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前幾日,車行哥曾分析了近幾個月來在華市場的各個知名車企的銷售表現,在九月份車市大滑坡、SUV銷量增幅不及轎車等等大前提下,大部分車企進入低谷期已成了不可扭轉的態勢。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寶馬增持華晨寶馬的合資股份,更是讓人們感覺到了――

一場中國車市的血雨腥風即將來臨。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而就在這兩天,一則頗具深意的消息讓車行哥感到錯愕――一位來自長安福特的業內人士向某知名汽車媒體透露,美國福特公司正有計劃準備增持長安福特的股份,並且雙方已經開始了對話。而在以往,這種看似小道消息的言論,根本不會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對於在目前正經歷動盪與調整的中國車市而言,這則消息所帶來的衝擊力卻相當大。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曾有媒體公開採訪過長安福特的高層管理人員,並著重就寶馬增持股份的問題進行詢問,想知道福特集團是否對長安福特也有類似的計劃。而針對此問題,長安福特的美方高管就表示,“一切正常,(寶馬增持)在目前並沒有產生影響。”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福特自相矛盾的兩種說法顯然有些打臉,福特公司究竟有沒有計劃增持長安福特股份?再聯繫到福特車型目前的頹勢,到底是其車型真的表現不佳還是福特公司刻意為之?福特公司的種種作為背後,又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心機?車行哥大膽猜測,長安和福特之間的撕逼才剛剛開始。

▍增長乏力的福特真的廢了?

最近兩年,長安福特的各個車型的銷量都非常低迷,不管是其SUV產品線還是其轎車陣營,用全線潰敗來形容毫不過分。長福不僅無法和眾多合資品牌一較長短,就連部分自主品牌的銷量都沒有追上。即便中國的車市正在經歷一次震盪,但中國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國,作為國際領先首屈一指的製造商福特,在中國糟糕的表現實在不忍直視。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福特在中國市場的不景氣,除了脫不開自身品控的關係,更是因為福特在華銷售的車型都過於老舊,和其他合資車型每一到兩年一改款,每四到五年一換代的頻率相比,福特車型的更新頻率實在太慢。買不到新車,也就罷了,和同級別車型相比只高不低的售價,也給了消費者選擇其他車型的充足理由。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但與此同時,福特汽車在海外的表現還算過得去,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也明顯高於國內市場。與此同時,自去年開始,福特汽車海外車型的可靠性也大幅提升,典型的雙重標準不免讓人生疑――福特是不是已經放棄了佔其銷售額15%的中國市場?如果在以往,我們就可能認為福特真的已經放棄了中國市場,但如今,

結合福特想要增持長福股份的消息,車行哥認為,這很有可能是福特的一種套路。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首先,福特公司不可能不知道長安福特目前在售車型普遍老舊的問題,公然向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投放老舊車款,明顯不是世界一流公司能做出來的事情;

第二,福特借用江鈴福特旗下的馭勝S350做藍本,推出了江鈴福特領界,頗有幾分告訴長安“我可以繞開你發佈新車”的意味;第三,福特已經和眾泰簽訂了合作協議,組建福特與眾泰的合資品牌,並針對中國市場生產銷售新能源車型。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以上三點,綜合起來看後,我們所能得到的結論也許會更精準――長安福特目前面臨的種種困境,福特公司不僅知道,而且更像是刻意為之。目的卻只有一個,利用福特自身掌握的車型及技術優勢向長安汽車方面施壓,“你不讓股,我就拒絕向你提供新車!你不想讓我多賺錢?那我就讓你以後一分錢也賺不到!”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所以車行哥覺得,長安福特不是真的廢了,其目前的表現也不是長安汽車本身可以掌控的。長福想要恢復正增長,需要雙方共同發力。俗話說得好,你永遠叫不醒一個假寐的人。長安福特目前的表現,應該都在福特公司的意料之中,而想讓長安福特重回巔峰?條件也許只有兩個:不是長安方面忍痛割愛,就是福特方面做出讓步。

福特增持之願可以成真嗎?

前有股比放開的政策,後有寶馬增持事件,從這一切來看,福特增持貌似應該也見怪不怪。但車行哥認為華晨寶馬和長安福特根本沒有可比性!首先,相比於寶馬集團,福特公司的技術儲備和財力顯然不足夠硬氣,招牌的含金量遠遠比不上寶馬;此外,相比華晨集團,長安更是全方面超出一大頭。從技術實力到資金實力,從品牌影響力再到自主車型的競爭力,長安比華晨都硬氣得多。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因此,可以預見,在未來如果福特方面真的與長安進行談判,其難度只會比華晨寶馬高,即便長安做出讓步,可以鬆口的條件也絕對不會和華晨一樣割地又賠款。福特當然也清楚為了增持而和長安談判的難度有多大。是不是這樣一來福特就會主動放棄呢?答案當然是不。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從近年來長安福特為長安集團所貢獻的利潤佔比來看,即便是在2018年上半年也佔到了50%以上,可以這樣說――長安福特一直都是長安汽車最主要的利潤增長點,即便從2012年開始,長安福特在長安集團中的利潤佔比逐年降低,但它仍然是長安汽車不可拋棄的重要部分。要知道長安汽車除了長福以外,還有數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而這些品牌所獲利潤的佔比之和,竟然不給長安福特一家貢獻之大。長安福特對長安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所以說,對長安福特非常倚重的長安集團,也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樣足夠硬氣。按照目前長安福特所貢獻的利潤佔比正逐年減少的趨勢來看,如果在未來幾年之後長安和福特進行談判,長安汽車方面的話語權和主動性將會大大加強。但是在現在,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能看到――來自福特的威脅非常大!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總的來看,福特方面必定會用前文中車行哥提到的三個手段來威脅長安,而長安為了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會見招拆招寸土不讓。最後究竟是哪方讓步目前還是未知數。此前就有美國汽車媒體公開預測,當中國的合資車企合同到期,中國政府方面將會出手干預,回收合資股份,讓其成為國資企業。

因此,福特有可能會向鈴木一樣退出中國市場,但長安有可能像華晨一樣做出讓步,寧可少賺錢,也比不賺錢強。

福特退市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福特公司正遭受著另一場劫難。不管是在中國歐洲市場還是在其北美老家,福特汽車的業務都大幅下滑。今年第二季度,福特全球淨利潤同比腰斬,從20.55億美元跌至10.69億美元。因此,福特公司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器產品線,希望以此扭轉頹勢。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而另一方面,福特公司近日已經向其全體員工發送郵件,告知7萬名內部員工福特將在全球大範圍內進行裁員的計劃。而據福特方面表示,本次福特公司將計劃裁員35%,換句話說,福特公司每三名內部職員就將有一人失業。面對內憂外患,福特非常希望能有新的增長點,因此,若非極端情況,福特公司很難會放棄佔其總利潤15%的中國市場。即便如今的中國車市正在下滑,但它仍舊是世界汽車市場中的頂樑柱。即便是以後福特公司終止了和長安的合作,但福特汽車一定會換一種形式繼續在中國銷售。

長安目前的壓力有哪些?

車行哥認為,長安目前所受到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來自它的合作伙伴福特。這一點車行哥已經講得很詳細了,商人和企業的本質都是追求利潤,為了利潤是個頭破血流,為了利潤撕個頭破血流也不是沒可能的事。並且,長安面對的是有著百年汽車製造和銷售經驗的福特,長安的對手不僅有著技術優勢,更是陰險狡猾,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第二則是來自各級經銷商的壓力,汽車廠家除了擁有少部分的直營銷售門店外,更大的銷售渠道則是依賴於各級加盟經銷商。造出來的車不好賣,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經銷商。畢竟它們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都遠遠不及廠家,所經銷的車型一旦出現各類問題,對經銷商的打擊將是巨大的。輕則重傷重則死亡!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而經銷商們為了活下去,聯手向廠方施壓的情況也不是沒見過。對於長安而言,即便造出來的車再好,沒有人賣也是白搭。因此,如果福特單方面煽動各級經銷商造反,並承諾各種好處,見利忘義的各級經銷商必然會成為帶路黨,封死長安福特的銷路,以下克上達到對長安施壓的目的。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而第三方壓力則來自於投資方和銀行,長安福特盈利狀況堪憂,企業評級下調等等問題,都會影響到投資方和銀行的利益。利用資本打贏商戰是美國企業的慣用手段,很難想象,如果福特和長安陷入股權爭奪戰後,福特不會用這種手段達到最終目的。而一旦出現資本戰爭,不僅長安在長安福特板塊損失慘重,甚至在其自主品牌上也會出現相當嚴重的損失。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綜合這三點來看,長安方面也正經歷著內憂外患,因此長安方面日後會不會鬆口也還是個未知數。究竟鹿死誰手?車行哥也只能說繼續看吧,畢竟股比放開才剛剛開始,長安和福特雙方也都正在試探對方的底線。不過車行哥還是希望雙方的爭鬥能夠有好一些,多為中國市場提供高質高量的新車才是要緊事。

結語

就在人們正議論紛紛的時候,剛剛從奇瑞總經理一職歷任一個月的陳安寧又再次回到了老東家福特的麾下,出任福特集團副總裁、福特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這是福特在中國區首次任命華人總裁,也是首次把中國區業務升級為總部直管,可見福特正在加大對中國區的重視。從福特火速闢謠再到神速任命新任中國區高管,我們不難看出美國人真的急了,這也讓車行哥覺得福特很快就會有下一步動作。


長安福特銷量大跌的背後,居然隱藏著這麼深的套路


不管長安和福特最終的結果如何,都將會影響到今後各家合資車企的發展規劃。畢竟寶馬開了增持的頭,誰不想多掙點錢呀?在股比放開政策落地之後,諸如寶馬這樣的強勢車企,增持是必然的事情;但像鈴木這樣的弱勢外資企業,離開中國也會成為可能。

還是那句話,政策是把雙刃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長期依靠政策盈利,但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一直被政策所打壓。優勝劣汰的商業法則告訴我們,努力依靠產品獲得市場的信賴才是重中之重,也許福特方面也應該想想清楚,如今的長安福特並沒有什麼競爭力,如果現在還不努力挽回市場,而是醉心於股權爭奪。即便以後拿到了更多的股份,手裡還會有像原來一樣廣大的的市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