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圓了羣衆安居夢

顏石敦 劉從武 姚錚錚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1000多年前偉大詩人杜甫的夢想。

如今,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關懷下,詩人杜甫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眾多貧困群眾先後住上了結實的房子。

地處羅霄山脈的宜章縣周邊山區地脊人窮,居住在危房及山高路陡、易澇易旱惡劣環境的群眾不少。據介紹,“十三五”期間,該縣計劃易地扶貧搬遷1321戶4797人,農村危房改造1.6萬戶。

2016年來,該縣整合扶貧資金,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惡劣環境的群眾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同時,對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的農村群眾進行危房改造。

宜章精準核實易地扶貧搬遷及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做到“應搬盡搬,應改盡改”。縣有關部門加快手續辦理,加強資金統籌和房屋質量安全監管。

經過數年奮戰,宜章交出了一份令群眾滿意的答卷。據瞭解,截至目前,全縣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2.8億餘元,搬遷1297戶4731人;投入4.4億餘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318戶。

9月上旬,我們先後走訪了宜章玉溪鎮五都嶺村、黃沙鎮曉夏街、漿水鄉水口村等6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印象是簡樸而實用。

走進位於龍鳳塘水庫的五都嶺村集中安置點,一棟棟居民樓頗富湘南民居特色,地面乾淨整潔,水、電、路及文化娛樂配套設施齊全。該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於去年底投入使用,安置貧困群眾136戶417人。

好客的村民吳建華拉著我們的手,參觀了他的新家。“二室一廳, 50平方米,寬敞、明亮。”吳建華身體不好,弟弟癱瘓在床。此前,兄弟倆住在半山腰上,只有一間房。搬下山後,吳建華的居住條件大為改善,新家旁邊有學校、衛生室,離市場也不遠。但他還是有點不高興:“沒有菜園,蔥、蒜等樣樣要買。”五都嶺村黨支部書記曾秋衛知道後,立即與班子成員商量,拿出對策:把村裡的8畝集體土地免費給安置群眾種菜。

為進一步改善吳建華兄弟倆的生活,曾秋衛安排吳建華打掃安置點的環境衛生,每月又多了800元的收入。

“搬得出,還須穩得住、能致富。”曾秋衛告訴我們,村裡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油茶、臍橙等產業,吸納扶貧信貸資金。貧困群眾把扶貧貸款投入到合作社,年底有分紅,還可到合作社務工,每天工資80元。

目前,五都嶺村還引進了兩家企業,縣人社部門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培訓,然後再輸送到企業工作,月均工資2000元以上。

農村危舊房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是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改變農村環境面貌、推動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宜章把這項民生工程當作民心工程來做,讓眾多貧困群眾圓了安居夢。

“搭幫黨的政策好,我家住上了新居,終於過上安穩日子了。”黃沙鎮曉夏街村村民劉遠初是低保殘疾戶,生活貧困沒錢建房。

談起原來的房子,劉遠初感慨萬千:“以前住在破瓦房裡,漏雨、寒冷、不安全,連糧食都沒處堆放。”

經縣相關部門的同志現場核實,劉遠初獲得了3.5萬元危改補助資金,建好了一棟磚混結構的新房。

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宜章久久為功。今年,該縣將搬遷24戶66人,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92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