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工作的人員,他們說:「總書記來永慶坊,我們深受鼓舞」

回访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的人员,他们说:“总书记来永庆坊,我们深受鼓舞”

金羊網記者 黃宙輝 實習生 吳大海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築修繕保護情況,並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瞭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10月25日,羊城晚報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路線,回訪了當時向總書記彙報情況的非遺工作者、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等人,在他們的講述中,體會到總書記對嶺南傳統文化的深深關愛。

走進展覽館,關心非遺傳承

24日下午,習近平首先走進永慶坊入口處的廣州“三雕一彩一繡”展覽現場。“三雕”指玉雕、牙雕和木雕,“一彩”和“一繡”分別指廣州彩瓷和廣繡。它們都是廣東傳統手工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總書記的到來,令現場的非遺工作者深受鼓舞。

廣州牙雕國家級傳承人張民輝向總書記介紹了牙雕。他回憶,總書記在展場裡跟每個人都進行了細緻的交流。張民輝向總書記彙報說,根據國家規定,去年開始不能再繼續生產、銷售象牙製品,雕刻原料改用水牛的大腿骨代替。這樣既踐行綠色環保的理念,又將中國工匠寶貴的智慧和技術一代代傳下去。

廣州廣彩國家級傳承人譚廣輝向總書記介紹了廣州彩瓷300多年的歷史,並展示了廣彩作品《百蝶圖》。“我當時說,廣彩的特點就是精工異彩、金碧輝煌,這《百蝶圖》就是‘百福圖’。總書記一邊笑一邊不住地點頭。”譚廣輝回憶,“我當時的心情很激動,看到總書記差點連話都說不出來。”譚廣輝告訴記者,他們把傳統工藝開到年輕人集中的“網紅地點”,能夠讓年輕人更好地認識文化的傳承過程,培養興趣,讓更多人走上傳承傳統工藝的道路。

“看到總書記來了,還與我們握手,我感覺很幸福、很激動。”廣州玉雕國家級傳承人高兆華向總書記展示了金絲玉雕刻《送子觀音》。他告訴記者,總書記看作品看得很認真,還向他詢問了玉的產地,大約待了十多分鐘才離開。高兆華表示:“我們將緊跟總書記、跟著黨和政府走,把工藝美術做大做強。”

走進網紅店,關注文化創意

在永慶坊,習近平總書記還走進了一家網紅咖啡館,與90後店員黎明書攀談起來,向他諮詢咖啡館的創新之處。黎明書回憶說:“當時我跟總書記彙報,我們這家店的賣點是店面的潮流設計和咖啡的創新口味。”

記者瞭解到,黎明書原來學的是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因為喜歡咖啡,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就來到廣州工作。他說,總書記的到訪給了他滿滿的激勵,他將會更加堅定地努力下去,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網紅咖啡館的對面,是一家叫“青韻臺”的陶藝店。店主林雲回憶,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他店內參觀,向他諮詢店的經營方向和狀況。店內的一個造型逼真的荔枝工藝品吸引了總書記的注意,引來他的讚歎。後來有人向林雲提出購買這件荔枝工藝品,被他婉拒了:“我要把它放在店內珍藏,供人觀賞。”

在林雲看來,廣州是個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一到週末,他的店裡總會擠滿喜愛傳統文化的客人。林雲說:“見到總書記,我感到非常幸運。今後會繼續從事陶藝普及教育工作。”

走進博物館,品味“南國紅豆”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西關之行,特別走進了位於恩寧路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關注“南國紅豆”粵劇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負責向總書記作講解。她回憶說,總書記在博物館裡停留了約20分鐘,參觀了博物館的建築、欣賞了粵劇戲服等藏品、觀看了舞臺上私夥局演出的《佘賽花》,並與臺下觀眾親切交談。

有幾處細節令馬楠印象非常深刻。在博物館入口處附近,總書記專門繞道走到結著果的芭蕉樹前,說中國有一句古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很有情調。在“五大名伶”展板前,總書記對薛覺先、馬師曾、紅線女等粵劇表演藝術家特別注目。

在舞臺前,總書記向馬楠詳細瞭解粵劇的發展與傳承。“總書記如此關心粵劇的傳承和發展,讓我們深受鼓舞。”

回访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的人员,他们说:“总书记来永庆坊,我们深受鼓舞”

受訪者心聲

■危偉漢(廣州市荔灣區委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到永慶坊視察,當地的幹部群眾深受鼓舞。在視察和指導過程中,總書記非常關心老城區的活化改造,非常關心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傳統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和弘揚。他的指導是對我們工作的巨大鼓舞。接下來,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在城市更新改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為群眾辦實事上有更多的舉措,讓群眾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張民輝(廣州牙雕國家級傳承人):我們的“象牙雕刻”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曾經遇到過傳承危機。然而,傳承千年牙雕技藝的歷史責任我們必須承擔。總書記深入基層,瞭解、關心我們工藝美術的發展狀況,我們的努力得到他的首肯,讓我們倍感溫暖。

■馬楠(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總書記的知識很淵博,特別平易近人,非常關注、關心粵劇事業的傳承、保護和發展以及粵劇與其他劇種之間的互鑑互通。他對粵劇文化的瞭解、熟悉和關切程度之深,讓我們感受到他是非常希望粵劇人能把粵劇這個文化遺產好好地保護起來、傳承下去,展示給世界觀眾看。我們不光是通過舞臺藝術表演的形式,還要通過博物館藏品、展品展覽的方式,講好它們背後的故事,把粵劇文化傳播給大家,讓大家更好地瞭解粵劇和粵劇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