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30岁时你收入的高低

是什么决定30岁时你收入的高低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在精神家园回答伙伴问题前,我会先看伙伴过往经历复盘,有的经历复盘三五千字,有的经历复盘三四万字。

我发现一个现象,小时候会不会做家务对一个人影响很大,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是父母严格要求,凡是那些从小就会家务的,在工作中刚开始会很笨拙,但很容易后来者居上。

后来我进一步探底,找到了背后的根源,这和我们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除了课后完成作业外,几乎没有任何实操,即便是到了中学的实验课和大学实习,也多是走个形式。

别小看这些细节,这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有段时间犯过这个错,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我很喜欢看商业传记,同时还喜欢看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看完我很兴奋,觉得自己懂了很多,甚至在上司面前夸夸其谈,或许是我暂时结果不错,上司也拿我没辙,但这对我后来影响巨大,随后我开始沉迷理论研究,最终成绩反不如刚开始。

当时我上司也看出了我的问题,他也曾善意提醒我,但当时心高气傲的我,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我行我素,这也导致了我和上司的矛盾,最终彼此不欢而散,这次教训惨重。

无论学什么,如果学了不用,只是耍嘴皮子,即便说得再好,一旦没有结果,没有人会相信你。

人是很势利的,从来不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更重要是看你做出了什么结果,当你很能说却没结果,不仅没人信你,别人还会讨厌你。

当我看到伙伴的经历后,很多时候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比如有的人活到三四十岁结果还不理想,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缺乏好习惯,从他们很小的经历就能看出,即便他们活到三四十岁,连一个做事的习惯都没有。

做事不仅要做好,更重要是做到极致,当然极致并非某个标准,而是一个方向,外在表现是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内在心法则是死磕到取悦自己为止。

很多伙伴做事都是凭着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但其实在成功人眼里,入门水准都没达到。

这点我深有体会,在我跟第一任导师期间,由于当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结果在一次讲课中,遭到了学员投诉,还被当时的领导斥责,让我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当然也让我懂得好习惯到底有多重要!

后来跟另外一位老师合伙创业,他对我启发也很大,有时候他让我做一个内容,从开始到完工能改几十遍,有时会连续三五天,甚至一周做一件事,当我感觉还不错提交给他,他看完给我指点几句让我重新修改……

这样一次又一次,虽说会打击我信心,但最终我却养成了死磕到底的习惯,像做《毕业典礼》邀请函,我带着伙伴从0起步,连续7个小时干一件事,中间无数次修正升级,直到凌晨五点才完成,完成那一刻看到做出来的内容,所有伙伴都兴奋的睡不着。

当看到这里,扪心问问自己:从小到大,我有没有踏踏实实做事的好习惯?有没有竭尽全力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过?!

做事是生存立足之本,事品等于人品,一旦你连事都做不好,那么是什么品都没有了。多数人毕业工作十年,从来都没有扎扎实实做过事,总是不到半年就换工作,一直都是跳来跳去。

如果是刚刚出来一两年,换个5-6份工作也可以理解,代表你在找适合你的公司和职位。如果毕业三年还这样跳来跳去,甚至有的人工作十年,也是半年一年换一份工作,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如此你对任何行业的了解都陷入肤浅,其实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已经将跳槽成为习惯,没有心思老老实实的做事了。

不管任何公司任何行业岗位,前面两三年都属于沉淀期,任何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扎根 ,这三年时间对你的人生至关重要,它需要你对公司和产品有个全面的了解。

这个过程中谁也教不会你,必须通过经历才能练成,并且需要通过犯错让你累积经验,当你走完失败的路,成功的路就会自然显现。

但多数人的选择却是,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对公司和领导稍有不满,就会立刻选择换行业或换公司……

多数人职业经历是不是这样的?!

其实,困难会让你不适,但困难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逼迫你成长,困难好比磨刀石,自己好比一把刀,唯有不断磨砺,刀才会更加锋利,无数人由于不愿意接受这种磨砺,最终失去了难得的成长机会。

之所以你觉得不适,根本是因为自身水平不够。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待在哪里固然重要,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标准做事,做事标准落地就形成你的习惯。

永远铭记:好习惯会塑造成功的你,坏习惯会引你走向失败。成功看似很难,但有时候也很简单。比如认真做好每件事,用心对待每个人。

永远坚信:你的付出绝对不会白费,即便是小时候做家务也不例外,那些经历会让你养成勤奋的习惯,试问有谁不喜欢勤奋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受待见,原因或许很简单,那就是你太懒了。

——愿爱和祝福永远环绕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