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1980年,有兩部重量級電視劇橫空出世。

一部是3月份在香港無線臺播出的,電視史上的經典之作——《上海灘》。這部劇集不僅千古留名轟動一時,更加成就了發哥周潤發的地位。發哥的許文強與趙雅芝的馮程程更成為了代表,觀眾心目中的樣子,正如他們所演。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而另一部神作則是於同年9月在麗的電視臺(後來的亞洲電視)播出,以破天荒之勢把無線打得落花流水,逼得無線腰斬正在播映中的《輪流轉》,成為了亞視光輝歲月中標誌性的一章。

而這部劇集,就是造成萬人空巷的——

《大地恩情》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01

令到我們編輯部記起這部劇集,是當年被譽為“邵氏最能掙錢”的男演員,但在不久前離世的嶽華。他在劇中飾演劇中老實顧家的六斤哥——“楊六斤”一角。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大地恩情》劇集截圖

這部全長70集的《大地恩情》,全劇分為《家在珠江》、《古都驚雷》、《金山夢》三部播放。

故事以清末民初廣東省香山縣(現今的中山市)為背景,以楊家的困苦生活,農民的艱苦歲月,以及後來被“賣豬仔”到金山的楊九斤的故事,其中穿插了黃花崗之役、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五四運動等著名近代歷史事件。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而這部劇的過人之處,不僅僅是因為它反映了當時底層人民的生活,遊子們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時代、環境之下的用心刻畫。

更是因為它塑造了這些演員們栩栩如生的鮮明性格,它造就的,遠遠不止嶽華以及當年陣容強大的演員,更是成就了亞洲電視臺歷史佳話。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圖片來自《明報》

至今依然為人熟知,便可以知道它的魅力之處。

它的成功,令到鄉土片成為了一種風氣,直接影響了之後眾多電視劇。

《再見豔陽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再到後來的《情濃大地》,只要一提到鄉土電視劇,都會令人想起《大地恩情》的影子,後來無線電視臺更是推出了《茶是故鄉濃》《酒是故鄉醇》,足以證明《大地恩情》影響之大。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情濃大地》劇照

當年還是懵懂期的編輯們,依稀記得陪奶奶和媽媽看這個劇的場景,而其中更是有不少劇情,直擊人心……

更是有不少或發人深思,或有趣的故事,甚至被民間堪稱為一部關於廣東人的近代史的劇集。

02

《大地恩情》可謂眾星雲集,劉志榮、餘安安、潘志文、董驃、鮑起靜、嶽華、劉松仁、米雪,塑造出的人物個個性格分明。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正義聰明的九斤、憨厚老實的農民六斤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愚忠清朝、迂腐守舊的地主容鶴齡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自私虛偽、貪圖小利的教書先生孫學齋和神婆

當年看過劇集的70、80後,都會對裡面的情節對白如數家珍:

九斤向地主交租時費盡心思“呃稱”,只為省下一蘿谷;四姑拜神唔見雞,求雨結果求成水災;新郎哥,娶老婆,六斤哥,笑呵呵;目不識丁的金伯講出“有麥皮就有道理,冇麥皮就冇道理”,用14個字反駁到神父口啞啞。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作為一部幾十年前拍的、以廣東近代農村為背景的電視劇,《大地恩情》畫面製作肯定無法與現在的電視劇相提並論,但勝在拍得非常“真實”!

很多細節都非常有真實感:有些農民走路不穿鞋;農民面對地主都會膽怯低頭,縮手縮腳;去地主家幹活,為了省錢一直吃飯吃到吃不下才回家;家裡買了頭牛都要戴著紅花向全村炫耀。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還有神婆拜神、神父傳教、剪辮、搶地主、逃難過澳門等,這些風土人情很難再在現在的電視劇看到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大地恩情》中看到一個還原度非常高的近代廣東

作為革命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我們印象中的廣東是開放創新、敢為人先,但真實的廣東應該如戲中展現的那樣——新與舊碰撞、古與今衝突。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新一代人(他們很多現在是我們祖輩)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想要反抗封建迂腐、掙脫命運;但老一代人只想維持原有的秩序,延續祖宗留下的規矩,兩者不斷爭執衝突。

有人為一己私利壓迫同胞;有人為崇高理想不惜離開家人甚至獻出生命;有人一生安分守己卻最後要賣女還債;亦有人因時代大潮而勇敢反抗自己的命運。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就像第三部《金山夢》是我們不能忘記的祖輩在國外打拼的血汗史,當年不少廣東的年輕農民為賺錢養家,自願或非自願被賣豬仔到金山。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當時的“豬仔”即使熬過幾個月暗無天日的船艙活到“金山”,等待他們的還是日以繼夜、牛馬不如的“孤哩”生活,人到異鄉賤如泥,但他們只能為了遠在大洋另一端的親人咬牙堅持。

03

時隔數十年,當年參演《大地恩情》的劉志榮、董驃、王偉、吳回、良鳴、張瑛等等演員都相繼離世。

很多演員也從亞洲電視臺“跳槽”到無線電視臺,甚至很多已經息影了。2016年,亞視也因為沒能續牌而宣告“執笠”。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亞視最後的節目

可能很多人都忘記劇中的劇情,但我相信,那首充滿嶺南味道的主題曲,一直是不少人心中最遙遠的記憶:

《大地恩情》

演唱:關正傑

河水彎又彎 冷然說憂患

別我鄉里時 眼淚一串溼衣衫

人於天地中 似螻蟻千萬

獨我苦笑離群 當日抑憤憂心間

若有輕舟強渡 有朝必定再返

水漲水退 難免起落數番

大地倚在河畔 水聲輕說變幻

夢裡依稀滿地青翠 但我發上已斑斑

電視劇的同名主題曲,成為了永恆的經典,而張學友更是因為演繹了這一首歌而出道,所以導致有不少人因為這首歌的原唱是張學友,但事實上,這首歌的原唱者是關正傑。

正如這首歌所唱一樣:若有輕舟強渡,有朝必定再返……夢裡依稀滿地青翠,但我發上已斑斑。

那些曾經漂洋過海打工或被“賣豬仔”的華人,一定也想念家鄉的方向,渴望著與家人團聚,正如劇集完結時所說的一句話:有地就有希望。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每個人不過是變幻時代中的一粒沙,面對艱難生活不斷掙扎求存,但我們依舊熱愛這片鄉土,因為這裡承載了我們的家鄉情結,也是我們終生的寄託。

這部橫跨十數年,展示時代變遷的劇集,為什麼能成為一部流傳千古的好劇集?

我想答案正如這位豆瓣網友所說的一樣:

這部38年前的電視劇,藏著一部廣東近代史

有線電視臺的經典何止這一部劇呢!

各位自己友,

劇中的哪個場景或角色令你印象深刻?

你們還記得哪些萬人空巷的經典劇集?

快來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