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短視頻大戰開啓

第三次短視頻大戰開啟

互聯網+ :網絡主播掘金新貴?

如果說收購、融資、上市這是2018年互聯網圈上半年的關鍵詞,那麼圍繞整改、規範、下架這些關鍵詞展開的下半年,整個互聯網圈氛圍都略顯冷清。

騰訊組織架構調整算是整體疲軟的下半年中,為數不多能引發大眾熱議的大事件,其成立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來狙擊頭條的。畢竟頭條的短視頻產品衝破了騰訊對用戶時長的壟斷性佔領局面。

短視頻發展簡史,至今可以說歷經三次大戰。第一次大戰是微視、秒拍和美拍開啟的,但騰訊在微信成功之後,戰略性放棄了騰訊微博和微視,這也被業界視為騰訊重大失誤之一。秒拍則抓住了明星紅利與微博的入口,快速發展起來。同期,美拍深挖用戶對美的追求,靠顏值突圍。第二次大戰以快手從農村包圍城市,頭條系殺出抖音黑馬為標誌性事件。

野蠻生長,政策規範,以短視頻增長紅利邊際遞減,差異化競爭開啟。BAT接連入局,騰訊在微視之外不斷孵化短視頻產品,頭條系全力加碼,秒拍重整上線,美拍奮力自救,儘管參賽選手眾多,但短視頻賽道的下半場,基本上可以

看做是秒拍+微博、騰訊系、頭條系三家的競爭。

三者之中,秒拍與微博繼續深度合作,並和酷燃形成差異化定位,三者拱衛“社交+短視頻”的完整通路。重整後的秒拍,以內容PGC+微博內容池+海量明星的優勢重新劃分勢力格局。抖音成為頭條旗下的明星,但高舉高打過後,增長天花板也日益臨近,抖音能否持續這麼猛烈的攻勢有待觀察。騰訊不停推出短視頻產品,一邊內部賽馬,一邊與今日頭條賽馬。第三次短視頻大戰一觸即發,這或許會為下半年整體疲軟的互聯網圈帶來一些活力。

第三次短視頻大戰開啟

手按播放按鈕標誌啟動或啟動項目因為騙人

01

秒拍重新出發,“短視頻+社交”唯一樣本

微博和微信兩大社交傳播鏈對短視頻的傳播至關重要。

互聯網觀察家魏武揮此前分析抖音時提到,抖音自家平臺上,缺乏類似微博、微信那種依附在社交鏈條上的傳播鏈條。換而言之,如果你覺得這個短視頻不錯,你會分發到微博上,分發到微信裡(在微信還沒有封殺短視頻之前),但你恐怕不太會分發在抖音裡。

一個真正的社會化平臺,傳受雙方的切換非常快,但抖音不是。傳受涇渭分明。

短視頻走紅於社交媒體,我們可以窺見短視頻江湖的完整通路是優質內容+社交流量。抖音缺乏社交屬性和社交傳播渠道,微信雖然給了微視流量入口,但微信生態屬於封閉的熟人社交。相較而言,還是微博的開放式社交環境更適合短視頻的生長和傳播。在微博生態中,秒拍和酷燃組成了微博的短視頻體系,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秒拍的基本面。

秒拍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其月活用戶在2.86億左右,在短視頻領域依然排在頭部位置,秒拍用戶在商業表現上也算優質,多為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白領,是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三高人群。秒拍的整體調性以及優質用戶備受廣告商家青睞,換言之,秒拍擁有極強的商業潛力。

除了數據良好的基本面以外,與微博保持深度合作的秒拍構建起的短視頻+社交樣本也是業內獨有的,其樣本特性具體體現在:

1、社交分享,傳受快速:微博與秒拍則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是其他短視頻平臺缺乏的,papi醬等頭部短視頻大V仍舊通過秒拍在微博上傳視頻。秒拍與微博賬號打通,秒拍用戶可以直接用微博的社交鏈,秒拍視頻可以直接分享給微博好友,為平臺用戶解決看拍玩層面的社交需求。依託微博的社交流量和用戶關係鏈,秒拍可以搭建自己的社區,並通過社區化運作,在“看”短視頻的基礎上,強化用戶的社交關係。

2、供給側改革,內容多點開花:主流短視頻平臺內容同質化嚴重,用戶審美疲勞,秒拍採取內容差異化打法,自主孵化優質節目,並堅持以MCN+PGC的專業化製造形式輸出專業精品內容,以明星+達人的組合特色,覆蓋廣泛人群和眾多內容領域,加固用戶粘性,引爆優質內容的傳播。

3、技術升級,引發用戶拍攝、分享欲:秒拍在產品打磨上,也是下過一番功夫,為滿足用戶多維功能需求,推出了集短視頻、圖片為一體的全新產品形態。並通過橫屏高清4k觀看+豎屏手持沉浸體驗實現了PGC、UGC內容的完美融合。拍攝功能方面,升級了美顏功能、AI貼紙,滿足普通用戶對美的追求,引發普通用戶的拍攝、分享欲,通過微博這一大流量平臺分享之後,能實現快速傳播效果。並輔以人工優質內容篩選+智能算法分發,讓用戶一刷就停不下來。

4、互動升級,社區活躍:實現用戶留存,需要互動和社交,秒拍以明星發起挑戰+MCN達人參與+UGC用戶互動的新模式升級互動玩法。明星、達人自帶流量,能快速引爆社交話題,用戶湧入之後,秒拍可發揮社交平臺優勢,以社交鏈為紐帶,沉澱用戶,活躍短視頻社區。

5、商業優勢明顯:秒拍同時具備PGC天然的內容優勢及MCN合作模式,以及秒拍的用戶人群定位,都讓他具備更強大的商業潛力。通過微博活動的支撐,秒拍能與微博流量共享,優質的明星流量、達人流量、網紅流量湧入,將進一步鞏固秒拍的商業地位。

五大維度構成了秒拍“短視頻+社交”的完整格局。重新出發的秒拍既可以成為熟人社交和半熟人社交的補充,滿足社交網絡需求;又可以成為KOL/網紅/明星展示自己的平臺,滿足社交媒體需求。這在整個短視頻行業仍是典型樣本也是唯一樣本。

02

今日頭條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今日頭條曾經是想用火山小視頻直接對標快手,抖音則與快手形成差異化競爭,搶佔一二線城市用戶,二者對快手形成圍剿之勢。但火山的成就差強人意,反而是抖音以黑馬之姿爆發。頭條後來也把大部分資源傾斜給了抖音,抖音也不負眾望成為當下流行。

儘管抖音5億全球月活、1.5億日活數據亮眼,但也有分析認為抖音已經進入增長瓶頸期。

作為一款純短視頻產品,抖音在內容生態上無法與佔據大半個泛文娛帝國的騰訊抗衡。其次,抖音早期靠素人撐起半邊天,算法主要推薦優質內容,但是經過抖音嚴格把控和限流後,只有與抖音強綁定的頭部達人和MCN機構可以拿到更多流量。同時,隨著用戶審美疲勞以及新鮮感紅利邊際遞減,同類短視頻軟件大量崛起,抖音仍面臨競爭壓力。

當然,頭條自身也很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內容把控更為嚴格,封禁大量問題賬號,重視起腰部達人。與此同時,出海之路也是一招好棋,在國內用戶增長瀕臨天花板時,快速打開海外市場。不可否認,抖音仍舊是短視頻第一梯隊最具實力的玩家之一。

03

騰訊調整架構,不斷試驗短視頻

抖音的異軍突起,並沒有對騰訊的社交鏈造成威脅,但的確衝破了騰訊系產品對用戶時間的佔有率,也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騰訊的自我反省。

前不久,騰訊重新調整了組織架構,新成立了平臺與內容事業群,意在直接狙擊今日頭條,同時在騰訊內部,推出多款短視頻產品賽馬,力圖做出抗衡抖音的產品;自有產品之外,也有所投資的快手等王牌級短視頻平臺。

來看看三款短視頻app的不同定位與分工:

微視走短平快路線,砸錢、請明星代言、內部流量傾斜,成功靠《創造101》小姐姐,以及世界盃活動獲得用戶增長;音兔則是純工具屬性,定位為簡單有趣的音樂短視頻製作應用,用戶可以將視頻與圖片素材快速生成為音樂短視頻,並保存或者分享到微信和QQ中;相較而言,yoo視頻則被寄予厚望,內容上採用PGC搭配UGC,與騰訊視頻以及各大影視公司合作,推出微綜藝、迷你劇和才藝賽道等獨家自制內容,以及短視頻模板等功能。

看得出騰訊想做好短視頻,守衛護城河的決心。不過,分析騰訊在短視頻方面的輾轉騰挪可以看出,面對新賽道,傳統巨頭也與年輕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當然,騰訊大象起舞雖慢,其勢能仍強。

話說回來,騰訊短產品很多,互相之間也是競爭關係,秒拍則有好夥伴微博流量共享,新開局利好。

短視頻的勁風其實只吹了兩年,但短視頻的戰局遠遠沒有到落定的時候,頭條系、騰訊系和“秒拍+微博”是此消彼長,還是各自佔山為王?戰局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