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僧傳——普聞

神僧傳——普聞

釋普聞,是唐僖宗的第三個兒子。生下來就吉祥,眉目風骨清純如畫,天性不沾葷,僖宗很鍾愛他,但他沒有經營世俗的興趣,僖宗千方百計的薰陶感染他但始終不能挽回。中和元年天下大亂,僖宗逃到蜀地,親王宗室都跑了,普聞斷髮出家隨意閒遊去拜見石霜慶諸。慶諸對他驚歎說:“你是乘願力再來卻生在帝王家,脫身出來跟我是火中蓮花啊(比喻少有)。”普聞夜裡到慶諸房間問祖師的故事,慶諸說:“等到山點頭,就對你說。”普聞因此契悟了。依止慶諸幾年,才請求周遊名山(訪問各處大德),慶諸說:“逢幹即止。遇陳便住。”於是出外遠遊。經過昭武山到大幹山,遙望那山巔繁茂深秀,問當地父老鄉親:“那裡有人住嗎?”老人說:“有一個叫陳嗣的,在那裡隱居很久了。”普聞這才想起師父慶諸的話,就撥草上山。陳嗣一見普聞就分出地方讓他一起住,普聞然後向陳嗣要菜種子一斗斛,陳嗣說:“哪有鬥斛?”給他一大把,普聞就到山裡開墾耕種。後來谷口外的人相互傳說:“先前的僧人進山到現在不出來,一定是被老虎吃了。”前往探視發現茅廬一所,有幾個幫工的人聽從普聞使喚,而山嶺上的菜已經變青了,原來種菜的,是山神在出力,幫工的是老虎啊。陳嗣覺得普聞勝過自己於是說:“我住在這裡常常苦惱惡獸毒蟲太多,您來以後都消失了,您的道德不是我能達到的,我種下的緣屬於您的嗎?”很快普聞的德行就傳播聞名了,信眾都來雲集,遂後建成了大叢林寺院。忽然有老人來跪請說:“我是龍。家在這山上,行雨不稱職,被上天責罰應當死罪,願您救護我。”普聞說:“你得罪上天我怎麼能救護呢?不過你換個形象來吧。”老人瞬間化為小蛇,普聞用錫杖引它進入淨瓶。良久風雷圍繞坐榻,地動山搖,普聞安坐到天亮。這時天空晴朗,蛇從瓶中出來,片刻又化為老人形象表示感謝說:“若不是借師父的法力,那我就血肉髒汙這地方了。沒有什麼報答大德,山中沒有水怎麼能安定眾人,就用水維護師父的道場吧。”當即在山谷盡頭刮成石洞泉水湧出,開始涓涓細流,最後闊大,就成了一個湖,現今在半山的名叫龍湖,就是這麼來的。寒冬不結冰大旱不幹枯,流向四方灌溉田地幾百頃,當地人因為它的神奇建祠堂在上面,年年按時祭祀。現今上元節(正月十五)是普聞的誕辰,龍必定來朝拜感謝,有祥雲瑞氣的感應。寺院右邊十五里遠處有隋朝義寧的歐陽太守廟,就是今天的福善王,廟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廟裡的神極為靈驗,對當地有禍福影響,民眾敬畏祭祀天天不斷,普聞見了很憐憫。一天柱杖到祠堂,說偈講法,又與神約定說:“能吃素不殺生才可以做鄰居。”當晚父老鄉親夢到神說:“我如今受禪師的戒不再吃肉食,祭祀我就像比丘的飯就可以了。”祭祀改肉食為素食,至今在還遵守,神與人相互心安。神顯靈異,護持這山,有人說:“普聞師曾經與神比試過法力。廟旁邊有大松樹參天,普聞抬手拉下樹幹掃地三圈,而神才掃二圈,於是神屈服了。”一天普聞召集徒眾說:“我要走了,寺院的事務交給聰教二弟子。”並說偈語:“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以君。我斂目時齊聽取。”全寺眾人悲痛,堅持請求普聞為佛法留下來住世。普聞說:“你們難道不知道達磨祖師穿一隻鞋西歸、普化禪師圓寂時全身脫去不見屍首的意義嗎?怎麼用來去生滅看待我啊?”然後跨著老虎,凌晨時分到達信州應邀受齋供,到那裡的僧房受供後向主人再要一份給老虎,主人認為普聞是一個人獨行不同意再給,普聞於是要水一杯,含口水噴到手杖上,手杖化為老虎,普聞跨上去走了。到了開元寺,龍湖寺的僧人追來,普聞說:“我不再回山了,已經有聰禪師住持了。”所以龍湖寺沒有開山祖師的塔,只有跨虎庵,作為古今的證明。又有普聞禪師照水自畫的寫真像,至今還在,朝廷封賜名號圓覺禪師,凡是有人祈禱,感應如回聲一樣靈。而寺院前有普聞種的杉樹,至今有時生出異常的花。

神僧傳——普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