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之前看《澳門風雲2》,裡面有個拉菲的段子真的是萌的我不能自已:發哥在生自己徒弟的氣,於是老友勸他,“哎,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開了一瓶拉菲。”發哥鳥都沒鳥繼續罵徒弟,想來對拉菲已經是不感冒了,結果老友又補充了一句,“不知道為什麼開的是82年的。”結果發哥就突然對這瓶酒有興趣了。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雖然這是一個相當誇張的表現手法,但是我還是很鍾愛這個梗,一如港片對“82年的拉菲”這個的鐘愛。

我對葡萄酒最初的理解可能就是出自於某次港片中那一句拽拽的“給我來瓶82年的拉菲”,於是覺得這東西高大上得不可思議,大概是彷如仙丹聖水一樣的存在。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梗呢?

這個就要從葡萄酒的年份開始說起。對很多人來說年份是酒標上唯一不用學習就能看懂的地方,知名酒莊加上優質年份,粗淺的判斷一瓶葡萄酒的好壞簡直so easy!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殊不知就是有那麼一些“奇葩”葡萄酒走的不是那種大眾路線,酒標上連個年份信息都沒有,或者說表示年份的數字稀奇又古怪,這還讓人怎麼分辨呢?而小鹿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那些葡萄酒酒標上年份的秘密。

關於葡萄酒年份的規定

酒瓶上標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採摘的年份,而不是釀酒的年份也非罐裝或出廠年份。如葡萄的採摘是2014年,罐裝在2015年,出廠時間卻是2016,那酒標上的年份仍是2014。

為什麼要標註這個年份呢?這是因為葡萄酒是一樣農產品,農產品大多都是屬於靠天吃飯的類型,年份好,葡萄才能成熟得好,於是釀出來的酒品質才會好。而年份不好,葡萄的成熟度不高,釀出來的酒品質也就沒有那麼好。

那照這麼說酒標上就直接寫釀造年份就好了呀,但是標註酒標年份也是有著嚴格規定的。

如果一瓶葡萄酒要在酒標上標註年份,那麼按照當地法律的差異規定:有的舊世界國家對年份葡萄酒非常嚴格,要100%使用該年份的釀製葡萄才可稱為年份酒。有的國家的執行標準沒那麼嚴格,但常用的標準是不少於85%的比例。

有的品牌為了保持每年出產的葡萄酒風格的一致性,會將幾個年份進行調配,顯然就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了。因此,如果一瓶葡萄酒酒標上沒有年份標註,那就證明它是採用多個年分混釀,並非單一年份的產物。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不標註年份的葡萄酒

最廉價的餐酒

最廉價的餐酒大多數由部分新年份和過往幾個老年的葡萄酒隨意混合而成,喝起來的口感比較單薄,酒精度偏低,11度多點,會有點清香,但是愉悅性很少,大部分還會有不自然的燒焦味、香精味橡木粉味等等,大多數回味偏苦。

你們會問,為什麼要混老年分呢?

因為賣不出去啊!所以新年份好一點的酒都做高一點的等級去了,剩下的混點往年賣不出去的老酒便宜傾銷。

這類葡萄酒幾乎都是收購的散裝酒直接灌瓶,酒標風格一般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可讀信息不多,總之看起來就是花瓶感十足甚至有點浮誇,沒啥內涵。這類型的酒真的被叫爛酒,沒毛病!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起泡酒

起泡酒由於特殊的釀造工藝,很多都需要二次發酵在瓶中形成氣泡,再加上很多廠家可以追求本身的風格和固定的味道。

所以在基酒的調配時就會動用多個年份去平衡味道和維持固定的風格,這點尤其在香檳產區更為盛行。因此無年份起泡酒“NV”佔據了起泡酒大部分江山。

不過跟其他種類的葡萄酒一樣,雖然無年份的香檳已經不便宜了,但如果是單一年份香檳的話,當然會比同酒莊的“NV”版更貴,在同等條件下,有標年份的氣泡酒自然會更加稀有,價格和質量也更高。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加強型葡萄酒

加強型葡萄酒絕對是葡萄酒界的另類之作,由於他的製作方法過程中是加了高度數的葡萄烈酒,致使成品酒精度比較高,陳年能力也很強,因此常常是多個年份混合而成的,令最終產品兼具多個年份的風格。

和香檳一樣,加強酒也有單一的年份酒款。但是和香檳不一樣的是,跟加強酒的價格掛鉤更多的是陳年時間長短問題。比如一款無年份波特,但是基酒平均年齡超過30年,也比2008年的同酒莊年份波特要貴。基本可以說,高質量的加強酒是越老越值錢。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一些特立獨行的無年份乾紅

雖然我們說一般無年份的乾紅都是最最便宜的爛酒,但是葡萄酒的世界永遠不缺乏創新和特立獨行的事例。有些酒莊往往最貴的酒款才會搞無年份的混釀,讓人為之驚歎。

比如在國內無人不曉的奔富,2017年發佈一款最新的奢侈級葡萄酒——G3 Grange,全球限量僅1200瓶,零售價更是高達3000澳元(約1.56萬元人民幣)!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這款G3 Grange讓許多人大感意外,因為該酒並不是單一年份葡萄酒,而是以2008、2012和2014三個年份的葛蘭許(Grange)葡萄酒混合在一起,然後在橡木桶中熟成,最後才進行裝瓶。

此外比較熟為人知的例子,還有西班牙國寶級的名酒Vega Sicilia Unico Reserva Especial,該酒以3個不同年份的VegaSicilia Unico釀成,售價接近萬元RMB,具有非同尋常的陳年能力。

在中國,可能是年份收成差異太大的原因,也有很多酒莊喜歡將自家的頂級版做成無年份混釀。比如樓蘭酒莊大古堡紀念款,又比如2015年賀蘭晴雪酒莊十週年紀念時,釀酒師李德美調配了一款“無年份超級加貝蘭”,採用2005到2014十個年份中的五個年份,以不同比例調配而成。不過這些酒款貌似紀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也售價不菲。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酒標上的一些疑似年份數字

除了無年份和年份酒,我們實際上在市面還能見到不少酒標上打著各種數字的酒款。

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用某個年份來代替品牌和商標;一類是表示瓶中的酒最老的年份來自何時;一類是表示酒液裝瓶時陳年時間的長短。

用年份代替商標

毫不客氣的說,如此不負責任用年份來作為商標的酒款真的好不到哪裡去。比如我們國產酒華夏九二、長城九五等,並非92、95年釀造的酒,酒標上的數字只是一種符號,僅代表這個系列的酒而已。還有很多貼牌的餐酒,動不動標個1880、1928之類的數字,酒標嶄新的一塌糊塗,真的當消費者弱智啊!

表示最老年份

點在西班牙PX雪莉酒中最為常見。由於西班牙雪莉酒特殊的Solera系統,致使大部分酒莊都會保留有最老年分的酒桶(經過常年Solera系統的添桶補液),因此很多西班牙的雪莉酒特別是PX雪莉都會在酒標上體現最老的年份。

表示酒液陳年的平均年份

由於很多加強酒都是多年分混釀,而且陳年時間都比較長,特別是茶色波特,一般都用很多老年分基酒調配而成。比如茶色 10 年/ 20 年/ 30 年/ 40 年波特(Tawny 10 / 20 / 30 / 40 years old Port),10、20、30 和 40 這些年份是指釀造陳年茶色波特的基酒的平均年齡。

為什麼有的葡萄酒酒標上不寫年份?這些葡萄酒到底有哪些貓膩?

年份到底重要嗎?

對於舊世界的國家,特別是波爾多這種靠天吃飯的地方,年份當然是重要的,就好像82年之所以備受推崇,就是因為那是50年中難得的好年份。

當然,現在法國人也都學壞了,你問他們今年年份怎麼樣,他們會跟你說,今年是個好年份,哦,去年?去年也是個好年份……前年?前年是個十年不遇的好年份!大前年是麼?大年前是百年不遇的好年份!

小鹿覺得,實際上對於日常飲酒的我們而言,年份的重要性又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嚴重,有些年份不是自然的好年份,但卻是釀酒師的秀場,用人力去補足天地的缺失,這種天地人的結合也有種別樣的魅力。

鹿聽知味:luutiio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