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省博物馆,以一具尸体为镇馆之宝,日本想要运走尸体被拒绝

中国每个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非《清明上河图》莫属,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上海博物馆的王羲之《上虞帖》、王献之《鸭头丸帖》,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大编钟,南京博物院的萧何追韩信青花瓷瓶,等等。

中国所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基本都是瓷器、青铜器、书画这一类东西,几乎无一例外。可是小编前段时间去了湖南省博物馆,发现这个博物馆很奇特,它的镇馆之宝竟然是一具尸体。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这件事很神奇。

长沙有一个闻名世界的古墓——马王堆汉墓,它被列为世界十大古墓之一。

中国一省博物馆,以一具尸体为镇馆之宝,日本想要运走尸体被拒绝

长沙东郊五公里有个地方叫马王堆,因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楚王马殷定都长沙,他和他们家族的墓地都在这一块,所以得名马王堆。1972年,一支部队准备在马王堆挖个防空洞,结果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座古墓。

这座古墓并不是楚王马殷家的,它的主人是比马殷还要早几百年的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是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之一,后来被封长沙国。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上刻有“长沙丞相”“轪(dai4)侯”“利苍”的铭文,所以可以确定墓主人就是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和史书上记载的完全吻合。马王堆汉墓一共有三座墓,一号墓是利苍的妻子,二号墓是利苍本人,三号墓是利苍的儿子。整个墓葬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各种陶器、漆器、纺织品、乐器、木俑等等,但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这具女尸就是一号墓主、利苍的妻子——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的尸体是一个奇迹,它埋在地下两千两百年,出土时竟然保存完好,身体各器官外形完整,皮肤细腻光滑,全身都柔软有弹性,关节还可以转动,手脚上还有清晰可见的纹路,几乎和新鲜尸体没什么区别。在辛追夫人的遗体被发现前,世界上也确实有保存千年的古尸,那就是木乃伊,不过木乃伊是在下葬前先用防腐香料把尸体处理成干尸,才可以保存千年。而一具没有经过处理的尸体以“湿尸”的状态保存两千两百年,足以称为奇迹。这也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一具湿尸。

在湖南省博物馆,辛追夫人的遗体专门被陈列在一个独立的展厅,这个展厅被游客们围得水泄不通,小编往里面挤了半天才看到它。展厅里很多人在对着辛追夫人的尸体拍照,出于敬畏之心,小编没有拍,建议所有朋友有机会到长沙的话一定要去看看。

中国一省博物馆,以一具尸体为镇馆之宝,日本想要运走尸体被拒绝

辛追夫人的复原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辛追夫人的遗体可以两千年不朽?

博物馆里贴出了尸体保存完好的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埋得很深,辛追夫人的墓坑有16米,封土高4.5米,也就是埋在地下20米,很少有墓葬埋得这么深。第二个原因是密封非常严,棺椁是用70块巨木拼起来的,外面还有四层套棺,互相之间密不透风,然后棺椁外再填满5000多公斤的木炭和1米多厚的白膏泥,可以起到防潮、防渗透的作用,让底下形成恒温恒湿、无菌缺氧的环境。第三个原因是防腐,考古人员在开棺时发现辛追夫人泡在20多厘米高的无色液体里 ,这种液体经过化验里面含有汞化物和氨基酸等成分,具有一部分杀菌防腐的作用。这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化学防腐药水。

也正因为辛追夫人的尸体保存完好,人们经过病理解剖,还找出了辛追夫人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辛追夫人的身上有几个比较大的病症: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动脉硬化,肺结核,右臂有过骨折,一只胆囊先天畸形,直肠和肝脏内有血吸虫卵。辛追夫人的皮下脂肪丰满,皮肤没有褶皱,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衰老迹象,那就说明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突发急病死亡。辛追夫人的食道和肠胃里发现了138颗半的甜瓜子,所以推断出她的死亡时间是夏天,很可能是吃了甜瓜后引起胆绞痛,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而猝死。

辛追夫人的两千年不朽的遗体,以及同样从她的墓中挖掘出的那件薄如蝉翼的素纱襌衣,共同成为了湖南省博物馆的两件镇馆之宝。

中国一省博物馆,以一具尸体为镇馆之宝,日本想要运走尸体被拒绝

出土于辛追夫人墓中的素纱襌衣

关于辛追夫人的遗体还有一个故事。辛追夫人尸体出土后,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因为它毕竟是个奇迹,很多国家的人都希望能亲自到中国参与女尸的科研。最积极的是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就提出过希望能把这具女尸送到日本研究,被周总理拒绝。但日本并没有放弃,又向中国提出想要几根女尸的头发进行研究,又被拒绝。中国方面负责研究的人员表示:我们自己研究,不要外国插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