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京,長沙,接連調整政策,環京區域何時跟進,有跡可循

今天廣州“2018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會議”上傳來重磅消息,一下子就引爆了朋友圈,

廣州增城、花都、南沙取消限價政策。

廣州,北京,長沙,接連調整政策,環京區域何時跟進,有跡可循

據說此次傳聞並不是空穴來風!有業內人士表示,早上公司領導去開會傳來消息也是說備案價放開了。

廣州,北京,長沙,接連調整政策,環京區域何時跟進,有跡可循

無獨有偶,先是北京取消限價,接著濟南取消限購,然後昨天長沙取消限購!接下來會是什麼?取消限購,意料之中,一連串的限購政策毫無經濟規律,自然長久不了。

年初,挺不住的城市還只是通過引進人才來變相取消,比如青島,租房即可落戶,變相擴大了可買房的群體,被外界解讀為“曲線救市的大招”,通過人才政策為房地產調控打開了一扇窗戶。

有部分城市人口引進的門檻過低,很大程度上不是為了吸引人才,而是為了吸引購房者。對於市場來說,容易引起非理性的判斷。地方的人才政策不應該和房地產限購掛鉤,對於真正的人才更應該提供直接的居住房源,單純的將人才推向市場也容易帶來房地產市場的不穩定。不能根據當前樓市調控效果顯現就判斷調控將很快放鬆。

在過去幾年中,房價飆漲已經讓房地產泡沫事實上已成為巨大的“灰犀牛”,越來越貴的房子“綁架”了大部分家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漲幅趕不上房價。其實,可以看出,政策有所變化的均非一線城市,而北京以及環京的限購政策依舊沒有變化,但卻已經出現鬆綁跡象。

比如在去年年末,傳北京社保將納入北三縣限購資格,雖已經被闢謠。但卻依然有跡可尋,本輪調控主基調總體思路是因城施策、分類調控。近期多地出臺的舉措不過是在響應中央提出的“差別化調控”和“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進而使調控更加精準有效。

重點在於差別化調控,也就是說因地調控,目前環京圈的調控政策是否符合環京多城的城市狀況,想必不用小編說,各位網友也都明白。期盼樓市回暖的人絕不僅僅只是炒房者。就燕郊的去年和今年相比,街上的人越來越少,兩側的底商越來越多貼著“轉讓”,就連小編家樓下的早餐鋪都從四家關停只剩了一家,大大降低了小編的早餐選擇性

限購讓環京廊坊區域陷入死循環

隨著樓市的冰封,廊坊區域其他的產業也受之影響不小。這是一個死循環,市場不好,收入來源減少,消費變低,市場不好。。。。

因為廊坊區域的剛需絕不僅僅是本地人。限購政策讓很多投資客陷入了困境,但同時也一刀切了很多剛需。比如燕郊的驚人發展讓很多人忘記了這只是個小鎮。

一般來講,鎮級別的地所擁有的人口十萬已經是相當高的數量,而燕郊,不完全數據統計,除了那十萬土生土長的燕郊人,還有百萬人定居在這,有家庭有生活有工作。 就拿那三十萬每天進京上班的“北漂”們來講,他們會有三河的社保嗎?但他們需要在這有套房子嗎?答案是沒有,但十分需要。對於大部分住在北三縣的北漂族來講在北京買套房子大概需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北三縣則是他們離夢想最近的選擇。

如果北京社保在環京廊坊區域可購房,並不失為一個精準有效的調控措施,目前京津冀一體化正在飛速發展,如果這項政策落地,那麼將會解決大部分“北漂”的購房需求。對於北京疏解部分人口也有著重要意義,這毋庸置疑。

但現在廊坊區域已經到達了迎接這群“新北漂”的合適時機了嗎?所有人都關心的交通、醫療、教育等等一切方面,需要完善的空間都非常巨大。基本上可以說除了房價以外,北三縣的各項發展均處於一個鎮的水平,那麼如何承接來自首都的人口呢,他們又如何願意來呢?

小編認為,環京各地的區域價值擺著這裡,就請給它們一點時間,必定會成為中國甚至世界側目的耀眼新星,“世界級城市群”絕不是說說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