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石嘴山 五七幹校,是一個我非常推薦的地方,做為一個時代的特殊產物,五七幹校是那個年代留下的一個硃砂痣,長在 共和 國胸脯上,想抹掉有點心疼,想遮住它又時不時露出來,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點什麼。

幹校,顧名思義,就是幹部的學校,再加上“五七”兩個字 ,上了年紀的人不由自主想到文化大革命那段崢嶸歲月,著名的“五七指示”,由此引發一大批幹部上山下鄉,參加農村勞動,體驗農村生活,接受改造,這一所幹校就是國務院直屬機構設在 寧夏 的一所幹部勞動改造學校。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這一所五七幹校,下放了國務院直屬機關的一千多名幹部,他們當中有 共和 國的部長,也有學界翹楚,在這片當時叫做西大灘的地方,開展了波瀾壯闊的新生活。他們墾荒種地,辦造紙廠,把生命中最珍貴的一段歲月留在了 賀蘭山 下。進入五七幹校,可以先去博物館裡逛逛,學習一下這段歷史。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這座博物館在原國務院五七幹校舊址上擴建的,有1200平方米,共分為九個篇章,二十三個單元,這裡陳列了500多件不同類型的實物和珍貴的文物以及500多幅照片及大量的文史資料,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年五七幹校的真實生活,力求展現一段原汁原味的歷史。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在所有下放到五七幹校的幹部中,讓我倍感興趣的是世紀老人,語言學泰斗周有光先生,這位110歲的老人是我喜歡的一位作家,曾經看到過他的文章,老人對世事的通透,對人生的豁達令人欽佩不已。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周有光先生非常珍惜在五七幹校的這段經歷,並把他在五七幹校時期的一些老物件捐給幹校。周老先生原是搞經濟研究的,並很有建樹,後來在周總理建議下,轉入漢語語言研究,被後人稱之為漢語拼音之父。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在五七幹校,還保留了當時下方的幹部生活的各種場景,滿是歷史的味道,看了讓人感觸頗深。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國務院直屬機關五七幹校博物館,讓我們看到歷史的艱難。追憶歷史,我們才能走得更好。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五七幹校,共和國胸脯上的硃砂痣


歷史,總是以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記住一段難忘的時光,如果到了 石嘴山 ,一定要到這裡逛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