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一、A、B、C分析的运用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分类的思想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简化我们的工作,同时又能帮助我们清晰的找出问题,20/80法则在商品的分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虽然我们通常会说20/80法则,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更多的合理状态是30/70,部分甚至是30/80,30/70若进一步延伸就是A、B、C分析,从A、B、C开始事情就有了多种变化,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有很多变数,结合日常的经营指标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首先帮助我们认清目前商品结构的状况,明确工作调整方向

事物相互之间所以不同从形这一方面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比例结构的一种变化,不同的比例结构会形成不同的东西,如大卖场、标超、便利店在品类宽度上就有明显差异,再如专卖店和百货店。这样的东西很多。所以对比例的认识程度很重要,既然A、B、C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结构问题,那么要想真正的掌握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变通运用,首先必须清晰的知道标准商品结构的产生原理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由此得出商品结构的标准结构比例为:

品种数:10%:30%:60%

销售额:50%:40%:10%

商品结构与促销品的选择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标准商品结构整体推理过程,是一个30/70,30/80被层层剥离、层层分解的过程,在分解过程中特别是在我们推理B类比例结构时有一个30/70到30/80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发生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为了使整个结构始终保持强有力的状态,在B类商品结构上更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B类商品内部进一步细分有三部分商品组成,第一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4.7%,第二部分品种数占比14.7%、销售占比6.3%,第三部分品种数占比6.3%、销售占比19.2%,第一部分商品具有成长为A类商品的潜质,第三部分具有较高增长势头。这两部分会帮助我们灵活运用促销战略。由于B类需要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商品来补充所以在C类中 常常会选择新品做促销。


不同的商品结构A、B、C分类中的促销品比例如何呢?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比例

情形一:(标准结构)

品种数:A:B:C=10%:30%:60% 促销品:A:B:C=30%:40:30%

因为B类强大后企业就有了变通的优势,所以在资源配置上给B类商品更多资源倾斜

A类10%引申出大店(拿3%)吃小店(3%)

情形二:

品种数:A:B:C=15%:15%:70% 促销品:A:B:C=30%:0:70%

A类品种数过多,缺少核心商品,所以应该选择A类商品作促销,A类促销品占30%。

B类商品比例过低,A类+B类30%,小于标准比例结构10个点,所以应该从C类中培养一部分商品壮大B类,所以B类不做促销,直接将应该用在B类商品上的促销品全部放在C类商品上,C类促销品占70%

情形三:

品种数:A:B:C=5%:25%:70% 促销品:A:B:C=0:40%:60%

A类比例过低,不宜再做促销。B类比例相对合理,选取正常结构的促销品比例40%。B类做促销后部分B类商品会上升至A类, B类比例会减少,这样需要C类商品来补充,所以C类商品需要上升5%的比例才能合理,所以剩余的促销品全部从C类中选取,占促销品60%

情形四:

品种数:A:B:C=3%:15%:82% 促销品:A:B:C=0:0:100%

A类、B类比例都过低A类+B类=18%太低,都不宜再做促销,只能全部从C类中选取。

如何确定A类、B类、C类的促销品明细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1、理论认识

有了A、B、C促销品比例后,如何从中选取正确的促销品呢?首先需要了解商品自生的特性,商品生命周期及其盈利规律告诉我们商品大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品阶段商品利润空间大、价格高、销售少。第二阶段由于促销,毛利率下降销售增加,经过一、两个过程后趋于平静。第三个阶段是正常销售阶段维持时间较长,我们经营的大部分商品处于正常销售阶段,销售、毛利成45°,这时利润最大在最平稳状态产生最大利润。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因为前三个阶段毛利是逐步增加的,所以处于第一阶段的商品要尽量提升至第二阶段,这时会选择对其做促销降价以推进销售,第二阶段商品通过促销会提升至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因为利润最大,反而不宜作促销,因为在最平稳状态会产生最大利润,所以应该尽量保持不动,第四阶段毛利额较小,不适宜再投入资源。所以最适合做促销的商品就是新品和第二阶段商品。新品由于销售不好基本处于C类,第二阶段商品由于促销因素正由C类变成B类。这种变化反映在商品结构中就是单品在A、B、C不同分类中具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位置不同调整和工作方向也不同。

2、A类、B类、C类的变化

如果用商品生命周期的眼光来看商品A、B、C分类,随着时间的改变商品会有12种位置变化。以今年和去年的A、B、C分类对比为例:

A :去年没有,已经促销过

A A:A中的名牌商品、一线商品

A B:不用促销。去年B现在上升至A,明星商品(进入第三阶段)

A C:不做促销。去年C今年A,成长率高,不稳定,不如A B。

产生的原因(1)去年不重视,今年重视了

(2)今年季节商品作了一些促销(强季节性商品如月饼)

B :去年没有今年有,需作促销,主攻促销

B A:去年A今年B,生命力强可以给一定资源,

配套促销非主攻促销

B B:促销

B C:次要促销

促销次序:(1)B (2)B C (3)B B (4)B A

C :主要组成商品包括:新品、不好销售的、应季已过季。促销要考虑连带性(酱油C肉A)、季节性。

C A:删除

C B:删除

C C:结构性商品,包括价格结构、品牌结构和功能结构

商品敏感度和促销策略

1、HR;R;NR 定义

-HR:高清晰度;高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5%;销售额占25% 价格往死打

-R:一般清晰度;一般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25%;销售额占30% 价格能跟就跟

-NR:无清晰度;无敏感度 商品数占比70%;销售额占45%

1、敏感商品非打名牌,打价格战的前提:

(1)都知道什么东西

(2)都知道价格

2、高敏感度和一般敏感度不做促销,减少其价格敏感度。,选促销品目地是吸引眼球,而非卖这个商品,所以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2.1连带性、关联性

2.2是否应季

2.3商品本身销售达到多少

促销品范围的具体数据操作方法

A、B、C数据分析范围可以是门店数据也可以是某一大中小类数据。

以5月数据为例,准备今年4-5月和去年5-6月销售数据,用两个月数据是为了数据的稳定性,月份不一致为了更好展现商品销售趋势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本操作

销售额单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单A分类)

1、按照销售额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数值=每个单品销售额/门店总销售额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占比累计,第二行=第二行商品销售占比

第三行=第二行+第三行商品销售占比

第四行=第三行+第四行商品销售占比

依次轮推…..(点中单元格,右下角变十字花后双击完成)

4、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分类,销售占比累计<=50% 输入A,>50%并且<=90%输入B,剩余输入C

销售额双A分类操作方法:(以后简称双单A分类)

1、将今年和去年的数据分别进行单A分类

2、用vlookup函数将去年的单A分类对接入今年的数据表格中

3、插入一列,取名销售双分类,将今年单A分类和去年单A分类连接成双A,

公式:今年单A分类&单A分类

品种单分类操作方法:

1、在按照销售额由高到低排序,

2、插入一列,取名销售排名,输入名次

3、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分类,参照名次,前10%商品输入A,排名>10%<=30%输入B,后60%商

品输入C

品种双分类操作方法:

1、插入一列,取名品种双分类,将今年品种单分类和今年单A分类连接成品种双A分类,

公式:今年品种单分类&单A分类

应用

1、作今年的双A分类

2、在同一表中作品种双分类

3、数据透视

行--销售双分类 列--品种双分类 数据--商品编号计数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4、插入一列,取名促销品,对表中符合条件的商品做“促销”标记

库存控制

超市采购人员应该知道的哪些事(一)

1、通过A、B、C分类确定不同分类缺货率比例

尽管行规缺货率<5%,但分解到A、B、C类商品缺货率又各不相同,A类缺货率0%、B类缺货率<3%、C类缺货率<10%。其中A类商品是不能缺货的。

2通过A、B、C分类确定不同分类补货系数

A、B、C分类带来库存管理的三个层次:

最小库存S=排面(周销量)/2 适用C类商品

安全库存M=排面*3 适用B类商品

最大库存L=排面*6 适用A类商品

由上得出(下面的补货系数)

A类商品:AA 3 A 3 AB 2.5 AC 2.5 不能缺货,达到最大库存标准

B类商品:BA 0.5 B 1 BB 1.2 BC 1.5 达到安全库存标准

C类商品:CA × C× CB× CC 1 达到最小库存标准

运用在自动补货公式中:(周平均销量*补货系数-现有库存)/箱数-最小订货量 >0自动补货

3、确定自动补货合理性的三个因素

3.1周销量

3.2排面 大卖场 排面=周销量 超市 排面=周销量/2

3.3送货周期

4、不能自动补货的商品,需采购自己跟单的商品

1、首单不自动补货

2、强季节性商品,如月饼

3、促销商品(吃不准量)

其它正常商品占70%左右

除敏感商品外,大部分商品顾客在选购商品时会根据商品之间价格判断商品性价比。促销商品作活动后,按照价格空间理论,促销商品价格波涉的上下价位商品库存都要进行调整,不可再继续进行自动补货,以免造成库存积压。

5、季节商品备货期按照销售高峰期走势进行前移

食品前移1周,非食品2周、3周,季节性服装几个月

6、使用总仓的目的:

非省运送成本、费用为目的,而是为了控制库存。通过总仓库可以减25%的库存。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