鏈和DPOS的方式解決了延遲和數據吞吐量的難題,EOS是每秒可以上千級別的處理量,而比特幣每秒7筆左右,以太坊是每秒30-40筆;

EOS是沒有手續費的,普通受眾群體更廣泛。

EOS上開發DApp,需要用到的網絡和計算資源是按照開發者擁有的EOS的比例分配。

當擁有了EOS的話,就相當於擁有了計算機資源,隨著DAPP的開發,可以將手裡的EOS租賃給別人使用。

簡單來說,就是擁有了EOS,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套房租給別人收房租,或者說擁有了一塊地租給別人建房。

EOS與以太坊

ETH是最早推出智能合約,並在ETH上運行智能合約。但不是免費的,且取決於你的gas,如果一旦gas耗盡,合約隨即停止。在EOS上,目前看來幾乎不存在這方面問題,在EOS上運行合約,取決於EOS的數量,擁有的EOS越多,可租賃就越多。

相比以太坊,在EOS上開發DAPP很簡單,不需要自己寫很多的模塊,EOS本身就為開發者搭建了底層模塊,提供一個平臺,大大降低了開發的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