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三句話,改變春秋大格局

某年,齊國突然要進攻魯國。

那時沒有聯合國安理會,發動戰爭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只看實力。齊是有核國家,魯是破落貴族。按照霸權主義的邏輯,當然打你沒商量。

魯國眼看小命不保。

一個人,三句話,改變春秋大格局

孔子就急了,他對學生們說:魯國是父母之邦,你們應該挺身而出吧?

學生們紛紛報名,孔子選了子貢。

為什麼選子貢呢?因為子貢是個商人,頭腦靈光,能說會道。

有詩為證:

黃金爵,白玉帶

孔門有個高富帥

點子多,腦子快

有房有車有WiFi

問題是,子貢行嗎?

一個人,三句話,改變春秋大格局

當然。

齊國的執政者,叫田常。

田常不是國君,只是大夫。

一個人,三句話,改變春秋大格局

但,大權在握。

所以,其他貴族都心懷不滿。

田常打算對魯國發動戰爭,便正是為了轉移視線,轉嫁危機,以此樹立自己的威望。

子貢看準了這一點,到了齊國便對田常說:大人伐魯,恐怕是不對的。

田常:為什麼?

子貢:魯這個國家,城牆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愚蠢不仁,大臣虛偽無能,軍隊民眾都厭惡戰爭。這樣的邦國,怎麼能跟他打仗?

田常:那你說打誰?

子貢:吳國呀!吳國的城牆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盔甲既堅固又新式,軍隊既英勇善戰又鬥志昂揚,指揮官更是天下無敵,隨時準備痛擊來犯之敵。這個邦國強大,很容易打。

田常一聽,鼻子都快氣歪了。明明容易攻打的不讓我去,打不下來的卻慫恿我上,這出的是什麼餿主意?耍我嗎?當我弱智呀?

子貢:這是為大人您著想呀!

田常:什麼意思?

子貢:魯國弱小,確實一攻就破,但那功勞還有戰利品,會是您一個人的嗎?不會吧?結果怎麼樣呢?自己沒多少好處,對手倒強大了。

田常:但是打吳國,肯定打不贏。

子貢:沒錯。不過這樣一來,大人競爭對手的力量也就削弱了,您在齊國可以穩當老大。所以說,憂患在外就打弱國,在內就打強國。打吳國對齊國未必有利,對大人您卻是最合適的。

田常:道理是這樣,可惜師出無名。

子貢:讓吳王先動手不就行了?

於是,子貢又從齊國跑到吳國,慫恿吳王夫差出兵救魯,與齊國決一雌雄。

一個人,三句話,改變春秋大格局

那麼吳王夫差會聽從子貢的說辭嗎?下節告訴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