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如同一張白紙,而後就一直被親人、友人、世人所描所繪,總想繪出一幅藍圖;人之初,也如同初生牛犢,不知水有深淺清濁,總是被世俗帶到溝裡,過後才慢慢明白,世俗如同染缸,當走到生命盡頭方大徹大悟。因此“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從善而來,從善而終,那麼這個中間過程為何就有了不善?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因為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故而形成了世俗的特殊標籤,世上千人千面,千般人有千般心,自古有之,沒有惡,何來善?人有名就是揚善除惡之名。何為善?佛說: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孔子說:美即善,盡美矣未必盡善也;老子說:上善若水;耶穌說:除了神以外,沒有一位世人是良善的。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我敢說“善”一點也不深奧,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就是踐行禮、義、廉、恥,善就是理解和包容,前面道路有危險我警告後人免遭危難就是善;上公交車不擠進擠出,給需要的人讓個座就是善;在火車上不霸佔別人座位、講究秩序,這就是善;在別人危急之時,力所能及的伸出援助之手就是善;見到別人不善時敢於正色厲聲就是大善,善就是如此簡單而已。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中華美德,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古有二十四孝,雖是傳說,卻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人非犬馬,理應盡孝以謝養育之恩,人不孝固為大不善,孝心是善心善念的基礎。因此,善包括了人倫常理,善包括了中華美德,發自內心的善就如同一顆種子,伴隨你在生命中處處開出幸運之花,結出幸福之果。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一個成年人修身安命必須明白的道理,就是崇尚和發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做為一個時代新人,不斷使自己品德人格完善。儒家文化裡,這種美德就是完善的美,這種完善的美就是善,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實善也就是高尚的品德。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難免會遇到“來者不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大量的善與惡總是綜錯複雜、縱橫交織,令人眼花繚亂,擾人心緒。生活本以揚善除惡為美德,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人人當從善如流,疾惡如仇。不善者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孟子》有云:“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劉備告誡其兒子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小人以小善為而無益,故而不為。以小惡為無傷,故而為之,積惡不可掩,罪大不可解。這句話傳頌至今,已是千年古訓,何不是做人做事,修德立業的戒律?善無大小都是善,惡無大小皆為惡,一個祝福、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聲謝謝,雖微不足道,但是一種善行,卻很溫暖。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善行緣於善心,有著善的心靈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純甘甜,發自內心的善才會有善行善舉,唯善之心,處處歡聲笑語,處處和氣生財;與人為善,己亦為善;與人有路,己路更寬。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就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就是一席永恆的筵席,就是被人尊重的資本。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善並非高深的學問,而是實際的行為,善就在言談眉宇之中、舉手投足之間、幫人於危難之時,善惡沒有地位、貴賤之分。善是美德之源,善是為人的準則,善是養生的滋補品。孔子有云:“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這便是藏善於心,善行天下,則功德自滿,不必假善,不隱大惡。善心善言,千里之外也有所聞,言行不善就如同火車霸座之輩,名敗四海。

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可積德,唯善唯德可載物

此生以善為美,以善養德,人善人欺天不欺,善心善行就是積德,唯善唯德,方可載物。人生追求財富,小富在於勤,大富在於德,德不配位,權也是空,財也是空,有財無德,便是不義之財,傷人傷己,禍及子孫。為人當擇善友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人而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