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參漲價更嚴重,貨源將面臨嚴重短缺!

在北方沿海人們有從冬至開始至明年的立春,有每日進食一顆海參的習慣,據說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十月末是深海海參開始捕撈的季節,這兩天雖然是小量的海捕,但從新參160元一斤的價格中可明顯感覺到,今冬的海參價格將有明顯漲勢。隨著捕參工作陸續展開,海底參源整體情況會逐漸清晰,大的品牌海參加工、銷售商們的加入,市場將進一步白熱化,預計今年海參貨源將嚴得短缺。

比海參漲價更嚴重,貨源將面臨嚴重短缺!

高溫的自然災害是今冬參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今夏遼寧多地高溫達歷史極限突破了40度,海參主產區90%海參死亡,養殖受災面積達9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到驚人68.7億多元。雖然高溫後的幾個月中一直沒有海參價格的波動走勢,是因為高溫前一些大的品牌加工商、銷售商已大量收購、囤積一些無法度夏的海參,用來加工、庫存充足。

比海參漲價更嚴重,貨源將面臨嚴重短缺!

我國的海參養殖方式主要有池養或棚養海參、底播海參兩種。池養或棚養海參生:是將海水圍堰起來,形成大的海水池子,一般水深比較淺,大的池子有上百畝,小的棚養為多,這種方法便於對海參的成長環境、餌料投食等管理,能加速海參的生長,但近乎封閉的養殖環境使得海水流動差,海參抗生存能力弱。底播海參:幾乎是天然放養狀態下的半養殖模式,是將海參投放在廣闊的海底,使之自然生長,人工無法進行管理餵養,收穫時由潛水員潛入水底撿捕,這種養殖海參成活率、回捕率都十分低,產量十分小,但海參生存能力強,品質好。但目前來講90%的海參養殖都選用“池養海參”的方式,而此次高溫侵襲的恰恰是這些池養海參,雖“底播海參”沒有被高溫波及,但產量實在是太小。

比海參漲價更嚴重,貨源將面臨嚴重短缺!

2018年海參產量大減產已是不爭的事實。佔市場10%份額的底播海參根本無法填補市場需求,另外,底播海參本身的價格就高於圈養海參一倍以上,底播參也有相對高端成熟的客戶,所以對於添補圈養參空缺的市場來說能有多大能力還很不好說。對於後期市場走勢,我認為,經過2018一夏,池養或棚養海參的參漁民仍會心有餘悸,畢竟搞海參養殖投入巨大,全球氣溫逐年升高對以後的池養或棚養參的發展不利,適應遼參生長的養殖海域又十分有限,隨著年關將近,各大海參品牌銷售商出貨力度的加大,各大品牌商手中囤貨的減少,市場看漲情緒將持續增加,海參貨源面臨短缺,預計短期海參價格會繼續走高中長期來看不會有明顯的回落。

比海參漲價更嚴重,貨源將面臨嚴重短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