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不久前,一篇名为《被抓进看守所的共享单车创始人:我已一无所有》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在文中,94年的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从富二代创业到涉及父母公司经济问题,进入看守所接受调查、再到“一无所有”的坎坷经历。

最初,丁伟的工作是照看家中的珠宝生意,但作为一名热血的年轻人,还是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一番作为。那时每天骑着共享单车上下班的丁伟看到了这个风口,并获得了家里2000万投资,成立了町町单车。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然而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丁伟的父亲丁万青的金融公司遭遇了重大资金危机,并在今年二月开始停止给町町单车打钱。到了四月,走投无路的丁伟带着核心团队离开了町町单车,这家「家族创业公司」也随着实际管理人的离开逐渐沦为一个空壳。

今年6月份丁伟父母被警察带走;7月份初丁伟因股东身份,以「犯罪嫌疑人」被带走协助调查。就在这期间,町町单车“199元押金无法退换”、“创始人跑路”、“骗子”等新闻也陆续爆发。

待到10月份上旬丁伟洗清嫌疑被放出来时, 3000 万押金还剩下200多万没有退换,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丁伟本人希望能在未来将押金退还,或者把投放市场的一万多辆单车分给用户。他本人也从开着超跑的富二代,变成了负债累累的“北漂打工仔”,人生重新开始。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町町单车的故事结束了,但复盘创业过程的始末,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成熟的创业者,片面地迎合互联网的风口,在没有做好项目规划、了解资本市场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创业之旅。这里面的教训也是对所有创业者的警示:

壹・创始人要把持财务大权

作为町町单车公司的创始人和CEO,自始至终,管理着3000万押金的公司银行卡一直没有放在丁伟的手里,用丁伟的话说,“(银行)卡在我爸任命的副董手上,网银在我爸妈手上,我根本碰不到公司的财务,也不知道财务情况”,这对于一个要时刻清楚公司财务状况的创始人来说,是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在丁伟父亲公司遇到财政危机时,丁伟方才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因为自己完全“不清楚父亲究竟有没有动用町町单车的押金。我想要财务权,但我爸不给”,这才有了一怒之下带着核心成员离开町町单车等一系列的后续。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貳・要做好创业成本预估

作为年轻人的丁伟,想要把事情做好的热血和努力都具备,但在创业之前却低估了项目所要付出的成本。町町单车每辆车的成本约为1800元,在市场上仅比摩拜单车单价低。按照丁伟话说,“轮毂用的都是镁合金,一根就值一个用户的押金钱……单车上面涂的都是保时捷那种荧光漆”。

虽然看细节,能够看到町町单车的诚意和品质,但对于以解决骑行需求产生的共享单车来说,在制造产品时将过多成本资金放在解决次要需求(美感、质感)上,显然是创始人对于用户需求没有做好研究,进而低估了创业成本,造成了铺张浪费的现象。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丁伟和他的豪车

同时,町町单车在资本引资上,一直依靠父母的早期2000万的输血,并没有真正引入资本的力量——虽然找了很多投资机构,但全都失败了。和竞争对手摩拜、ofo动辄上亿的融资实力相比,丁伟作为创始人在“找钱”这一问题上难辞其咎。这也导致了在项目后期,随着唯一的资金依靠爆发财务危机,町町单车也就彻底失去了继续运营的可能。

叁・创始人要具备抗压能力

在家中表示无法继续打钱、押金银行卡也不能交付到丁伟个人时,丁伟被陷入了困境之中。这时候,年轻的丁伟选择直接负气带着团队离开公司,因为“(自己)没有投资过一分钱,所以也就把公司零元转让了。”这个任性的举动直接让町町单车变成一具徒有其名的空壳,并将十几万用户的信任和押金抛弃一旁。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境,特别是财政方面的危机更是屡见不鲜。为此,马云曾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支持翻译社的运营;刘强东大学毕业后的小饭馆,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钱几乎被员工贪光了,最后亏损20多万;柳传志曾带着联想科研人员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大佬们哪一个不是经历过大起大落、风风雨雨。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创业的困境如影随形,伴随着创业者的始终。对于创业者来说,抗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当遇到困境麻烦时,要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而不是孩子气般抛下企业、逃避问题。表面上丁伟通过“不干了”的方式躲避了麻烦,而事实上却因此而站在了十几万用户、供应商、合作方的对立面。

作为掌控着几十、甚至上百员工命运的老板、作为十几万乃至千百万用户付费使用的产品,创业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孤军前进,而是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去做每一个决定。担责意识既是法律规范,也是道德的底线。如果创业者任凭一时喜恶,率性撤退,失去的不止是企业的掌控权,更是无数人的信任和在行业的口碑。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肆・创业不能盲目追风口

正如媒体对町町单车的评价:“丁式父子一开始所想的,只是把共享单车的生意复制到南京罢了。”而对于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成本预估、运营打法、资本对接、竞争对手情况,都没有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町町单车发展的过程中,团队并没有想过迅速铺设到南京全市来争夺用户流量,相反却从传统生意思维出发,只在商业区加大密集投放,彻底违背了互联网的流量思维。

所以町町单车作为南京第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结果发展到最后,竞争对手“一个月能铺十万辆,而我们总共才铺了一万辆。摩拜、ofo的车出门就能看到,町町单车出门左转还得再找找。我们怎么跟别人打?!”(丁伟原话)

从富二代到欠债累累,94年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做错了什么?

过去几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几年,也是资本不断催生出互联网风口的几年。我们看到了在资本加持下,在O2O、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出现了美团、滴滴、摩拜等明星甚至巨头企业的飞快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投机取巧的创业者仅凭着一腔热血、财务自由的信念,开始了在创业道路上的蒙眼狂奔。

创业之路九死一生,风口对面更是未知的岔路。如果忽略市场用户需求、轻视资本力量、低估商业规律、缺乏抗压担责的胆色,势必会成为恢宏创业史上引人叹息但又轻如鸿毛的失败案例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