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此文原为“冈特的幽灵”阁下(即白星逐日)所译,但此帖后来被删,找回后经原译者校对,补充(主要是一份战斗序列),更正部分译名后重新在这里贴出,方便阅读交流。前后所译的原文均来自维基百科,十分感谢原译者的辛苦劳作,不敢掠美。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处死

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开始,许多国家的革命者们也纷纷出马,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正处在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已经进行了几个世纪,但法国大革命以及歧视天主教的刑法催生了爱尔兰人联合会(Society of United Irishmen,以下简称爱联会),一个由爱尔兰各宗教各阶层组成的共和主义组织。

最初是一个非暴力组织,1793年在英国政府明令禁止后,该部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爱联会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爱尔兰共和国只能靠武装起义来建立,于是他们开始秘密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该组织的两名领袖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勋爵(Lord Edward FitzGerald)和阿瑟·奥康纳(Arthur O'Connor)前往瑞士的巴塞尔和法国将军拉扎尔奥什会面。一位新教律师西奥博尔德·沃尔夫·托恩(Theobald Wolfe Tone)则干脆前往巴黎向督政府恳请援助。 在这段时期,英国政府废除了一些刑法,以期平息骚乱。

第一共和国早有进攻英格兰的打算,但是他们的计划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打乱:革命战争的各条战线,旺代叛乱,以及法国海军萎靡不振的状态。最后一个难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大革命时期法国海军军官团被搞得四分五裂,直接促成了“光荣的6月1日”和“大冬季战役”等海上惨败。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加入康诺特的游骑兵:在爱尔兰从军

然而在1795年,随着欧洲大陆上各条战线日趋平缓,督政府最大的敌人就是英格兰了。托恩的提议和督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入侵爱尔兰——英伦三岛上防御最薄弱的环节,英国政府最不受欢迎的地方,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爱尔兰共和国(当然是第一共和国的翻版);

爱联会向法国人宣称他们有25万非正规军,就等着法国人登陆;最关键的则是将其作为日后进攻英国本土的跳板。与入侵爱尔兰计划同步进行的将是一个将2000名由囚犯组成的部队送上康沃尔,作为迷惑英国人的佯攻。

随着旺代战争的平息和与西班牙签订和平条约,督政府集中了足够用来进攻爱尔兰的法国军队。进攻计划在1796年10月,指挥官就是前面提到的奥什将军,他得到了一支经历过旺代战争洗礼的部队,以及整个大西洋舰队的军舰,基地设在布雷斯特,主要登陆点为班特里湾(Bantry Bay )。入侵部队的数量有争议,督政府认为要派25000人,而爱联会认为只需15000人即可。最终出击的部队数量在13500和20000人之间。

而到了8月份,法国人发现实际情况远远落后于计划。布雷斯特船坞的工程进度严重滞后,预备入侵康沃尔的部队中有大量的士兵开了小差。唯一的一次出海演习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法国海军计划用来登陆的小船根本没法在海上行动。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于是康沃尔计划被取消,剩下的士兵不是被并入了爱尔兰远征军就是被关回了监狱。地中海舰队的援兵也被这样那样的原因耽误了:约瑟夫·德·利舍里(Joseph de Richery)少将的7艘战舰被英国海峡舰队所阻,只好躲在罗什福尔(Rochefort),12月8日才到达布雷斯特;皮埃尔-夏尔·维尔纳夫少将(就是特拉法尔加海战战败的法西舰队的指挥官)的舰队直到远征军出发后才赶到布雷斯特。

整个秋季爱尔兰远征的准备工作一塌糊涂。奥什公开指责海军上将维拉雷·德·茹瓦约斯(Villaret de Joyeuse)应该对此负责(后者仍在钟情于自己对印度的远征计划)。10月,维拉雷被莫拉尔·德·加勒(Morard de Galles)海军中将接替,入侵印度的计划被取消,奥什则被授权整顿舰队风气。

12月的第2个星期里,奥什总共聚集起了17艘战列舰,13艘巡航舰和13艘其他船只,拆除火炮的旧巡航舰被当作运兵船使用。每艘战列舰装600名士兵,巡航舰上250名,运兵船上大约400名。这支部队包括了骑兵、炮兵还有大量用来支援潜在的爱尔兰志愿兵的武器弹药。

但奥什仍然对此感到不满,12月8日他写信给督政府,称他宁愿领着这支部队到任何一个战场去也不去登陆爱尔兰。对此德·加勒表示同意:他的水兵素质太差,看见敌人只有跑的份。

尽管指挥官疑虑重重,舰队于1796年12月15日离开了布雷斯特港(督政府取消行动的命令在24小时后到达了)。德·加勒知道英国巡航舰会死死盯住他的一举一动的:封锁布雷斯特是英国海峡巡航舰队的任务之一。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为了迷惑敌人,他命令舰队在卡马尔特湾集结,准备穿越圣人水道。这是一道布满了暗礁和浅滩的狭窄水道,在坏天气时海浪非常高,但它能成功的从离岸边很远的英国舰队(法国侦查舰报告说有30艘)的了望手的视野里掩盖法军舰队的实力和动向。

很明显法国的情报来源有问题,因为布雷斯特港外根本就没有任何英国军舰。大部分的海峡舰队都在港口避风,而余下的在海军少将约翰·克波伊斯(John Colpoys)的带领下撤退了40海里进入了大西洋,以防被风暴给推进比斯开湾暗礁密布的海岸线。

守在海峡里的是一支巡航舰队,包括了巡航舰“不倦”号、“亚马逊”号、“菲比”号、“革命”号和横帆船“约克公爵”号,指挥官爱德华·珀柳爵士(Sir Edward Pellew)坐镇“不倦”号。当他发现布雷斯特的法军有动时他立刻派出“菲比”号去警告克波伊斯,又派出“亚马逊”号去法尔茅斯(Falmouth)警告海军部,然后继续坐守在布雷斯特港外。

12月15日下午3点30,珀柳看到了法军主力开进卡马尔特湾,他立刻率领自己的小舰队紧紧地跟了上去,随后又派出“革命”号去向克波伊斯报告最新情况。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16号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加勒都在准备通过圣人水道,在海峡里布置临时的灯塔船和信号火箭来标示暗礁浅滩。但是由于进度严重滞后,天渐渐的黑下来了。

下午4点,德·加勒决定直接从主要通道离开海湾,由他的旗舰“博爱”号开路。尽管纵帆船“阿塔兰特”号试图用火箭来通知其他船只,由于天太暗大部分船只都没看见或者不理解信号,珀柳的舰队也在法国舰队前方挥舞着蓝色灯光信号,拼命的发射火箭,进一步的让很多法国船长迷惑不已。

最终大部分法军舰队选择按原计划穿越圣人水道。到17日早晨,整个法国舰队都散落在通往布雷斯特的出海口。最大的分支是海军中将弗朗索瓦·约瑟夫·布韦(Franois Joseph Bouvet)指挥的9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和1艘运兵船。

他成功的穿越了鬼门关;其他的船只则像德·加勒的旗舰(也载着奥什)一样三五成群的到处乱窜。一艘战列舰——74门炮的“诱惑”号撞到斯泰弗南岩而沉没,680人丧生鱼腹。此舰也发射了大量火箭和信号弹来引起注意,但只是加剧了舰队的混乱。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珀柳知道现在自己那支可怜的小舰队(还剩2艘船)根本就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于是他驶往法尔茅斯去通知海军部,并且补充给养。

12月19日,布韦集结了大约33艘船,并向爱尔兰南部的米增角(位于爱尔兰的西南顶端)前进,那里是预定的舰队集结点。布韦手上的绝密令指出他需要在那里停留五天,等待法国方面的消息。

但布韦运气不好:他仍然没有找到旗舰“博爱”号。尽管没了指挥官,法军舰队穿越浓雾和汹涌的海浪,继续向爱尔兰的班特里湾前进,直到21号才赶到它们的目的地。

在布韦向爱尔兰航行的同时,德·加勒率领着“博爱”号、“内斯托尔”号、“罗曼”号和“帽章”号穿越西部水道向爱尔兰前进,无意中在浓雾里错过了布韦的舰队,也在21号到达了集合点附近。

但倒霉的是德·加勒遇到了一艘英国巡航舰。德·加勒立刻解散了编队,自己指挥旗舰逃进了大西洋,回程时又遇上逆风,花了八天才回到米增角。

法国的野望—爱尔兰远征——入侵者离英国只有一步之遥(一)

“菲比”号直到19号才在比斯开湾内很远找到克波伊斯,第二天这艘船发现了迟来的法军维尔纳夫分舰队并展开追击,但是维尔纳夫成功的甩开了尾巴,率领自己在风暴中严重受损的舰队逃进了洛里昂。

由于无法继续行动,克波伊斯不得不退回斯皮特海德进行维修。布里德波特(Bridport)勋爵的海峡舰队一样无所作为:他的许多战舰也在斯皮特海德维修,直到25号找到了足够的战舰才出海。

舰队一出海就又陷入了大混乱,首先是战列舰“亲王”号失去控制,撞上了80门炮的“无敌”号;随后战列舰“可畏”号又撞上了100门炮的“巴黎”号,98门炮的“巨人”号也搁浅了。布里德波特一下子就损失了他舰队里5艘最强的战列舰,进一步延迟了他的出海。

当他抵达怀特岛的索伦水道时风向又变了,他剩下的八艘船不得不在那里一直等到了1月3号才继续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