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利:「包」出來的時代印記

【鉅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系列報道】

時代力量①

馬勝利:“包”出來的時代印記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石家莊是一個引風氣之先的城市,在中國第一個提出“打破鐵飯碗、打破鐵工資”的馬勝利就在這個城市中成為“國企承包第一人”。

1984年4月19日,剛剛承包了造紙廠當上廠長的馬勝利,將“打破大鍋飯,砸爛鐵交椅”這副對聯貼在廠門口,立下“軍令狀”。或許,當時的他並沒有想到,他把“包”字引進城的做法,會在後來引發了中華大地國企改革的颶風。此後,“馬承包”成了他的代名詞,在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中,他無疑是一個標誌性人物。

人物檔案

马胜利:“包”出来的时代印记

馬勝利,1938年出生,國企承包第一人,組建跨省區承包企業集團第一人,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兩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1984年,馬勝利毛遂自薦承包石家莊市造紙廠,率先在國有企業打破“鐵飯碗、鐵工資”,造紙廠迅速扭虧為盈。在全國近千企業“求承包”的呼聲下,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1988年成立。3年後集團難以為繼宣告解散。1995年,馬勝利被免去石家莊市造紙廠廠長職務。2014年2月6日,馬勝利在石家莊市因病去世。

马胜利:“包”出来的时代印记

馬勝利(左)在石家莊市造紙廠出口衛生紙車間抽檢產品質量(1985年攝)。資料圖

1.“包”字進城,

馬勝利承包造紙廠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始向城市滲透。但幾乎跟所有的國營大廠一樣,那時的石家莊市造紙廠仍在“原料由國家供給,產品由國家包銷”的固有計劃思維軌道上慣性前行。改革到來後,國家不再包收購,也不再管收購,往日享受“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待遇的造紙廠,遭遇了生產1000噸衛生紙卻積壓了900噸的窘境。

正是這900噸庫存給了馬勝利在廠裡“嶄露頭角”的機會:1984年初春,時任銷售科科長的馬勝利請求承包造紙廠!他許諾:承包廠子後將實現利潤翻番、工人工資翻番。達不到目標,甘願受法律制裁!

據時任石家莊市市長的王保華後來回憶,“簡政放權”是當時國企改革的主要思路,1984年國家要求推動國營企業“承包制”試點,但當時市政府卻找不到突破口。正好在這個時候,馬勝利出現了。

河北省經濟學會顧問郭省說,其實,當時的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取得巨大成功。在城市裡,個體戶已經成為富裕的代名詞,但以國營企業為主體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依然遲滯不前。由個人承包國營企業,這在全國應當還是首次。

市政府權衡再三後,為馬勝利打開了承包的大門。1984年4月19日下午,馬勝利如願以償地在承包合同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當上了造紙廠的廠長。

2.利潤翻番,

“馬承包”成第一人

剛走馬上任的馬勝利首先在廠門口貼了一副對聯:“打破大鍋飯,砸爛鐵交椅。”橫批是“多勞多得”。他按照“層層承包、責任到人”的經營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以銷定產”,產品要由市場來決定。他還在產品結構和銷售激勵上下足了功夫:造紙廠生產的是家庭用的衛生紙,馬勝利根據市場需求,把原來的一種規格變成了六種不同的規格,顏色也由一種變成三種,還研製出“帶香味兒的香水紙巾”。

“我省國企改革經歷多個階段。”郭省說,在計劃經濟時期,國企的生產銷售等都由政府包攬,帶來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員工吃“大鍋飯”等諸多問題。改革開放後,各行各業都在發生新的變化,我省國企也圍繞市場化加速變革。“承包制改革在國企轉換經營機制的初始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職工收入,激發了企業活力。”

確實,經營制度改革契合了市場需求,1984年當年,石家莊市造紙廠盈利140萬元,1985年盈利280萬元,1986年盈利560萬元,超過了造紙廠建廠以來的利潤總和。被譽為“國企承包第一人”的馬勝利率先在國有企業打破“鐵飯碗、鐵工資”,對當時我省經濟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马胜利:“包”出来的时代印记

當年的馬勝利(左二)幹勁十足。 資料圖

3.放眼全國,

颳起一陣“馬旋風”

“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這是馬勝利讓廠子扭虧為盈的良策。在一切由計劃說了算的年代,“承包”成為解決國營企業困境的一劑良方。一夜之間,大江南北颳起了一陣“馬旋風”。

從河鋼石鋼退休了近20年的老人王希忠,對當年那段歷史依然記憶猶新。“全省乃至全國都在學‘馬承包’。”時任企業小型鍊鋼車間主任的王希忠記得,他所在的廠子跟地方政府簽訂利潤指標承包經營合同,約定每年向政府上繳多少利潤。在利潤指標的倒逼下,他們大刀闊斧進行內部改革,把生產經營各項指標細分到部門和個人,完不成的扣獎金,以這種方式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調動企業上下的積極性。

1987年,馬勝利開始“放眼全國”,決定承包20個省、100家造紙企業,他一人擔任100家分廠的法人代表。1988年1月19日,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成立。至此,他的輝煌達到了頂點。

1989年下半年,盲目擴張帶來的諸多問題開始暴露,1990年石家莊市造紙廠虧損300多萬元。1991年5月,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解散。1995年,當時56歲的馬勝利被免職退休……2014年2月6日,馬勝利在石家莊市因病去世,享年76歲。

马胜利:“包”出来的时代印记

馬勝利的獲獎證書眾多。資料圖

4.開創先河,

失敗也是一種進步

石家莊市勝利大街與和平路交叉口西北角——北道岔,如今是一個高樓林立的名為“明日郡”的住宅小區。這裡就是曾經風雲一時的石家莊市造紙廠的舊址。馬勝利曾經在這裡創下了“一包就靈”的神話,但隨著神話的破滅,馬勝利傳奇也煙消雲散。

“改革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成功者給人以信心和激情,試錯者讓我們時刻冷靜、自省。正反面都是改革的組成部分。一代代曾領風騷的改革明星反被改革淘汰,恰恰證明了改革的成熟、活力和自我淨化。”郭省說,馬勝利之後,改革熱情一下子被激活了,繼他之後,石家莊先後有萬人大廠國棉四廠、市無線電一廠、市拖拉機廠、市長征膠鞋廠等企業自薦組閣,大多數企業均由原來班子進行了承包。到1984年10月底,全市98%的工交企業和99%的商業企業,建立了以承包為主的多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馬承包”馬勝利、因搞聯合經營和“滿負荷工作法”而走紅的“張聯合”張興讓、“夏服務”夏繼勳、“許引進”許期頤等改革的先進典型,並稱石家莊經濟改革“四大名旦”。

在王希忠的記憶中,從1978年到1986年,企業鋼材產量由5萬多噸突破到12萬噸。乘勢而上,企業又在全國率先以轉爐工藝冶煉特鋼產品,引領我國特鋼行業進入轉爐冶煉的新時期。“經營機制的變革,使得企業實現第一次飛躍。”

1991年,邯鋼全面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經營機制和管理模式,這一模式被認為是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決定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具有普遍適用性。後來被總結為“邯鋼經驗”,國務院正式將其向全國推廣。

隨著改革的深化,國企開始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深水區”挺進。1997年黨的十五大奏響“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強音,又一次被“鬆綁”的企業紛紛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輕鬆上陣。幾年之後,國企改革開始由改制向戰略性發展轉變。其中,中小國有企業以破產重組形式為主,大型國有企業則尋找戰略投資者,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其實,馬勝利只是開始,直到今天,改革的步伐從未停下。(燕趙都市報記者楊佳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