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三農改革,是實行土地集約化、規模化,還是繼續保持單幹好?

農村三農改革,是實行土地集約化、規模化,還是繼續保持單幹好?

在中國農村目前走集約化和規模化好,還是依舊保持單幹好。請看以下分析

一目前農業基本狀況

(一)社會背景

一是人口狀況:當前中國處於經濟大發展時期,各種行業在不斷變化,尤其是農業行業變化最大,過去的近十億農民,近八億人,已進入了不同的行業了,而真正在農村靠農業生活的人也就兩億多點了。目前純農業人口多半是老人和婦女了,勞動力越來越少,有技術的年輕農民越來越少。加上糧價過低,土地農業價值越來越低。很多農民棄耕不種,還有的搞起了第三產業和種植大量經濟作物等。

二是農村設施狀況:由於近四十年的大包產到戶,個人單幹,以前在農業集體時代建起來的農業設施都已損失殆盡。水利設施損壞嚴重,集體農耕設備已全損失。

三是農村土地情況:從結構來看有西北和西南山坡地多,平原地少。中原和東部、南部、東北部平原多,山坡地少。所以總體來講中國平原地大大多於山坡地。但由於房地產等大力開發,佔了不少平原地。

四是農業資本投資情況,由於糧食價格偏低,農業主糧投資基本不賺錢。所以從個人家庭到大資本投資家,對農業主糧投資積極性不高,所以目前和將來國家糧食安全危險很大。

但另一方面人們對農業經濟作物的投資信心高,投資量大,如樹苖、油料、瓜果,蔬菜、飼料等。這一部分因為需求量大,價格高,都願意投入,所以也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

(二)經濟背景

一是農業現有兩億多人口多半是靠種糧食為生,收入確實不多。

二是農村勞力多半為老人和婦女,主要依靠農田勞作收入,而且老人面臨著失去勞動力,而誰來養老的問題,還有疾病醫療和保健費用問題。

三是農業設施誰來投資的問題。

二目前農業存在的基本問題

一是農業人口嚴重老化。二是農業耕地嚴重減少。三是棄耕問題比較嚴重。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嚴重損壞。五是原集體農耕設備損失殆盡。

綜上所述和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純家庭聯產承包制已不符合農村變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需求,必須要實行多樣化適宜化改革。即平原地區實行集約化,山區實行單幹法。把平原土地集中起來的,實行集約化的大機械耕作方式,才能充分發揮現有耕地的最大作用,並實現農業現代化。山區農民可通過種植經濟作物,或農家樂和旅遊點發家致富。

再一個要保證農業糧食安全,必須提糧價,糧價漲一到兩倍,人們投資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才會高漲,才會主動投資種糧食,國家才會保證糧食安全。全國公民每人每月發給糧食價格補貼,價格補貼每月發給個人賬戶,避免了現糧補可能發生的腐敗和騙補。

還有農村平原土地的集成問題,一部分可以通過租賃,租給農場主。一部分可以直接交易,賣給農場主。農業設施建設誰投資誰得全利誰出,也可與政府合股經營。

65歲以上的老農民可以國家發給每人兩千左右的退休金,把土地讓出來,由國家開發搞規模化國營大型農場。

所以綜上所述,農業實行多樣化適宜性的集約化和單幹是最適合農業發展的。個人規模化由於投資非常大,所以目前搞不起來。只有先集約化,再由集約化走向規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